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AMA1)是恶性疟原虫无性繁殖血液期表达的蛋白,是恶性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AMA1蛋白是疟原虫FVO和3D7等位基因表达产物,恶性疟疾候选疫苗AMA1-C1/ISA720  相似文献   

2.
明确中国和缅甸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 AMA1蛋白的基因特点。收集中缅边境地区88例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制备血样滤纸片;试剂盒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g DNA);PCR和测序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Pf AMA1基因的Domain I(DI)区域的多态性。成功扩增88例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 AMA1胞外段DI区域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比较,检测出31个分离位点,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94。其中c1特别是c1L区域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区域。同时,分子进化分析显示,DI区域及其中的c1和c1L区域在进化过程中经历阳性选择。研究发现,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 AMA1基因DI区和其中c1、c1L区域高度多态,提示上述区域作为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研制靶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明确中国和缅甸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AMA1蛋白的基因特点。收集中缅边境地区88例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制备血样滤纸片;试剂盒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gDNA);PCR和测序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PfAMA1基因的Domain I(DI)区域的多态性。成功扩增88例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AMA1胞外段DI区域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比较,检测出31个分离位点,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94。其中c1特别是c1L区域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区域。同时,分子进化分析显示,DI区域及其中的c1和c1L区域在进化过程中经历阳性选择。研究发现,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AMA1基因DI区和其中c1、c1L区域高度多态,提示上述区域作为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研制靶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N端9个氨基酸缺失对恶性疟融合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两个疟疾疫苗候选抗原AMA 1(III)和MSP1 19融合而成的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 2 (PfCP 2 ) ,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但PfCP 2表达产物为双带型 ,这影响到该疫苗候选抗原作为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为此分析了表达产物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 ,发现其中低分子量条带的N末端不完整 ,缺失 9个氨基酸。进一步用PCR技术对PfCP 2进行改建 ,使其N末端缺少 9个氨基酸 ,产生PfCP 2 .9基因。实验结果显示 :PfCP 2 .9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产物为单一条带 ,且在表达水平、二硫键依赖的构象、免疫原性及免疫血清抑制疟原虫生长等方面与PfCP 2一致。PfCP 2表达产物双带型问题得到解决 ,为该融合抗原疟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排除了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42kD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质 1C末端片段 (MSP1 42 )是当今重要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为获得大量构象正确的MSP1 42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在毕氏酵母系统中分泌表达了MSP1 42重组蛋白。通过与一组特异性识别构象表位的单抗反应 ,该重组蛋白在重要构象表位上与天然蛋白质一致。由该蛋白质诱生的抗体能有效地抑制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P1 42重组蛋白疫苗有效性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播阻断疫苗(transmission-blocking vaccines,TBVs)可以有效地阻断疟原虫从蚊媒向人的传播,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但目前的TBVs候选抗原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候选抗原。动合子分泌蛋白7(putative secreted ookinete protein 7,PSOP7)在疟原虫有性生殖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伯氏疟原虫抗原PSOP7(Pb PSOP7)进行简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了截短的重组Pb PSOP7蛋白(r Pb PSOP7),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小鼠高滴度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疟原虫抗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Pb PSOP7主要表达于疟原虫的合子与动合子表面。这些特点符合TBVs的基本设计理念,为确认和证实Pb PSOP7蛋白具有疟疾TBVs候选抗原的潜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恶性疟疾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研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恶性疟疾疫苗迫在眉睫.综述了当前在研究中的3种恶性疟疾疫苗,并从候选抗原性质、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抗原免疫原性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现状,为传播阻断型疟疾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可分别引起恶性疟和间日疟。采用疫苗防治疟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s25和Pvs25抗原是2种疟疾传播阻断期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简要综述了根癌农杆菌、酵母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介导的疟原虫Pfs25和Pvs25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5对寡核苷酸片段,分别连接在两种恶性疟原虫杂合多肽(45肽和58肽)抗原基因片段(HPFGA和HPFGB)的头部和尾部,将这两种片段分别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末端融合。两种杂合多肽抗原分别含有数个红内期和红外期有代表性的、并能被T或B淋巴细胞识别的保护性抗原表位,CT-B基因前端具有促使分泌的信号肽序列。将这两种融合基因的不同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对转化菌的培养上清检测表明融合蛋白被分泌性表达,既具有恶性疟原虫和CT-B抗原性,又保持了CT-B与其受体神经节苷脂CM1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NO对疟原虫红内期侵袭相关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雌性BALB/c小鼠腹腔感染1×10^6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体内给予NO长效(NOC18)和短效(NOC5)发生剂进行干预后,纯化疟原虫成熟裂殖体,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和正常感染组相比,NOC5处理后疟原虫侵入的关键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而NOC18处理则未见这一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NO抑制疟原虫侵袭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进而可能下调疟原虫相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疟原虫的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12.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在受体介导下完成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受体。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蛋白A(GPA),GPA分子中的NeuNAC、GleNAc以及T1和T6结构均可能参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Duffy血型抗原可能作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但至今对其化学本质的了解远不如GPA清楚,又由于间日疟原虫在体外培养未获成功,故对间日疟原虫受体及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 ( AWTE)的真核表达质粒 p CMV- AWTE,以及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分泌性表达的原核表达质粒 p MC0 5 ,表达的蛋白 AWTE保持了疟原虫抗原的抗原性。将 p CMV- AWTE以及 AWTE两者混合各 1 0μg鼻腔免疫小鼠 ,一次后诱导机体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获得了含有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MC055-CS的工程菌株,能高效分泌CS抗原的融合蛋白至胞外,可达25mg/L.具有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子孢子CS的抗原性.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C57纯系小鼠,免疫后抗CT-B抗体滴度可达1:3200~6400,抗CS抗体滴度可达1:320~640.免疫小鼠采用约氏疟子孢子腹腔攻击,保护率达34~45%.  相似文献   

15.
疟疾疫苗     
疟疾是世界上分布和流行最广的寄生虫性疾病之一,世界上有20亿人口生活在疫区,每年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患病,其中50%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每年死于疟疾的人口约100万-300万,尽管疟原虫的生物学研究仍不甚明晰,疟疾疫苗的研究在最近的30年中仍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针对疟原虫的生活各周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科研人员已研制了一系列的疟疾侯选疫苗,如CSP疟疾疫苗,MSP1疟疾疫苗,pfs25疟疾疫苗和SPf66多期多抗原合成疟疾疫苗等。目前疟疾疫苗主要历经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三种形式,因为在疟原虫生活周期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候选抗原,依此又可将疟疾候选疫苗按其起作用时期分为红细胞前期疫苗,红细胞内期疫苗,配子期疫苗和多期多抗原疫苗,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开发出十分理想的疟疾疫苗,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多且免疫原性弱,单独应用疟疾疫苗难以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所以必须配合以佐剂来增强其免疫效果,然而不同的佐剂对不同疟疾候选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佐剂的选择是疫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宿主的遗传性限制也影响着疫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志贺氏痢疾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主要流行型别特点,构建f侵袭表型阳性的福氏人来内氏双价痢疾菌苗。2株议价菌苗候选株生物表型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1)O抗原表达,候选株能良好表达福氏Za及来内氏双价0抗原,用针对保护性表位单抗2E6及SSD3所做的FAS表明,福氏Za抗原表达为亲株FS-15的86.8%一121.0%,来内氏为兀.4%~119.0%;经液体传代20代后,双价O抗原表达稳定率均在95%以上。(2)IPa表达,WesTen1Dlot结果表明,候选株能表达侵袭相关蛋白IPaA、IPaB、IPaC、IPaD,经液体连续传20代后,侵袭蛋白的…  相似文献   

17.
恶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辉  曹诚  李平  李杰之  马清钧 《遗传学报》2000,27(2):95-100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  相似文献   

18.
恶性疟原虫pfs230蛋白是恶性疟疾传播阻断疫苗主要的抗原之一,可影响雌雄配子的受精过程,这种疫苗对阻断恶性疟疾的传播至关重要。鉴于pfs230蛋白分子较大,以及独特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特征,体内表达有活性的全长重组pfs230蛋白存在困难。现就pfs230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恶性疟疾传播阻断型疫苗的活性评价方法,用大肠埃希菌、小麦胚芽无细胞系统、毕赤酵母和昆虫细胞中表达pfs230蛋白的进展,以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优化恶性疟疾pfs230蛋白表达的策略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疾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尤其在非洲地区。目前最有前景的恶性疟疾疫苗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红细胞前期疫苗RTS’S/AS01,其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然而,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分多,并且同一抗原在不同虫株间存在差异,单一抗原成分的疫苗依然不能有效地预防恶性疟疾。所以,研制一种多表位联合疫苗,使其可以在恶性疟原虫的多个阶段对人体进行免疫保护,达到预防恶性疟疾的目的,这将是恶性疟疾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明确SURFIN_(4.1)蛋白氨基(N)端在转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恶性疟原虫转染筛选表达SURFIN_(4.1)~(2Myc-N-T-Cyt)重组蛋白的MS822转染株;通过IF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比分析N端Myc标签对SURFIN_(4.1)重组蛋白定位和可溶性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和质谱分析(LC-MS/MS)方法,明确SURFIN_(4.1)蛋白N端转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成功筛选并获得表达SURFIN_(4.1)~(2Myc-N-T-Cyt)重组蛋白的恶性疟原虫MS822转染株;SURFIN_(4.1)~(2Myc-N-T-Cyt)与SURFIN_(4.1)~(N-T-Cyt)的定位和可溶性无明显差异。Co-IP和LC-MS/MS结果显示,SURFIN_(4.1)蛋白N端与茂氏点定位蛋白MAHRP1,PTEX复合体成员EXP2,棒状体蛋白RAP3,红细胞膜表面多种原虫蛋白及HSP60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URFIN_(4.1)蛋白N端在转运过程中不水解,且N端Myc标签不影响蛋白可溶性和定位;SURFIN_(4.1)蛋白N端与多种恶性疟致病性相关蛋白相互作用,提示SURFIN_(4.1)蛋白作为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研制靶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