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重症患者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时间等指标.结果 1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平均出血30 ml,平均手术时间15 min,术后出现切口溢痰和切口感染1例;19例患者均未见气管后壁损伤.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局麻前将气管插管拔出至门齿18~20cm处,观察组在经皮扩张完气管前壁后将气管插管全部拔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意外脱出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气管前壁后拔出气管插管更有利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一项临床常见的手术操作,偶尔也会在院外实施。手术目的为在颈前气管造口以建立人工气道,使得患者可以自由地通过颈部造口通气,免受窒息的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需要进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特别是重症医学科。随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临床医生和学者对气管切开术进行了各种尝试,希望能尽可能地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向着微创化、多样化发展,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方法由单一的外科气管切开术,进化出多样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快速反应气管切开术等。不同的手术技巧,其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术中术后出现出血、感染、气肿、声门下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甚相同。本文重点回顾了气管切开术的历史与现状、颈部解剖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临床常见并发症,并提出对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法,为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合理新思路,除此之外,我们也基于临床经验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术后气管切开时间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根据临床医师的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在术后24h,实验组患者术后24h内进行气管切开。治疗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死亡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获得有效控制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肺部感染控制率,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避免患者由于缺氧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有效防止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一门学科.急诊医学的基本理念是即刻给予生命支持及解除生命威胁,因此急诊科收治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因气道、呼吸功能障碍,需通过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有效的人工气道,减少上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术已成为常规急救技术之一,是急诊外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也是临床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气管切开术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教学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春梅  袁阿珍  陈秀梅 《蛇志》2007,19(2):160-161
重症哮喘是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继续恶化或伴严重并发症者[1]。临床上部分重症哮喘尽管经过积极治疗,但PaCO2仍继续增高并伴进行性呼吸性酸中毒(pH<7·20~7·25);伴发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顽固性低氧血症、心肌严重缺血或心律失常时,往往需要行气管插管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125例,按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组,以早期行气管切开(发病5 d内)定为观察组,发病5 d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GCS评分、疾病构成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时机为(2.6±0.8)d,低氧血症发生的次数(20.6±5.5)次,镇静药物用量(132.8±23.4)mg,抗生素使用时间(11.2±0.9)d,机械通气时间(153.5±82.4)h,HAP发生率44.6%,病死率23.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有助于降低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死亡率,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贺安勇  谢俊琴  甘燕青  谢丹  杨卫 《生物磁学》2011,(17):3329-3333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锋  赵晓琴 《蛇志》2007,19(1):25-27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期ICU住院病人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的病情转归,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操作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拔管率42.9%(9/21例),拔管成功率100%(9/9例);气管切开组拔管率60.7%(17/28例),拔管成功率76.5%(13/17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无明显差别,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P<0.05)。气管切开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6.4%(13/28例),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3.8%(5/21例),明显少于前者(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实用,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12.
邓超  李英  谢斌  计超  侯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4):2755-275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6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84),观察组患者入院12h~24h内予以肠内营养乳剂支持,对照组患者予普通鼻饲流食。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GC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检测血Alb、TP、PA、IgG、IgM、IgA、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并观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P、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CD4~+T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D8~+T细胞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予以EEN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均P0.05),GCS评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X2=6.125,P=0.01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预后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27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引流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73例患者中,131例患者仅经过PCD术后治愈出院;103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CD术后全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期再采用经腹膜后内镜下清创术治愈出院,39例患者无好转,中转为开腹手术,PCD术的成功率为100%。103例经内镜下清创的患者中2例死亡,39例无好转的开腹手术患者中13例死亡。患者引流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引流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的有点,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手术,或者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组)和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发病24 h内、3 d、7 d及14 d时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XTO)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两组的血清氧化应激产物超氧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分析血液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产物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在发病后7d各指标水平达到最高,发病后14d各指标水平低于发作≤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最高,中量出血组其次,小量出血组各指标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均最高,中型组其次,轻型组各指标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急诊处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 h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液体复苏6 h后液体平衡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及在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入住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量均大于30 m L/h,提示复苏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6 h后液体平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EICU病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液体恢复管理和治疗过程具有指导意义,使血管活性药物得到有效利用,精确进行液体管理,减少盲目补液,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高效,是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都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16例术后次日即拔针,10例第二日拔针,其余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意识恢复良好者27例,重残者10例,死亡5例。结论:谊术式操作时间短,血块及时有效地清除,减轻了副损伤,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尿路成像(CTU)检查在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临床处理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例诊断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先行急诊CT平扫检查了解肾挫伤情况,确定重度肾损伤再进一步行CTA联合CTU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保守治疗、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救治。保守治疗4例,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5例(其中有2例行肾动脉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随访3-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肾动脉CTA联合CTU检查,能全面提供肾血管及肾盂、输尿管、邻近脏器等的解剖信息,明确损伤程度,为介入和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术前指导,尤其是结合肾动脉选择性栓塞,能最大限度保留肾脏功能,提高抢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5例成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253例,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QD;替格瑞洛组312例,术后口服替格瑞洛首剂180 mg,维持量90mg、BID。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QD。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梗塞;次要终点为TIMI主要出血(定义为血红蛋白下降50 g/L或颅内出血有关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结果:565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3.8%vs.8.7%,P0.05),两组TIMI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vs.3.2%,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明显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主要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