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1,(4):I0004-I0004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对开发新型抗HIV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极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II(vMIP-II)是一种广谱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所拮抗的趋化因子受体被认为是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株(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入靶细胞的辅受体。虽然理论上vMIP-II是一个广谱的HIV抑制剂,但vMIP-II的抗HIV感染作用却少有报道,特别是体内研究。本研究利用一个有效的SIV-mac251感染食蟹猴模型来评价vMIP-II的体内抗HI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vMIP-II能够有效地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食蟹猴血浆病毒载量,同时对宿主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vMIP-II是一种有效的抗HIV物质,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HIV先导药物,也为研发靶向病毒进入的新药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广谱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物-vMIP-Ⅱ的体内抗SIV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是一种广谱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所拮抗的趋化因子受体被认为是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株(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入靶细胞的辅受体.虽然理论上vMIP-Ⅱ是一个广谱的HIV抑制剂,但vMIP-Ⅱ的抗HIV感染作用却少有报道,特别是体内研究.本研究利用一个有效的SIV-mac251感染食蟹猴模型来评价vMIP-Ⅱ的体内抗HI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vMIP-Ⅱ能够有效地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食蟹猴血浆病毒载量,同时对宿主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vMIP-Ⅱ是一种有效的抗HIV物质,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HIV先导药物,也为研发靶向病毒进入的新药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是一种广谱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所拮抗的趋化因子受体被认为是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株(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入靶细胞的辅受体。虽然理论上vMIP—Ⅱ是一个广谱的HIV抑制剂,但vMIP—Ⅱ的抗HIV感染作用却少有报道,特别是体内研究。本研究利用一个有效的SIV—mac251感染食蟹猴模型来评价vMIP-Ⅱ的体内抗HI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vMIP-Ⅱ能够有效地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食蟹猴血浆病毒载量,同时对宿主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vMIP—Ⅱ是一种有效的抗HIV物质,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HIV先导药物,也为研发靶向病毒进入的新药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徐建  姚堃 《微生物与感染》2006,1(4):247-249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是针对反转录酶和蛋白酶.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不良反应较大,价格昂贵,而且耐药的问题日益突出.近来一类新型抗HIV药物相继问世,其中T-20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正式在临床使用,此外几十种同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HIV抗药性的产生严重阻碍了HIV疾病的治疗进程,因此开发新的抗HIV药物以及对病毒进行抗药性分析对于提高HIV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将利用HIV假病毒构建的抗HIV药物评价系统及病毒抗药性分析系统应用于药物筛选及耐药性分析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类型HIV假病毒的特点和构建方法,同时介绍了假病毒感染细胞的系统及其在细胞水平筛选抗HIV药物和对HIV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这两方面的应用,并通过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来分析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 还通过总结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药物筛选和抗药性分析具有准确、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9,(8):5-5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蛋白稳定技术,使那些原来因不太稳定而被忽略的蛋白质重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该技术有望使超过30%的蛋白质成为新药研发的潜在目标,从而开创药物研发的新局面。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苯乙烯马来酸脂质颗粒(SMALPs)的聚合物作为增溶剂,对膜蛋白进行水港。结果发现,在SMALPs中,  相似文献   

8.
正HIV-1相关肾病是一种能够在未合适地利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加以治疗的非洲裔HIV阳性患者体内产生的肾病。尽管经过多年的广泛研究,人们仍不清楚来自HIV阳性患者的并不表达主要的HIV-1 CD4受体的肾上皮细胞是如何被HIV-1感染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机制来解释HIV-1如何可能感染这些细胞。相关研究结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药物研发是非常重要但也十分耗费人力物力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测药物与蛋白质亲和力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加快药物研发过程。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的关键在于对药物和蛋白质进行准确详细地信息表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层次信息融合的药物靶标亲和力的预测模型,试图通过综合药物与蛋白质的多层次信息,来获得更好的预测表现。首先将药物表述成分子图和扩展连接指纹两种形式,分别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全连接层进行学习;其次将蛋白质序列和蛋白质K-mer特征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全连接层来学习蛋白质潜在特征;随后将4个通道学习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再利用全连接层进行预测。在两个基准药物靶标亲和力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其他已有模型作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提出的模型相比基准模型能得到更好的预测性能,表明提出的综合药物与蛋白质多层次信息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1V-1的III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r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天然药物抗HIV 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目前仍未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具有广泛的抗HIV药理学活性,如免疫调节、抑制HIV复制中相关功能酶、抗氧化等。本文就天然药物抗HIV的相关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EGFP的、安全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评价系统。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替代HIV感染性克隆质粒pUC18-HIV-NL4-3中的部分包膜基因(env),构建重组假病毒质粒pUC18-NL4-3-EGFP,将其与水疱性口炎病毒糖蛋白(VSV-G)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293FT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用该细胞培养上清进一步感染其他293FT细胞培养物。为了检验该假病毒系统能否用于抗病毒药物的评价,在假病毒复制和感染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HIV药物AZT(Zidovudine),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分析AZT对假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假病毒质粒pUC18-NL4-3-EGFP能够在转染细胞和再感染细胞中有效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同浓度的AZT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假病毒的感染和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EGFP表达和检测的、安全的HIV假病毒复制和感染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抗HIV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蛋白酶变成双刃剑的方法:他们证实如果他们延迟新的HIV颗粒出芽,  相似文献   

15.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6):5201-5204
<正>Immunity:新型蛋白质或可增强机体感知病毒及抑制其感染的能力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增强细胞中一种天然蛋白质的含量就可以增强机体感知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Immunity上,该研究或为开发治疗包括流感病毒到丙肝病毒感染的一系列病毒感染的疗法提供希望。Saumendra N.Sarkar博士说,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在疫苗和新型疗法的开发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仍然是引发全世界人群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需要新型的病毒感染抵御措施,而本文研究就恰恰为开发新型抗病毒感染疗法提供了思路。研究者表示,一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人类病毒学研究所的Rober'tGdll。最近研究了人体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两种神秘物质。首先,让一组患血友病的病人反复的暴露在含HIV的血液物下,由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的水平提高了,因此抗病毒感染。第二,在孕妇的尿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可能抗HIV和卡波西肉瘤(与艾兹病有关的癌症)感染。正如前面所推测的,它不是人戎毛促性腺激素(hCG)。在!980-1985年科学家试验了128个血友病病人,使他们反复接触HW因子Vlll。结果只有3个感染了HIV。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被感染的人逐渐增加,到1985年有114人被感染,…  相似文献   

19.
李娅杰  赵明  赵德恒 《中国科学C辑》2008,38(12):1103-1108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HIV药物已经进入早期临床实验阶段.该类药物早期临床实验在遵循药物临床实验的一般规律外,尚具有其特殊性.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审评积累,介绍了对抗HIV药物人体耐受性、人体药代动力学、剂量探索性等研究中特性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束缚蛋白(tetherin)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它可抑制包膜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研究发现,人的束缚蛋白可将新生的HIV-1病毒颗粒固定在细胞表面,同时,它还可以减小HIV-1子代病毒的传染性。本文将主要从分子结构、抗HIV-1病毒的作用机制和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三方面来阐述束缚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