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阳惠霖 《昆虫学报》1958,(2):189-190
稻虫寄生蝇Zenillia roseanae B.B.能寄生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湘西花垣县调查该蝇寄生的主要害虫有稻苞虫、稻螟蛉、稻大螟、玉米螟等。1956年由于笔者研究稻苞虫 Parnaraguttata,Brem.的发生规律,鉴于该蝇寄生稻苞虫幼虫的寄生率很高,因此进行了该蝇生活史观察,后在饲养中偶尔发现该蝇也能在牛肉上产卵,故在1957年又作了培养基繁殖试验,企图得出大量繁殖的方法,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次。  相似文献   

2.
<正> 夹色姬蜂Centetus alternecoloratus Cushman是二亿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79年我们在水稻害虫天敌调查中发现,夹色姬蜂在山区对二化螟寄生率一般达50%左右,对二化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自然控制效应。 为了进一步探讨夹色姬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二化螟的控制效能,1980年我们对夹色姬蜂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一、寄主与寄生概况 寄主 据文献记载,夹色姬蜂除寄生二化螟外,同时还寄生甘蔗二点螟。 寄生概况 我们从田间采回各代二化螟蛹81—260只,经室内观察结果,夹色姬蜂对二化螟的寄生率是越冬代为15.8%、第一代为23.9%、第二代为37%,即一代高于一代。  相似文献   

3.
我县广大工农兵和科技工作者,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开展了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盆栽试验,用松毛虫卵培养的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都在80%以上。 田间防治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每亩放蜂2—3万头,经6—7天后检查,卵寄生率比对照区高出37.0—41.2%,15天后卷叶虫密度比对照区下降75.4—100%,卷叶率下降60.4—78.3%。赤眼蜂可在稻田内继续繁殖,寄生下一代稻纵卷叶螟的卵。 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出蜂正常,蜂体大而活耀。据室内观察,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在90%以上。一粒松毛虫卵平均可出螟黄赤眼蜂17.1头,出松毛虫赤眼蜂13.66头。松毛虫卵冷藏15—36天后,仍保持新鲜,不影响寄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后平  严静君 《昆虫知识》1991,28(3):162-163
<正> 毒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Bouche)是松毛虫Dendrolimus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等害虫幼虫期的重要内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很高。1982年Schaefer等在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考察发现,该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为11.5~39.8%。1979年刘振恒等报道,在河北省丰宁县,该蜂对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6.7%,对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的寄生率为15.6%。该蜂繁殖量大,寄主范围较广。为探讨室内大量繁殖此蜂的可能性,1990年作者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舞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n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5,(2):181-190
1936—37年在南京地区观察松毛虫寄生天敌所得的初步结果可简述如下: (一)南京地区业经发现的松毛虫天敌有卵寄生蜂3种:赤眼卵蜂、松毛虫长腹卵蜂、平腹小蜂;幼虫寄生蜂4种:松毛虫瘦姬蜂、松与虫红头小茧蜂、花胸姬蜂、黑基瘤姬蜂;幼虫寄生蝇3种:家蚕寄生蝇、大寄生蝇、小寄生蝇;蛹寄生蜂4种;日本黑点姬蜂、黑瘤姬蜂、大腿蜂、费氏大腿蜂;另重寄生8种。 (二)卵寄生蜂在防治松毛虫上起了适当大的作用,有时减低寄主虫口达61.24%。3种寄生蜂中以松与虫长腹卵蜂及平腹小峰为较重要。 (三)松毛虫初龄幼虫寄生率最高时可达26%。寄生率的高低及各种天敌的比较重要性与采集寄主材料的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数日之差,寄生率可截然不同。 (四)松与虫的后龄幼虫遭3种寄生蝇的寄生。寄生率最高可达42%。 (五)松毛虫茧期的寄生率可达38.4%,天敌中以大寄生蝇及日本黑点姬蜂为 最主要。 (六)无论在卵期、幼虫期或蛹期,第2化松毛虫的寄生率均比第1化的为高。此点似说明越冬问题是松毛虫天敌繁殖中的一个关系问题。 (七)几种比较重要的寄生天敌的发生时期和生活习性,本文中根据观察所及,加以记载。 (八)本文中将几个影响松毛虫寄生天敌虫口的因子提出讨论,这些因子包括;重寄生的严重、天敌发生时期与寄主生活史的不相  相似文献   

7.
天敌对稻螟的抑制,在某些地区个别年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四川南充第三代三化螟卵盛期的卵寄生率,一般都在40%左右,晚期高达82.87%。湖南长沙1954年第三代二化螟卵寄生率63.54%,1962年双峰第四代三化螟寄生率77.86%(等腹黑卵蜂达71.88%);1963年长沙三化螟卵寄生率第一代28.35%(稻螟赤眼蜂达20.25%),第二代47.78%(稻螟赤眼蜂达42.49%),第三代28.27—53.45%(稻螟赤眼蜂21.37—33.94%),第四代45.99—54.70%(等腹黑卵蜂达38.93—41.61%)。湘中邵东第四代卵寄生率高达83.46%(螟卵啮小蜂达71.17%)。浙江余姚第二代二化螟卵寄生率为80.82%,第三代最高达87.70%;浙江加兴二化螟卵寄生率最高达90.74%(1956年5月)。 稻螟幼虫天敌种类为数更多,作用也不小,例如1962年长沙越冬幼虫被三化螟虫霉(Erctomophothorasp.)寄生致死平均达48.65%,1963年长沙西数大队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大量繁殖及其对于甘蔗螟虫的大田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经长期研究试验及大面积生产实践的结果,放蜂区蔗螟卵寄生率提高1至10多倍,甘蔗枯心苗减少2-8成。绝大多数地区认为放蜂治螟有效。 繁殖赤眼蜂最好采取工厂生产的形式,在繁殖释放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采用当地赤眼蜂品系作为繁殖对象。2.采用蓖麻蚕卵作为繁殖赤眼蜂的寄主。3.控制寄主卵内的寄生蜂数。4.使赤眼蜂在室外条件或变温条件下发育。5.避免赤眼蜂连续繁殖超过10代。6.蔗螟卵在田间未达最多时即开始放蜂。7.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每年放蜂7-9次,每亩每次放蜂6,000-10,000头。8.采用重迭放蜂法。9.室内繁殖赤眼蜂及田间放蜂时都要用蜂蜜喂成虫。10.防御田间赤眼蜂天敌。11.在蔗田间种绿肥作物,使田间环境更适于赤眼蜂生存。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从外地引进寄蝇或人工助长当地寄蝇种类防治农林害虫,是有效的生防手段之一,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King等(1981)在路易斯安娜州蔗田中人工大量释放螟利索寄蝇(Lixophaga diatraeae)成虫防治第1代小蔗杆草螟(Diatraea saccharalis),不同地区的寄生率分别达到4.1、8.7和35.7%;由于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奇痣窄径茧蜂(Agathis stigmatera)的自然寄生率也相应提高,很好地控制了蔗田害虫的发生。在寄蝇的田间释放技术方面,国外还没有详细的报道。在我国,利用寄蝇防治害虫的工作也是刚刚起步,很多具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1980年6月,我们在麦田调查天敌资源时,发现一种寄生在七星瓢虫蛹体的蚤蝇Me-gaselia sp.国内还未见有报道,我们暂取名为瓢蛹蚤蝇。这种蚤蝇对瓢虫蛹寄生率很高,例如6月15日田间采回的81头七星瓢虫蛹中,正常羽化的有39头,受小蜂寄生的4头,其余均被瓢蛹蚤蝇所寄生,寄生率达45.6%,共得蚤蝇蛹306头,平均每头瓢蛹可得蚤蝇蛹8.2头。今将该蚤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潮汕地区栽培甘蔗历史较长,蔗螟种类较多,终年为害,受害严重,过去常见的有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hell.)、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大螟或称紫螟(Sesamia inferens Walk.)。 1956年6月间,作者曾在揭阳县发现台湾稻螟,分布于水稻。为害情况不轻于三化螟,1957年4月发现本种寄生于甘蔗,且一些地区稍重于其他蔗螟,损失也大,现将2年来初步观察结果,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草地螟寄生蝇是草地螟Loxotego stictialisL.的重要天敌,但其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通过室内饲养,结合历年田间调查对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种类、田间分布、寄生率及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发生种类有5种。田间呈聚集分布,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作用显著。对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卵的寄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3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效应。螟黄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均高于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则表现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表现为寄生量均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赤眼蜂的搜寻效应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可知,螟黄赤眼蜂对于甜菜夜蛾的控害能力优于稻螟赤眼蜂螟和玉米螟赤眼蜂,而稻螟赤眼蜂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更适合用于防控小菜蛾。  相似文献   

14.
一、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优点 甘蔗是我国重要糖料作物,分布在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据各地资料,甘蔗螟虫普遍和严重发生,威胁甘蔗生产甚大。 从甘蔗生长特性和蔗螟发生规律来看,人工繁殖蔗螟天敌赤眼卵蜂来防治甘蔗螟虫,是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据广东各地近几年来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赤眼蜂防治蔗螟,可以显著提高螟卵寄生率,减少枯心苗和虫蛀节,从而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例如1956年在广州市郊河南农场进行大面积试验,用413亩蔗田放蜂,225亩作对照,放蜂区每亩设2—3个放蜂器,全年放蜂11次,每次每  相似文献   

15.
稻螟赤眼蜂是三化螟卵的一种寄生蜂。根据前人研究,它对三化螟卵的寄生率,各世代间的变化缺乏规律,常呈波浪式的消长现象,在应用时就很难掌握。故此,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所1963年进行水稻螟虫预测预报时,对该蜂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从左表可以看出,赤眼蜂的寄生率是逐代上升的,尤其是第三代到第四代,寄生效果的变化幅度颇大,卵块寄生率由71.7%上升到100%,卵粒寄生率由17.3%上升到64.5%,第四代三化螟卵平均每块孵出蚁螟数仅7.8条,由于寄生率高,对减轻当年晚稻螟害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粤东地区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k.、黄螟En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a和大螟或称紫螟Sesamia inferens wk.五种。其中以前三种分布最广,为害则以二点螟和条螟最烈,常因这两种蔗螟为害而造成枯心、蛀节、枯茎和断茎,并因螟害而引起赤腐病,甚至整株枯死,影响蔗糖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1957—1963年调查;旱地甘蔗二点螟为害枯心苗率一般哒8.4%—39.6%。条螟被害节率达4.7%—12.4%,被害全株枯死率达5%—8.45%,蛀节风折率达6.6%—8.93%,损失很大。兹就二点螟和条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桑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定期随机取样的方式 ,连续 3年就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对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的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桑螟绒茧蜂在苏州一带的发生十分普遍 ,其自然寄生率为 2 2. 95 %~ 5 5. 41 % ,平均 3 3 . 99% ,全年各代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其中 9月份第 5代的自然寄生率最高 ,达 5 5 . 41 % ,是当地的优势天敌种群 ,对于桑螟的发生与危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文报道了桑螟绒茧蜂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其成虫的生物学习性 ,为进一步开展桑螟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快速扩繁赤眼蜂种群的寄主,试以繁殖速率较高的小菜蛾为中间寄主,评价不同赤眼蜂种类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并筛选出适合的蜂种。【方法】通过构建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简称T.j)、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简称T.c)和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简称T.h)3种赤眼蜂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其各自的生命表参数,以了解不同蜂种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结果】在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与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4.66、0.1633、1.1809、9.2532;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上述4项参数分别为9.10、0.2177、1.2432、10.1432;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差,内禀增长率r_m为0.0338,且其后代性比偏雄,雌雄性比为1♀:6.2(?),以至不能正常传代。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平均每雌寄生卵数为15.4粒,显著高于稻螟赤眼蜂的10.0粒与螟黄赤眼蜂的8.9粒。【结论】在室内人工培育的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与斑螟分索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尤其是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内禀增长率r_m与小菜蛾的相近,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扩大繁殖,稻螟赤眼蜂次之,而螟黄赤眼蜂并不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9.
<正> 据调查,在我市郊区寄生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蜂以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Ashmead为优势种。1976—1983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统计,8年平均,二代卵寄生率为5.59%±6.66%,三代卵寄生率为29.14%±15.52%,四代卵寄生率为22.41%±14.96%,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 为了保护利用稻纵卷叶螟的卵寄生蜂,有必要对寄生蜂的出蜂期给以预测。但是,初产一二天的稻纵卷叶螟卵(白色至淡黄色)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沟姬蜂CambruswadaiUchida过去仅知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寄主有大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现已从山东省微山湖为害芦苇的芦苞螟Chiloluteellus(Motschulsk)和芦苇钻心虫Archanaraaer-ataButler中培育出来,而且寄生率很高,以致芦苞螺不能形成灾害。芦苞螟和芦苇钻心虫是微山湖芦苇的两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混生。芦苞螟属螟峨科,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芦苇钻心虫属夜蛾科,1年发生1代,以卵越夏越冬。在对两种害虫的总寄生中,芦苞螟占89%,芦苇钻心虫占11%。芦苞螟是其第一寄主。二化螺沟姬蜂属外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