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在香港地区采集到的一些虫目昆虫,经整理鉴定及文献记录,记述香港虫目昆虫3科6属9种,其中有1新种树基管虫Sipyloidea shukayi, sp. nov..制定了分类检索表,结合新种的鉴别,整理了全国管虫属Sipyloidea 已知种,制定出8个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浙江革翅目昆虫化石的发现(革翅目:姬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姬螋属Sinolabia,新属 属模种:Sinolabia longyouensis gen.et sp.nov. 属征:触角短,多于16节,第1节粗而长,第2—5节短,第2,3,4节之和与节1节等长。足短,无翅,尾铗稍长于最后腹节。 比较:新属的触角第1节和第2、3、4节的比例特殊,和现生的姬螋科各属不同,并且和苏联侏罗纪发现的Semenoviola obliquotruncata Martynov,1925差别显著。因此,本新属的发现对革翅目昆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中国香港的蜉蝣目扁蜉科2新种。根据稚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中国新纪录属康扁蜉属Compsoneuria 1新种:大埔浯康扁蜉Compsoneuria taipokauensis sp.nov.。该新种的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根据稚虫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高翔蜉属1新种:箭鬃高翔蜉Epeorus sagittatus sp.nov.。  相似文献   

4.
邬志荣  林祁 《植物研究》2008,28(2):155-16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八角科(Illiciaceae)八角属(Illicium Linn.)2组11种20个材料、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 Ksempf. ex Juss.)2亚属2组8种15个材料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2亚属4组6种17个材料的花被片表皮形态特征。首次报道了八角目2个科(八角科和五味子科)3个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植物花被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分泌细胞的形状及分布、气孔器的形状及分布、花被片表面的纹饰。通过与八角目2个科3个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比较,发现花被片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均为单层,与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层数(常绿种类为双层和落叶种类为单层)之间没有相关性,还在五味子科中发现2个新的性状(气孔对和环列型气孔)。通过对两性花、雌花和雄花花被片表皮观察,发现花被片表皮形态与花的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对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比较,发现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相比,其花被片表皮表现出更多的衍生性状;南五味子属与八角属相比,前者花被片表皮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状;而南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形态与五味子属的相似性程度较大,支持五味子科包含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八角科包含八角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广西师范大学馆藏标本与查阅文献,共记录广西■目昆虫75种,隶属于5科28属。物种按Brock(2011)的新分类系统分科排列,同科物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原来长角枝■亚科Necrosciinae中的大部分属与短角棒■亚科Pachymorphinae中的一部分属从异科Heteronemiidae移至笛科Diapheromeridae,短角棒亚■科Pachymorphinae中的一部分属与长角棒■亚科Lonchodinae中的大部分属从异■科移至■科Phasmatidae。笛■科与■科包含了中国■目的大部分种类,异科目前在中国没有记录。根据期刊的实际出版时间将3个物种的发表时间修正如下:花坪长棒Lonchodes huapingensis(BiLi,1992)、长臀薇■Pachyscia longicauda(Bi,1992)与梵净山副华枝Parasinophasma fanjingshanense(ChenHe,2006)。对部分物种的学名变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产于潜山盆地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的混兽目(Mixotheridia)的新属种─—周氏安徽兽(Waniachowigen.etsp.nov.),主要特征是:齿式?·1·3(?)2+?/?·1·3·3,上颊齿外架窄,外中凹浅,附尖不发育,P5后尖明显,臼齿向后显著变小,P5及M3下跟座均具两个小尖。与该目中两个科Zhelestidae、Zalambdalestidae的成员相比,Wania在牙齿结构上更接近于Zhelestidae的成员,而且它不具有Zalambdalestidae科的典型特征,本文暂将它归入Zhelestidae科中。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建立的昆虫新目——螳xiu(Xiu)目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该目的发现简史、形态学特征、亲缘关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报告了该目昆虫在分类和生物学领域的新进展,给出了完整的名录,并建议了该目的科、属及种的中文名称。该目现已知3科12属共计15种.其中有2个为化石种。  相似文献   

8.
织纹螺科一新种记述(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浙江沿海织纹螺科标本时,经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发现1新种,即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Zeuxis) semiplicatoides sp.nov..隶属于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Zeuxis亚属.文中对新种的形态特征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9.
洪友崇 《昆虫学报》2007,50(3):271-280
在世界上发现的舌鞘目化石很稀少,已知仅6科、12属、26种。本文记述了中三叠世舌鞘目昆虫的3个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也是陕西生物群的一种类别)。根据铜川组舌鞘化石和其他昆虫以及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的拉丁尼期(或阶)。根据舌鞘目和其他昆虫化石的性质,作者提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裂离时代可能提前到中三叠世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7个属的5个新种,2个新变种,2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1科2属2种、脉翅目3科8属10种、长翅目1科1属1种、鳞翅目(蛾类)27科213属299种的昆虫名录.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湖南省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属Tomocerus 3种,包括2新种:六斑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hexipunctatus sp. nov.和多毛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multisetus sp. nov.和1个已知种T.(T.)kinoshitai Yosii,1954.  相似文献   

13.
中国蝎目名录(蛛形纲:蝎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我国蝎目种类已有的记述,归纳列出5科9属19种和亚种的学名、引证及其地理分布,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中简述了襀翅目缅甸琥珀研究概况,并基于一件保存较好的雌虫标本,报道了襀翅目襀科新属种Burperla decolorata gen. et sp. nov.。该化石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体较长,体色浅,触须与触角较长, RP脉末端接近翅端部,下殖板宽大、圆形,后缘中部突出。这些形态特征显著区别于襀科的其它化石及现生类群。  相似文献   

15.
林善祥  夏风 《昆虫学报》1983,(4):426-427
1981—82年,我们在广东从化、新丰、中山、顺德、梅县、丰顺、五华等县对食用真菌的跳虫作了调查,发现跳虫对蘑菇为害,经鉴定,属弹尾目(Collembola)球角跳虫科(Hypo-gastridae),泡角跳虫属(Ceratophysella)的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理广西师范大学馆藏标本与查阅文献,共记录广西(螩)目昆虫75种,隶属于5科28属.物种按Brock(2011)的新分类系统分科排列,同科物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原来长角枝(螩)亚科Necroseiinae中的大部分属与短角棒(螩)亚科Pachymorphinae中的一部分属从异(螩)科Heteronemiidae移至笛(螩)科Diapheromeridae,短角棒(螩)亚科Pachymorphinae中的一部分属与长角棒(螩)亚科Lonchodinae中的大部分属从异(螩)科移至(螩)科Phasmatidae.笛(螩)科与蝻科包含了中国(螩)目的大部分种类,异(螩)科目前在中国没有记录.根据期刊的实际出版时间将3个物种的发表时间修正如下:花坪长棒(螩)Lonchodes huapingensis (Bi&Li,1992)、长臀薇(螩)Pachyscia longicauda(Bi,1992)与梵净山副华枝(螩)Parasinophasma fanjingshanense (Chen&He,2006).对部分物种的学名变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配合中国孢子植物志《团藻目》编志的需要 ,作者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等地采集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文中报道了团藻目 6个属的 4个新种 ,1个新变种和 9个中国新记录 ,其中拟衣藻属Chloromonas和朴罗藻属 Provasoliella为我国新记录属 ,武汉朴罗藻、嗜碱衣藻、多粒衣藻、广西拟衣藻为新种 ,星状四鞭藻广西变种为新变种。  相似文献   

18.
李法圣先生编写的《中国目志》分上下 2册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详细介绍了目研究历史、分类系统的变革、形态构造、生物学特性、区系分布及研究方法等 ,并且进一步清理了旧有分类系统的紊乱状态 ,确立了各个阶元的科学名称 ;各论记载了我国虫 3亚目、1 4总科、1 70属和 1 5 0 0多种。其中新组建和新命名 3个总科、1 2个亚科 ,并包括 62个新属或亚属 ,进而还描述了 91 8个新种。全书附有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1 5 0 0多幅特征图及精美的显微照片。这是我国当前最完善最全面的目专著 ,并且在一部书…  相似文献   

19.
依据采自广西平果早泥盆世郁江组中部的化石材料,记述了盾皮鱼纲节甲鱼目南极鱼科的一新属、新种——小眼坡塘鱼(Potangaspis parvoculatusgen.et sp.nov.)。该新属的眶孔很小,且为颅顶甲骨片所完全包围;中点线沟发育,与眶上感觉沟、中心感觉沟和后点线沟一起共同向颈片的骨化中心辏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属和发现于南极洲中泥盆统的南极鱼属构成姐妹群关系,支持了南极鱼科位于节甲鱼目最基干位置的假说,同时为早埃姆斯期东冈瓦纳大陆与中国南方之间的古地理密切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侏罗纪脉翅目化石一新属一新种(脉翅目:蚁蛉总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描述脉翅目化石一新属一新种,精细华蛉Siniphes delic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中。讨论了华蛉属的科级分类问题。新属可归于蚁蛉总科,但科级位置不能确定。模式标本保存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