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m,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并拍摄到一只鹬,拍摄距离约为10m。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该鹬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系云南省鸟类新纪录。关山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但在冬季会有多种水鸟在此越冬。除了黑腹滨鹬外,在调查中还记录到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红嘴鸥、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矶鹬、白腰草鹬、金眶鸻、小、凤头、普通鸬鹚、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等水禽。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坝进行鸟类环志工作时,捕获到一只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这是云南省首次发现三趾鸥.该鸟戴上金属脚环后在原地放飞,环号为H04-1583.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23日16:30,环志人员在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林鸟类环志站(51°08’19.9″N,125°08’36.6″E)环志到一只鸫。该鸟头顶、颈、腰淡灰蓝色,额、头顶有少许黑色纵纹,背栗褐色,翅和尾黑褐色,眉纹白色,嘴橙黄色,尖端黑色,下体白色,喉、胸锈黄色具黑褐色纵纹,两胁鳞状斑,跗蹠褐色;体重93.2g,体长270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4日6∶40,在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3号环志点(49°05′39″N,125°15′24″E,海拔298 m)捕到1只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色、贯眼纹黑色、眉纹黄色、趾下鲜黄色的柳莺,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该鸟体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7日,笔者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母屯海州级自然保护区(26°35′N,100°12′E,海拔2196m)进行冬季水鸟调查时,观察到了3只天鹅正在湖中水深约1m处的眼子菜类群落中觅食活动,它们全身体羽洁白,下嘴黑色,上嘴黑多黄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不前伸于鼻孔之下,且黄斑前端较钝,跗跖、蹼均为黑色。对照相关图鉴和描述,鉴定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上,该鸟不甚怕生,人员一般可以接近到距其10余米处。中杓鹬分布于中国大部,在云南省周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9月初在昆明滇池边发现的中杓鹬应该为迁徙过程中途经云南的旅鸟。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下旬,我们在地处秦岭北坡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进行春季鸟类考察时,发现一种在形态大小与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相似成群活动的鸟类,但体色较暗,有宽阔的黑色贯眼纹。4月28日在该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附近的苇子滩通过雾网捕获到7只,均为雄鸟,但性腺均未发育。经查阅文献资料并比对标本,确定该种为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为陕西省鸟类的新纪录。标本藏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 上:正面观,下:侧面观2008年11月14日,笔者在重庆市彭水县野外调查时,从该县林业局保护科获得一鸟类照片5张.经鉴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在广西西南部靖西县底定自然保护区考察时,采到一号雀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白眶鹟莺(Seicercus affini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从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多次鸟类考察过程中都观察到野外活动的白眶鹟莺。在底定,白眶鹟莺通常多在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和山间农耕地周边的灌丛中活动,其栖息地海拔高度大致在500-700m。全世界记录有2亚种,我国现已知仅有白眶鹟莺的一个亚种分布。该标本经鉴定为Seicercus affinis intermedius。文中还就白眶鹟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作了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至2011年在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过程中记录了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和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均是江西省鸟类新纪录,分别记述如下。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 La Touche,1922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9月26日,笔者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13′28″N,118°43′9″E)进行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时,于下午1500左右在沟谷杂木林中发现1只体长约13 cm的雀形目鸟类停歇于白桦树上,在距其约30 m的地方,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该鸟眼圈棕黄色,眼先和头侧褐色杂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颏、喉泛白色形成三角形;脚暗褐色;上体棕褐色,腰部沾棕,尾上覆羽和尾(红)棕色,下体棕白色,胸和两胁棕色.  相似文献   

13.
2011年2月24日,笔者在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进行鸟类调查时,在长江支流青干河大浴池村河段附近的刘家坡(30°58’22.74″N,110°30’47.58″E,海拔280m)观察到2只画眉科鸟类并拍摄到其中1只,经鉴定为黑头奇鹛Heterophasia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科Turdidae的白喉矶鸫Monticola gulari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头顶蓝色,头侧黑色,下体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喉块白色。拍摄时,该鸟正在次生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5月12日及13日,在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彩虹瀑布路口(35°48'18″N,102°41'05″E,海拔2449 m)以及距离天池约200 m山路边的树林中(35°47'47″N,102°40'48″E,海拔2469 m)共观察到6只雀形目鸟类,并拍摄到清晰数码照片(图1、图2),经鉴定为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 Swinhoe。发现时,1只在彩虹瀑布路口下方路边临时积水中洗澡,另5只在树林间嬉戏追逐。经检索《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青海经济动物志》(李德浩,1989)以及以往青海鸟类有关文献资料、观鸟记录,黄腹山雀在青海的分布未被正式报道过,确认该鸟种为青海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观察到的黄腹山雀体形稍较其它山雀小。头、喉和上胸黑色;颊白色;腹部黄色,中央无黑色纵带,雄性成鸟额头顶以至上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10日和4月21日下午,分别在甘肃省文县城关镇(104°41′06″E,32°57′07″N,海拔960 m)的阳光小区和政府小区路边绿化树上发现两对筑巢小鸟,以佳能40D相机、50-200U加1.4倍增距镜头拍摄了照片。该鸟体型似麻雀,体长约11cm,上体栗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12日,笔者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水库北岸(40°08′02″N,116°18′50″E,海拔36m)进行鸟类观察时,拍摄到1只涉禽,经过野外仔细观察和鉴定,核准为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a,属于北京市鸟类一新纪录种。灰瓣蹼鹬,全长约20~21cm,嘴直,灰色,具明显的黑色眼斑,非繁殖期近似红颈瓣蹼鹬,但前额较白,上体色浅而单调,嘴宽且色较深。灰瓣蹼鹬在我国内陆非常罕见,偶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棠公园海棠树上(101°45'5.58″E,36°39'42.47″N,2283 m)见到雀形目鸟类1只,并拍摄到清晰停落照片。该鸟额部及面部前端为栗色,向头后部颜色逐渐变浅;后枕部黑色羽毛长,形成冠羽,头顶细长的簇状羽冠,覆盖在枕部的黑色冠羽之上;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初级覆羽端部绯红色;尾羽褐灰,近端部渐过渡为黑色,尾端绯红色显著;虹膜褐色;嘴近黑;脚褐色。经鉴定该鸟为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与太平鸟的区别在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臀绯红。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在广西西南部靖西县底定自然保护区考察时,采到一号雀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白眶鹟莺(Seicercus affini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从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多次鸟类考察过程中都观察到野外活动的白眶鹟莺。在底定,白眶鹟莺通常多在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和山间农耕地周边的灌丛中活动,其栖息地海拔高度大致在500-700 m。全世界记录有2亚种,我国现已知仅有白眶鹟莺的一个亚种分布。该标本经鉴定为Seicercus affinis intermedius。文中还就白眶鹟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作了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中旬,笔者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灌丛中(31°57'57″N,114°15'″E,海拔222m)网捕到淡脚柳莺Phylloscopus tenellipes两只。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05)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birdtalker.net/index.asp,2011-7-5)等资料,确认为河南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