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4年08月腰椎滑脱症患者共48例,其中行MIS-TLIF术治疗患者23例,行PLIF术治疗患者25例,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红细胞平均压积(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失血总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低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与传统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隐性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45例。TLIF组患者给予TLIF治疗,PLIF组患者给予PLIF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根损伤、感染、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TLIF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LIF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X~2=3.873,P=0.049)。结论:相比于PLIF,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远期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孔镜组(108例)和开窗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 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最后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降低数值。结果:(1)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P0.05);(2)术前两者JOA及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孔镜组JOA及ODI评分优于开窗组(P0.05);(3)术前两组VAS及SF-36量表(the 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SF-36评分有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孔镜组SF-36评分高于开窗组(P0.05),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孔镜组椎间隙高度降低率低于开窗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效果较好,相比于开窗术,孔镜术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且远期随访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LIF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P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活动功能(ODI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改善腰背部疼痛程度与腰椎活动功能中的疗效相当,但TLIF手术有助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age植骨和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两种植骨融合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共治疗4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9例行Cage植骨,B组21例行椎体阃骨粒直接植骨,按侯树勋等[1]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融合率,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40例患者获得10月-3年(平均1.9年)随访,两组临床症状术后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都无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结论:SRS治疗腰椎滑脱症时,采用Cage植骨与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其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手术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P=0.000),术中术后出血量更少(p=0.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天数、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术前、术后三个月均应用VAS评分、ODI评分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给予改良PLIF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P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痛程度,应用Oswestry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PLIF好,能有效改善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IF)与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选择行MA-OTIF治疗者作为研究组,行MIS-TLIF者作为对照组,按一定条件以1:1比例进行配对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均完成至少1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年。与MIS-TLIF组比较,MA-OTIF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与术后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手术部位感染和椎弓根螺钉断裂等不良情况。结论: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近期疗效相似,MA-OTIF兼备OTLIF和MIS-TLIF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融合术式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和PLF(postero1ateral fusion)在下腰椎单节段腰椎滑脱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并行腰椎融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4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融合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82人)和PLF组(60人)。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月、12月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指数(JOA),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纳入本课题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连续全面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及12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PLIF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及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并发症等指标中,PLF优于PLIF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JO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单节段的下腰椎滑脱患者来讲,使用PLIF能够取得较好的症状改善,融合率较高。但PLF同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个性化的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36,给予TLIF治疗),B组(n=36,给予MIS-TLI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结果:相比于A组,B组手术时间更长,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相比于A组,B组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更低(P<0.05);相比于A组,B组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更高(P<0.05)。B组椎间融合率为97.22%(35/36)与A组的88.89%(3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治疗相比,采用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但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和腰椎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