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一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而有序的资料,师生共同合作构建生物膜模型,设计实验方案、相互评价.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探索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该节内容在编排上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一些重要实验和推论。旨在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使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同时加深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中,通过自主建构模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关键问题,深度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芳 《生物学通报》2013,48(2):30-32
笔者研读了新课改以来,同仁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对不同的构思均颇有感触,从中提炼出了本节的3种教学主线:三维一体线、模型制作线、逆向思维线。3种教学主线的设计方法,都是属于新课改中热议的模型建构方法。其中前2种主线是顺势思维的模型建构,而第3种则是具有创意的逆向思维的模型建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和诠释着同一主题。3种设计各有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主线,甚至可以将不同主线组合起来用。  相似文献   

5.
本节复习课围绕"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进化为线索,围绕"生物膜的概念和作用"的教学目标,有效开展系统复习;并以问题作为驱动,带领学生合作探究,将高中有关生物膜的知识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线索,用HPS教育理念为理论引导,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科学史进程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思维,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哲学观与学生的共同探讨论证,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建模思维,以生物膜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中充满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论证CER模型对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环境与稳态》模块第2章第3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论证的三大要素"证据、主张、推理"出发,结合实验方案设计、资料探究论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控和负反馈调节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解决问题,以达成概念教学和论证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情境,能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中,创设实验等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酶与代谢”一节的实验探究法教学周湘(北京市第四中学100034)近年来,实验探究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我在“酶与新陈代谢”一节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1问题的提出“酶与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中“新陈代谢”一章的一个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4章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蕴含丰富的科学史及经典实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者转变为研究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变经典实验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1.1通过实验观察引出新课题,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本节课前,我提前几天准备了一些刚刚萌发的水稻种子,选出长势相同的分为3组,分别置于①、②、③、④、⑤5个黑纸盒中。①完全不透光;②单…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物膜类比实验,将气泡膜与生物膜进行类比,从化学成分、形态、结构、流动性、过膜过程5个方面探索了两者类比的科学性和教学中的实用性,以利于学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一节教学中,以家庭发酵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逻辑推理、科学史、教材实验、模型与建模等方面论证细胞呼吸的化学本质和实验条件,构建细胞呼吸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论证能力,落实教育过程重实践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3.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 教材分析本章安排了“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两节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新增知识。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植物现象 ,让学生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概念及其意义。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的实验。此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第一个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长素的作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新编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事例 ,强调了生…  相似文献   

14.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非常好的科学史教学素材,但在教学中需要深刻理解和解读“暗-亮-暗”图像的含义,深层次地分析生物膜流动性的成因、蛋白质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关系以及磷脂单分子层与水界面的相互作用,才能使知识教学更科学、思维更严密,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熏陶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对“雌蕊一节”各概念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再辅以现场教学,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雌蕊的结构组成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建森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9-29
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个简便实用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明晰的科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尝试以一实例,来介绍在7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内容中,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张万明 《生物学通报》2011,46(11):55-56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内容。该实验的目的是要在学生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下面以“脂肪的检测”一个教学环节为例,谈谈对教材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丽娜 《植物杂志》2010,(11):74-75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由于生物活动开放性太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蛋白质"一节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从感性和理性2个层面认识到蛋白质广泛存在,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运用球棍模型构建氨基酸和二肽结构模型,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构建蛋白质核心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细胞基本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以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学生实验观察获取形象素材的基础上,设计语言描述细胞结构、绘图呈现细胞结构、深入完善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等环节,帮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平面到立体逐步构建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