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汐 《蛇志》2000,12(1):78-80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评估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直观 ,但这项介入性诊断技术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 ,且对大多数医院来说尚不能普及。故临床上常以胸痛迅速缓解 ,S- T段迅速回降 ,再灌注心律失常 ,血清肌酸激酶 ( 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 CPK- MB)值高峰提前作为判断血管再通的间接标志。随着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 ,近年发现一些血液及生化方面的测定 ,已逐步成为判断 AMI溶栓冠状动脉是否再通的快速、床边非介入性指标。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AMI患者由于冠脉闭塞 ,导…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骨骼肌内含量是极低的蛋白.当心肌损伤发生时,cTnI能够快速释放进入血液,4-6h即可检测出浓度的上升,12-24h浓度达到峰值,并可以以较高浓度的形式在血液内维持6-8天,故诊断窗口期较长.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时,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于其它血清标记物,已经替代了CK-MB成为诊断AMI的"金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就cTnI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检测方法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5只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使用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进行"一站式"扫描得到冠脉图像和心肌灌注图像,并与冠脉造影和病理染色相比较。结果:DSCT得到的心肌灌注图像结果与病理染色相比较,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1%,阴性预测值为96%,阳性预测值为84%,Kappa值为0.82;DSCT得到的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相比较,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1%,阴性预测值为95%,阳性预测值为75%,Kappa值为0.71。结论: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与组织病理学及冠脉造影一致性较好,可以用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可发生于各临床科室其临床经过常见并严重,ICU的重症患者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早期诊断对AKI的预后影响重大,能否找到临床实用的早期预测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几种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温仁祝  戴磊  张亚男 《蛇志》2015,(2):118-120
目的探讨肺癌抗原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最佳组合。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测定患者血液中多种肿瘤抗原标志物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的多项肿瘤标志物中CEA、NSE、CYFRA21-1和CA125的阳性率相对较高;血清各标志物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联合检测CEA、NSE、CYFRA21-1和CA125能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三者联合对AMIDE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根据Killp分级法将不同心力衰竭将AMI患者分为II、III和IV级,并根据心肌梗死范围将AMI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同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诊断AMI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2)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随Killp分级或心肌梗死范围升高而升高(P<0.05);(3)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P<0.05);(4)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在AMI患者含量升高,并且与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有关,适用于AMI的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外连素、母系表达基因3(MEG3)、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00例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AMI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血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AMI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有59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剩余141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AMI患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CK-MB、Myo、cTn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中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AMI患者早期确诊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单纯手术组与人参皂苷Rg1治疗组。治疗组的大鼠造模1 h后将预先配成药液的人参皂甙Rgl按5 rag/(kg·d)剂量腹腔注射,1/日至处死当日。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日至处死当日。分别于手术后1、2周时对比两组大鼠的基本生命指标,后通过马松染色对比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细胞形态特征以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无论是手术后1周还是2周,两组大鼠的体重、心脏重量、心重/体重、鼠尾收缩压、心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手术后1周后还是2周后,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心脏瘢痕形成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人参皂苷Rg1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急性心肌梗后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0.01 m L/g,股静脉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与其余各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各指标均显著改善,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具体表现为:CK、LDH、ASH水平明显降低(P0.05);PAR、PAG水平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HCT、ESR水平明显降低(P0.05);MI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够明显改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心脏超声特点,分析左室重构(left ventricle remodel, LVR)与心肌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高龄AMI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49例(60~79岁)和B组55例(≥80岁),比较两组心脏超声指标,采用声学造影积分指数(contrast score index, CSI)评估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结果表明,B组后下壁心肌梗死比例为27.27%,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A组前壁、下壁、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为(45.29±12.14)%,明显低于A组(p<0.05),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分别为(46.10径和左心室) mm和(57.29径和左心室内) mm,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个月CSI为(0.68±0.20),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分别为(50.01±8.10) mm和(64.10±7.02) mm,明显高于A组(p<0.05);左心室内径与CSI呈负相关(r=-0.312, p<0.05)。综上表明,≥80岁患者与60~79岁患者心脏超声特点有所差异,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心功能以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较差;心肌灌注水平与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为实验组,以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础水平以及实验组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的D-二聚体为(1.59±0.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溶栓治疗6h后的D-二聚体水平为(3.48± 1.40)mg/L,显著高于溶栓治疗前(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较好的心肌梗死诊断分子标志物.在发现D-二聚体水平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胸部X光片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曲鑫  赵爽  郑娜  金梅  刘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1):4083-408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KMB的即时检测技术在急诊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于我急诊科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验室检测肌钙蛋白I、CKMB,实验组采用急诊科即时检测方法检测肌钙蛋白I、CKMB。对比两组患者从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25.5±5.6)min,住院天数为(9.89±1.5)天,治愈率为80.8%,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5.4%。对照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6.8±10.0)min,住院天数为(12.6±2.5)天,治愈率为56.0%,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2.0%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2%和3.8%,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肌钙蛋白I、CKMB的即时检测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心肌顿抑也称缺血后心肌功能障碍,为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的心肌细胞可逆性损伤。可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再灌注、心脏移植、心脏瓣膜置换等心脏外科大手术术后,应激性心肌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主动脉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转复。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肌顿抑是导致心梗死亡、心衰再住院的重要病因,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关心肌顿抑的研究已经由器官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具体而言,心肌顿抑的发病机制包括: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脱偶联、线粒体及内质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微循环痉挛、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理论、炎性介质释放理论、心肌顿抑的基因组学机制等。目前,广为接受的是氧自由基理论和钙超载理论。前者认为心肌梗死时,心肌组织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障碍,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受伤和功能障碍;后者认为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酸中毒,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内流增多,同时,钙库重吸收钙障碍,导致钙超载,引起心肌细胞破坏、肌钙蛋白溶解,导致心功能障碍。阐明心肌顿抑发病机制,指导心梗治疗,有助于完善救治策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CREG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的表达情况,尝试为临床心肌缺血的极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血清标志分子。方法:在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及非AMI对照50例,于AMI组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CK、CK—MB、LDH和cTnT,同时应用Westem blot技术测定血清中CREG蛋白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发病72小时内的血清中CREG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胸痛开始2h内,AMI组血清中CREG的含量即明显增高,其在2h、4h及6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胸痛已经发作2小时内,两组间血清cTnT、CK、CK-MB及LD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EG在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高.其在血清中表达时间早于cTNT及CK-MB。  相似文献   

15.
郑芳  胡孝贞  刘乐斌  高文华 《生物磁学》2011,(20):3927-3929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92例AMI患者经PCI治疗后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96例,分别予早期心脏程序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在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律失常、心绞痛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多于康复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行早期心脏程序康复训练安全、有益,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组38例,NGW组3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ST段回落情况、术后TIMI分级、TIMI记帧、和心肌blush分级以及术后一周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保护装置,GW组ST段回落□50%的百分比明显高于NGW组(68.4%vs41.2%,p<0.05)。术后TIMI分级两组没有明显差别,TIMI记帧(p=0.043)和心肌blush分级有明显差别(p=0.000)。GW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NGW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LVE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室性早搏组以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d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动过速组及室性早搏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92例AMI患者经PCI治疗后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96例,分别予早期心脏程序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在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律失常、心绞痛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多于康复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行早期心脏程序康复训练安全、有益,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方法,研究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建立稳定的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结扎后31 h、48 h、69 h、168 h检测cTn-T含量和计算心肌梗死重量指数。结果成功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并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进,降低动物死亡率。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31 h、48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cTn-T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各时间点心肌梗死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cTn-T值与梗死重量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90,P〈0.01)。结论结合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进一步佐证了模型制备较成功。cTn-T表现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31 h最接近达峰时间,有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也可作为判断AMI时心肌梗死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