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灾变,例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人们是难以确知的。然而树木年轮就象一本史书,替人类记下了史前的自然灾变,成为人类研究史前灾变的宝贵资料。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高登.杰克比对生长在阿拉斯加地震断裂带上的树木年轮进行了取样测量,发现一九○四年强烈地震在树木年轮上留下了地震记录。他还发现一八八九年这里发生过七点八级地震。震前,树木生长缓慢,震后三年生长迅速,由此,科学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研究》2005,26(4):357-357
东亚现代人的史前迁徙一直是人类学界颇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以前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如何解释这种遗传差异以及它同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路线的关系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骨器研究是近年来动物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30年梁思永发现昂昂溪遗址的骨质工具以来,骨器正在成为学界研究嫩江流域史前经济形态的重要依据。2013、2014、2015和201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洪河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主要遗存归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除陶器、石制品和青铜器等,还出土了大量骨器,器类丰富,更有多种以往未曾见过的器类。本文通过对该遗址四个年度出土的343件骨制品进行全面介绍和梳理,分析该遗址骨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生产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址乃至嫩江流域史前的生业模式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春天早临,百花盛开,枝叶并茂,多少人奋发前进,力行四化,科学与生产结合,科学促经济开发,回首往昔犹在眼前,激起我怀念这位艰苦创业,培育人材为人们尊敬的生物科学家,大家都尊称他“秉先生”,他的一生是生物科学开拓奠基人之一培育人材的卓越功绩永远值得怀念。今年为先生诞辰百年追忆着多少事情,起伏脑海。秉先生的高贵品格精神风貌,早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8日是郑作新院士百年华诞,这是值得中国和世界动物学和鸟类学界纪念的日子.作为郑老的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谨撰此文以表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信息     
“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的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东亚现代人的史前迁徙一直是人类学界颇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以前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如何解释这种遗传差异以及它同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路线的关系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副所长宿兵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对40个东亚南北方代表群体,共2332个男性个体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较北方群体更为丰富,并存在南方群体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29日,是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R.克劳塞教授诞辰100周年。为弘扬他对古植物学作出的杰出贡献,联邦德国森肯堡博物院于5月27日—6月2日,在法兰克福召开第三届森肯堡古植物学国际会议,以示纪念。克劳塞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石炭二叠纪植物群涉及较少外,他对泥盆纪、中生代和新生代植物群都进行过精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博得了古植物学界和植物学界的普遍赞扬与尊敬。他生前曾五次担任国际植物学大会副主席(按规定每届大会主席由东道国的植物学家担任)。  相似文献   

8.
李传夔  王元青 《化石》2009,(4):22-27
2009年6月15—21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为纪念周明镇院士(1918-1996)主办了东亚陆相古近纪生物区系及地层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赞扬、怀念明镇先生一生为古脊椎动物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他的为人。会议过后,我们,一个是追随先生四十年的老学生,一个是先生的博士生,总觉得言犹未尽,还应当把先生的事业成就简要记述出来,与同仁、同行及关心古生物学事业的人来共同追念这位建业、建所的功勋专家。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2日是我国菌物学界老前辈王云章教授的百岁生日,我们以此论文集献给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敬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年赴比利时留学,1938年获卢万大学  相似文献   

10.
长鼻类(Proboscidea)即象类,现生仅存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属三种,但化石属种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表明其在史前繁盛一时.正如著名的美国古生物学家Romer在他的《古脊椎动物学》专著中所言:"在哺乳动物的演化史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便是长鼻类的演化故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象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都倍受瞩目. 1811年,当Illiger为现生的象类及其化石种类(当时主要是猛犸象)单独立一目时,他选择了象类最显著的器官——长鼻(proboscis)作为该目的名称.200年之后,对于长鼻类化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祖先已被追溯到距今约6千万年之前的古新世,早期类型也并不具有长鼻,这大概早已超出了Illiger当初的预想.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罗士韦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这难忘的岁月里缅怀他老人家,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罗师为祖国、为科学事业辛勤奋斗,贡献一生。他对我们几十年的教导永远难忘。现从记忆的海洋中抽取点滴以表怀念与追思。  相似文献   

12.
罗宗洛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他的朋友、同学、学生写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本刊曾先后发表过数篇。曲于印刷困难,不再作专集出版。现再将下列六篇文章,在本刊发表。罗先生的生平,将会象寓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说的那样,为人敬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14.
张永红 《化石》2000,(3):4-6
列奥纳德·拉定斯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早期奇蹄类的分类和进化、新生代哺乳动物大脑的进化以及哺乳动物功能头骨学的定量研究方面。他一生主要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 ,在与病魔进行了长期和勇敢的斗争后 ,拉定斯基不幸于1985年在48岁上英年早逝。拉定斯基1937年出生于纽约一个俄罗斯—波兰移民家庭。他贯穿一生对化石的兴趣开始于他的孩提时代 ,在他13岁时 ,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带有图解的小“书” ,名叫“史前动物”。他在康耐尔大学实现了对古生物学的执着追求 ,于1958年在此取得地…  相似文献   

15.
李超荣 《化石》2016,(2):23-27
正友情笔者从事史前考古学已40余年,让我最难忘的是与江西安义县文物爱好者胡贤钢的友情,这种友情还需从1988年讲起。当年,胡贤钢20岁,是安义县食品厂的一名工人。他勤奋好学,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中学历史书中掌握的一些史前学知识,来了解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休假的时候,他常常在自己家乡的丘陵和台地采集古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来收藏。当时他的家庭人口多,经济拮据,但是他喜欢读书,他的父母支持他的爱好,舍得花钱给他买一些书。1988年在县的新华书店曾花一角钱,  相似文献   

16.
怀念生物学家陈阅增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原生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陈阅增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6年10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从此,中国动物学界失去了一位受尊敬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家。陈阅增先生毕业...  相似文献   

17.
胡伶莉 《生命科学》2004,16(6):412-412
英国<自然>杂志在2004年8月5日报道了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逝世的消息,深切怀念他在生物学领域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克里克的两位合作工作者:左旋螺旋发现者亚历山大·瑞特(Alexander Rich)和查尔斯·F·史蒂文(Charles F Stevens)回忆了克里克的科研历程及贡献.本文编译部分内容以表示对克里克博士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P.Chambon教授在法国东部边境的一个美丽的古城——Strasbourg市致力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26年了。1979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把国家最高的科学奖——金质奖章颁发给了这位杰出的生物学家。回顾一下他的真核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室近年来所从事的工作,我们就会明了他取得这样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9.
怀念《化石》原主编刘后一先生徐钦琦198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登了周田槐先生的一篇小文章,题为“请对攀登者扶一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63年2月14日,美国白宫举行一个盛大的授奖典礼。受奖者是著名科学家冯·卡门。这位八十一岁的老...  相似文献   

20.
张双权 《人类学学报》2009,28(2):215-216
由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史前学系的Manuel Dominguez-Rodrigo、Rebeca Barba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的Charles P.Egeland三位学者撰写的<解读奥尔杜威——Bed I遗址的埋藏学研究>(Deconstructing Olduvai:A Taphonomic Study of The Bed I Sites)一书于2007年由Springer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