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诺嗪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并与参照制剂比较,为其是否具有缓释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血浆中雷诺嗪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范围等。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A、B组,每组6只,分别服用1片雷诺嗪缓释片(500 mg/片)和1片参比制剂雷诺嗪片(500 mg/片),均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已建立的液质联用方法检测血样中雷诺嗪的血药浓度,计算2组比格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组和参照组半衰期t1/2分别为13.3±8.3和2.36±0.92 h,峰浓度Cmax分别为923.9±340.5和3205±1314 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6±0.38和0.88±0.14 h,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252.1±2860.3和9916±4305(ng·h)/mL,清除率Cl分别为11.3±9.8和6.39±3.95 L/(kg·h)。受试制剂雷诺嗪缓释片和参比制剂雷诺嗪片的药代特征和血药浓度-时间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受试组血药浓度缓慢上升和下降,峰值较低;而参照组血药浓度峰值显著高于受试组,有明显的突释效应。结论: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与参比制剂雷诺嗪片相比,受试制剂雷诺嗪缓释片符合缓释片的基本药代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t1/2、CL/F、AUC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t1/2、CL/F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AUC随剂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法测定大鼠灌胃当归石油醚萃取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0.03%三氟乙酸)(45∶55,v/v);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20 nm。并运用DAS 3.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当归石油醚萃取物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参数:高、中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0.38±0.04、0.33±0.02(μg/mL);t1/2β分别为4.08±0.25、3.06±0.82(h),低剂量组含量过低,无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UPLC-PDA法能够较准确、灵敏的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药动参数得知,该物质呈非剂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白芍总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为预测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正常大鼠按2.82 g/kg灌胃给予TGP药液后1、3、6h取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各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制成冻干粉,HPLC法测定冻干粉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计算各组织中两者浓度.结果显示1h各组织中均能测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3h除胃和小肠外,其他各组织中两者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小肠、胃、大肠及肾、脾、肝中浓度较高,6h小肠、大肠、胃中浓度较高,其他各组织中浓度较低.说明灌胃TGP后组织分布迅速且广泛,胃、小肠、大肠及肾、脾、肝是主要分布器官,容易在胃肠蓄积,其他组织中蓄积较少,为进一步研究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提供了指导,同时为白芍归经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期研究表明对羟基苯甲酸(p-HBA)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钠(s-HBA)均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药物。本文研究p-HBA及s-HBA单次给药在正常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以及单次给药s-HBA后食蟹猴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小鼠灌胃给予20 mg/kg的p-HBA和20、50、100 mg/kg的s-HBA,以及食蟹猴灌胃给予4、10、20 mg/kg的s-HBA。LC-MS/MS测定p-HBA和s-HBA在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以及s-HBA在食蟹猴血浆中的浓度。所有血浆和组织均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p-HBA及s-HBA在20 mg/kg的剂量下,血浆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08、0.08 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20453.98、30683.33 ng/kg,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7180.27、12008.42 ng·h/mL,半衰期t_(1/2)分别为0.57、0.59 h。s-HBA在小鼠和食蟹猴体内,C_(max)和AUC_(0-t)与剂量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给药p-HBA及s-HBA后,在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结肠组织中均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p-HBA。结果表明,p-HBA及s-HBA灌胃给药后在小鼠和食蟹猴体内吸收和消除均较快,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广泛,以肾和肝浓度最高,推测其对肾和肝有一定的靶向性,所有组织均无明显蓄积,提示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正常重力和模拟微重力状态下褪黑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褪黑素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采用21 d尾吊法建立大鼠模拟微重力模型,以正常重力组大鼠为对照,21 d后,两组大鼠均单次灌胃给予褪黑素(0.27 mg/kg),于给药后5、10、15、20、30、40 min以及1、1.5、2、4、6 h颈静脉取血,分离血浆,采用以上建立的UPLC-MS/MS法测定褪黑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0.1~50 ng/mL浓度范围内,血浆中褪黑素的线性关系良好,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99%,低、中、高3个浓度(0.1、25和50 ng/mL)的加样回收率为99.31%~115.32%。相比正常重力组,褪黑素在模拟微重力组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达峰时间(Tmax)、0~6 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 h)、清除率(CL)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6 h)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15℃水温状态下单次给草鱼灌喂20 mg/kg剂量的双氟沙星后,得出双氟沙星在各组织以及血液中的药时曲线均都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双氟沙星能够在草鱼体内快速吸收,并且血液及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双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5.056e-0.012t+19.041e-0.011t,其中双氟沙星在血液、肌肉、肝脏、肾脏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76h、0.562h、4.562h和1.477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T1/2β)69.492h、65.303h、218.412h和163.937h,总体消除率(CL)分别为0.495、11.181、10.789和7.10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550、1277.55、807.470和1432.150 μg/(L·h)。根据相关规定肌肉中双氟沙星最大残留量300 μg/kg为标准,建议休药期26d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绒盖牛肝菌酸血药浓度和各主要组织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绒盖牛肝菌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点。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column色谱柱(4.6 mm×250 mm,0.5μm)分离,以V(甲醇)∶V(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3 nm。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血浆及肝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均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胃绒盖牛肝菌酸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76±0.21)h,Cmax为(8.76±0.81)μg/m L,t1/2为(0.18±0.28)h,AUC0-inf为(102.95±0.78)μg/(m L·h),大鼠尾静脉注射绒盖牛肝菌酸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0.33±0.71)h,AUC_(0-inf)为(34.14±2.38)μg/(m L·h)。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并明确了绒盖牛肝菌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8只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mg/kg·d阿托伐他汀片组与15 mg/kg·d阿托伐他汀片组,每组6只,采用RP-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0mg/kg·d组与15 mg/kg·d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t/μ g·L-1·h为(619.58±215.45)与(1138.34±422.32)、AUC0~∞/μ g·L-1·h为(655.68±242.83)与(1216.57±353.64)、Cmax/μ g·L-1为(455.81±168.52)和(896.53±168.5.8)、MRT0~t/h为(3.68±0.75)与(5.73±0.56)、MRT0~∞/h为(3.83±0.91)与(5.25±0.48)、Tmax/h为(2.51±0.82)与(3.68±0.33)、T1/2/h为(4.22±0.55)与(9.51±0.67).结论:RP-HPLC法适用于阿托伐他汀片动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冲剂中黄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色谱柱为D 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2.6),体积比为52:48,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0 mL/m in。结果血浆中黄芩苷在0.05~20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最低定量限为6 ng/mL。大鼠按1.6 g/kg灌胃银黄冲剂后,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0.17 h,Vd:2.65 L,K12:5.36/h,K21:0.71/h,Ke:4.25/h,AUC:2.01μg.h/mL。HPLC测定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操作便捷,灵敏度高,适用于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心肌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Sca-1+心肌干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黄芪甲甙处理后心肌细胞表面标志蛋白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C-TnT表达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对心肌干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结果 250 mg/L的黄芪甲甙诱导4周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心肌干细胞明显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而未诱导的细胞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 均为阴性。因此黄芪甲甙可以促进小鼠Sca-1+心肌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些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的蛋白。结论 黄芪甲苷对心肌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表明其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康复中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室开放式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血浆=71921(e-0.036t-e-0.18t)和C血浆=91061(e-0.081t-e-0.301t).18℃和28℃的条件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1845h和2130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91118h和81519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111136h和51953h,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41074μg/mL和41226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41547(μg/mL)/h和811279(μ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71581h和121290h,相对表观分布容积V/F(c)分别为11580L/kg和115121L/kg.采用氟甲砜霉素防治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建议在1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2d给药1次;在2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1d给药1次.试验过程中在斑点叉尾鮰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氟甲砜霉素的主要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    相似文献   

13.
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16±0.6)℃条件下, 以20 mg/kg剂量给健康大菱鲆静注、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肌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表达方程为C肌注=10.237e-0.702t+6.151e-0.01t-16.388e-25.796t和C口服=3.701e-0.072t+3.534e-0.007t-7.235e-0.364t。与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肌注给药后的t1/2Ka(0.027h)、tmax(0.5h)、t1/2α(0.987h)和t1/2β(68.003h)均小于口服给药(1.904h、4h、9.621h和99.137h),且Cmax(21.7172μg/mL)和F(88.57%)均大于口服给药(5.3594μg/mL、66.42%)。结果表明, 肌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均快于口服给药, 且比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在试验条件下, 最佳给药方案为:肌注给药, 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9.05 mg/kg,2天一次, 建议连续给药2-3次;口服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3.92mg/kg,1天一次, 建议连续给药3-5次, 建议休药期分别不低于30d和45d。    相似文献   

14.
喹乙醇在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浓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鲤血浆及组织中喹乙醇的浓度。该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三蒸水(15:85),检测波长为372nm,样品用15%的三氯乙酸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喹乙醇在0.2—25.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4μg/g,平均回收率为85.93%-100.2%,不同浓度水平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测定结果均小于10%。以30mg/kg鱼体重的剂量口灌给药,通过对喹乙醇在鲤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过程分析,发现其符合-级吸收-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相半衰期T1/2k5.876h,吸收相半衰期T1/2h1.466h,达峰时间Tp3.913h,达峰浓度Cmax30.25u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406.92mg/L.h;并对用药后组织药物浓度和单次、多次灌药后肌肉中喹乙醇的残留量及以原型排出体外的喹乙醇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单次灌药后鲤肌肉、肝脏、肾脏和多次灌药后鲤肌肉中喹乙醇的代谢规律,测得原型药物排出体外的量占总灌药量的6.9%。该项研究全面了解了喹乙醇在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对确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以及无公害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研究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电喷雾电离源选择性正离子峰检测。测3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体内血药浓度,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伊伐布雷定在0.101-101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0.101 ng·mL-1。高、中、低浓度的方法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2%、86.6%、87.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LC-MS/MS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简便,适用于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研究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电喷雾电离源选择性正离子峰检测.测3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体内血药浓度,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伊伐布雷定在0.101-101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0.101 ng·mL-1.高、中、低浓度的方法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2%、86.6%、87.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LC-MS/MS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简便,适用于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阿魏酸及其不同配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将32只SD大鼠,分为阿魏酸组50 mg/kg、阿魏酸+川芎嗪(50 mg/kg+30 mg/kg)组、阿魏酸+延胡索乙素(50 mg/kg+20 mg/kg)组、阿魏酸+川芎嗪+延胡索乙素(50 mg/kg+30 mg/kg+20 mg/kg)组,分别灌胃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阿魏酸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均可延长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温和给药方式下磺胺甲噁唑在草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 18℃和 2 8℃的不同水温条件下 ,分别采用口灌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 ,给予草鱼 10 0mg/kg体重单剂量的磺胺甲唑 (SMZ) ,以HPLC法测定草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浓度 ,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 ,结果表明 ,18℃条件下 ,草鱼口灌SMZ的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 β、达峰时间Tp 均显著长于 2 8℃ (P <0 .0 1) ,其峰浓度Cmax显著低于 2 8℃下的值 (P <0 .0 1) ;腹腔注射给药时 ,SMZ在鱼体血浆和肌肉中的吸收与分布较口服快 ,消除较口服也快。在水温 18℃条件下 ,口灌SMZ在草鱼血浆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带时滞的二室开放模型 ,腹腔注射的符合无时滞二室开放模型 ;水温 2 8℃条件下 ,口灌SMZ在草鱼血浆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可忽略时滞的二室开放模型。根据SMZ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和抗菌药物应用的一般原则 ,制定了SMZ的用药方案 :治疗温水性鱼类细菌性疾病 ,在水温 18℃左右 ,口服或注射 10 0mg/kg剂量的SMZ ,以每天给药两次 ,3d一个疗程为宜 ;在水温2 8℃左右 ,以每天给药 3— 4次为宜。该项研究全面了解了在不同水温和不同给药方式下SMZ在鱼体内的药动学规律 ,为确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以及无公害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芪甲苷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甲苷为中药黄芪中提取皂苷的主要成分.数十年来,已对它的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知它具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肝肺中分布较高,脑中含量较低等特点,并且具有正性肌力,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炎,抗病毒等多方面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阻止钙离子的释放、转运和积聚,依赖内皮的NO-CGMP途径,清除氧自由基等途径来实现的,已有效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它的作用与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静脉注射后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数据。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检测Beagle犬静脉注射rhEndostatin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计算机拟合,计算出相应参数。rhEndostatin静脉注射Beagle犬后,药物的分布半衰期平均为(0.34±0.04)h,消除半衰期为(16.5±1.6)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 9。血浆清除率(CLs)均值为(0.123±0.006)l/h,高、中、低剂量CLs基本相同。rhEndostatin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学过程基本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rhEndostatin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其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