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比较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四氧嘧啶静脉推注诱发糖尿病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拉伤内皮并饲高脂饲料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非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余处理相同。喂养10周做腹主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内超声后处死,取腹主动脉横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比较两组兔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及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含量,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所有兔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轻于腹主动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腹主动脉壁特别是近血管腔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动脉粥样硬化兔,而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有更加活跃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病变性质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TLR4途径的抑制,研究apoE-/- 小鼠TLR4及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改变,以探讨TLR4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作用.5岗龄雄性apoE-/- 小鼠50只,随机分成4组:基础饮食组对照组(n=12)、高脂饮食组对照组(n=12)、基础饮食+EGCG组(n=13)、高脂饮食+EGCG组(n=13).给药14周后处死动物,从主动脉根部连续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面积,定量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占管腔的面积百分比,采用Real time-PCR检测主动脉TLR4 mRNA和CD14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TLR4和CD1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研究结果提示:EGCG显著减轻apoE-/- 主动脉窦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对照组的主动脉窦AS斑块面积为(2.37±0.08)mm2,高脂饲料+EGCG组的主动脉窦AS斑块的面积为(1.05±0.13)mm2,EGCG组小鼠主动脉窦粥样斑块面积比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高脂饮食+EGCG组小鼠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CP-1,TNF-α的含量减少,与高脂饮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LR4信号转导途径在高脂所致的AS发生当中有着重要作用,该信号途径的激活至少是AS发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探讨AS的发生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复制家兔实验性AS模型,分阶段检测家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观察主动脉内膜病理学变化;分析主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及AS斑块面积与血浆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脂组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和内膜增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1),血浆LDL-c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及AS斑块面积均与血浆LDL-c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结论提示血浆LDL-c水平升高,是致A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探讨AS的发生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复制家兔实验性AS模型,分阶段检测家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观察主动脉内膜病理学变化;分析主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及AS斑块面积与血浆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脂组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和内膜增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1),血浆LDL-c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及AS斑块面积均与血浆LDL-c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结论:提示血浆LDL-c水平升高,是致A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激发大鼠炎症反应建立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并观察人参皂苷Rb1的抗AS作用。方法模型组采用酵母多糖混悬液(20 mg/kg)每隔3d腹腔注射一次,引发大鼠持续性炎症;相同方法注射无菌石蜡液作为对照组;Rb1组同时腹腔注射Rb1(40 mg/kg);所有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实验共10周。分别通过苏丹染色、透射电镜、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ELISA观察大鼠主动脉壁大体标本、超微结构、NFκB、TNFα、IL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可见红染的脂纹、斑块形成,电镜显示内膜下层出现吞噬脂滴的泡沫细胞,NFκB/P65高表达于主动脉壁的内膜层,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b1干预后大体标本可见AS病变明显减轻,电镜下未见泡沫细胞,NFκB、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在高脂喂饲的基础上持续炎症刺激能够成功诱导大鼠AS模型,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AS。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牛磺酸抗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将C57BL/6J小鼠分成五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牛磺酸组分别给予含1.0%、3.0%和5.0%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实验时间为90d。结果表明,高脂组小鼠主动脉内膜和肝脏发生了粥样硬化病变和脂肪变性,而牛磺酸组病变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减轻。高脂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牛磺酸组较高脂组显著改善。可见牛磺酸可通过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作为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模式动物,小鼠虽可在高脂饲料喂饲下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斑块主要集中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通常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度病变,不足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因此目前小鼠冠心病造模主要依赖冠状动脉结扎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等人工干预方式,缺乏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基础。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包括清道夫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进行修饰,目前已研发出若干个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硬化的自发性与诱导性冠心病小鼠模型,其病变特点与人类冠心病类似。本文将对该类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电镜技术,研究了250例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出现和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早在第6周节细胞即呈NSE阳性,表明分化已经开始。第8~14周,无长实细胞,视锥细胞和水平细胞相继呈NSE阳性,而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至第20周才出现明显的NSE阳性反应。NSE弥散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胞质中。伴随胚胎发育成熟,神经元NSE含量逐渐增多。不同神经元的NSE含量不同,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神经元的NSE含量也不同,提示神经元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亚型。文中讨论了NSE作为视网膜神经元分化标志的意义,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