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二十个省、自治区蝽科昆虫种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90,(1):124-125
从广泛和长期的采集工作中可以体会到:南方昆虫种类多,北方昆虫种类少;植被丰茂的地方昆虫种类多,植被贫乏的地方昆虫种类少。但我国各省、区的昆虫种数,多的究竟多到什么程度,少的究竟少到什么程度,却始终没有见到一个具体的数据,足资比较说明。下面选取对蝽科昆虫采集工作做得比较细致的20个省、区,代表国内不同方位及生态类型,列出每一省、区所采蝽科及各亚科的种数,供分析比较。 观表1,知参加比较的蝽科昆中计共389种,其中属于盾蝽亚科44种,荔蝽亚科24种,兜蝽亚科15种,短喙蝽亚科16种,益蝽亚科46种,蝽亚科244种。这个数字,与1935年胡经甫教授编写的《中国昆虫名录》所列蝽科301种及1977年肖采瑜教授等编著的《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第一册所列蝽科  相似文献   

2.
盲蝽科昆虫的食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盲蝽科是半翅目最大的科 ,该科昆虫既有植食性和肉食性类群 ,又有杂食性类群 ,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作者综述了盲蝽科昆虫各食性类群中重要种类的寄主范围 ,指出在杂食性盲蝽中作为害虫的天敌作用远远大于对植物的危害 ,同时探讨了盲蝽科昆虫与植物的关系类型及食性的进化。  相似文献   

3.
点盾盲蝽属中国种类记述(半翅目,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Deraeocorinae点盾盲蝽属AlloeotomusFieber中国种类 ;共记载 5个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突肩点盾盲蝽A .humeralissp.nov.,云南点盾盲蝽A .yunnanensissp .nov.)和 1个新异名 (A .kerzhneriQi&Nonnaizab =A .montanusQi&Nonnaizab,syn.nov .)。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40-643
本文对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中昆虫类药材的分布和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共有9目12科20种药用昆虫(桑螵蛸未计入)。其中,清平东中草药批发市场中销售的药用昆虫种类最多,有8目10科17种药用昆虫(桑螵蛸未计入);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周边档口也有昆虫类销售,但只售活体昆虫,且药材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仅有龙虱科Dytiscidae和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的共3种昆虫;而市场的医药中心大厦内除冬虫夏草外,没有其他的药用昆虫出售,也没有以昆虫为组成成份的中成药销售。  相似文献   

5.
通过灯诱、扫网和饲养(蜻蜒)等方法,系统调查了武夷山及其周边县市的水生昆虫,共获7目、48科、254种,比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0年科考结果又增加分布新记录13科,93种。  相似文献   

6.
鲁西北草坪植食性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危害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查了鲁西北地区草坪植食性昆虫的种类 ,共发现草坪植食性昆虫及其它有害动物 5 5种 ,其中成灾种类 2 0多种 ,例如危害禾本科草坪的草地螟、赤须盲蝽、麦牧野螟、灰飞虱和叶蝉类、危害白三叶草的烟蓟马、甜菜白带野螟、豆卷叶螟和多种盲蝽象以及在两类草坪上均造成严重危害的大青叶蝉、黄地老虎和蛴螬类等 ,首次报道了小蓑蛾和梨冠网蝽可对三叶草造成危害。研究了草坪害虫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害虫的消长规律 ,发现不同区域、不同栽培环境害虫种类组成不同 ;同一区域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优势种群不同。并针对草坪害虫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蝽类昆虫的臭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臭腺是蝽类昆虫的重要特征之一 ,几乎所有的蝽类昆虫都具有臭腺 ;本文简单介绍了蝽类臭腺的形态结构、发育和臭腺分泌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学作用等 ,其中对猎蝽科昆虫的相关介绍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8.
江西武夷出蝶类昆虫区系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江西武夷山区的蝶类昆虫的种类、分布、数量结构和区系组成,其112种蝶类隶属11个区系或混合系,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系为主体,但古北区系成分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结构表明,江西武夷15处于南北种类昆虫交流汇合的重心地段。其位置接近于东洋区系的北缘。  相似文献   

9.
扩增并测定了我国蝽科4亚科8属11种昆虫线粒体COⅡ基因585 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COⅡ基因在该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COⅡ基因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NI)、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蝽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蝽科昆虫COⅡ基因A T含量平均为71.7%,存在较强的A 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7.2%;亚科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68~0.242之间,大于亚科内属种间的遗传距离,蝽科与盾蝽科2外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大,两科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分子系统发育树表明,短喙蝽亚科为蝽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分化较早,益蝽亚科与舌盾蝽亚科关系较近,形成一对姐妹群,蝽科中捕食性种类--益蝽亚科是较为特化的类群,它是由植食性种类分化而来.蝽科4亚科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为Phyllocephalinae (Pentatominae (Asopinae Podopinae).  相似文献   

10.
四种网蝽科昆虫外部形态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昆虫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研究报道涉及到多种较大型昆虫和节肢动物,但对身体较小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提取与分析,及其雌雄鉴别方面的报道不多。本研究利用中国农业大学IPMist实验室开发的Bug Shape 1.0对体型较小的4种网蝽科Tingidae昆虫成虫进行了外部形态特征的提取,分析了所得参数在其种类和雌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获得的10个参数在4种网蝽成虫中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4种网蝽雌雄成虫在面积、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5个参数方面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初步认为可以作为区别这4种网蝽雌雄成虫的重要指标。判别分析证明,4种网蝽交叉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8.5%,对种类和性别同时进行判别时,交叉判别的正确率为85.0%。利用重心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符合传统昆虫分类学的结果,同一属的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ciliata优先聚为一类,其他2种网蝽先后分别聚类。本研究利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得到的参数适合对此类昆虫进行种类和性别的鉴定,初步表明该技术在此类害虫分类鉴定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武夷山蝶类昆虫区系概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江西武夷山区的蝶类昆虫的种类、分布、数量结构和区系组成。其112种蝶类隶属11个区系或混合系,区系成分以东洋系为主体,但古北区系成分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结构表明,江西武夷山处于南北种类昆虫交流汇合的重心地段,其位置接近于东洋区系的北缘。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南端.2007年11月和2008年5月,对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保护区内野生淡水鱼类共计16种,隶属于4目8科15属,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低海拔处鱼类种类较高海拔处丰富;其多样性在时间上夏季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到2013年间分别在广西大瑶山、广东南昆山、江西九连山和江西三百山共采集到8个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标本,为江西省的新纪录。结合已有的资料,红吸盘棱皮树蛙已知分布点共有10个,红吸盘棱皮树蛙的分布区域可从原先的广西金秀、龙胜和南宁,向南扩展至越南北部和云南东南部,向东沿南岭山脉扩展至福建武夷山中段的广大连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Gu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NN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Jiuling Mountain Range in the southern China and the firs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ithin Jiangxi Province. The fish fauna of mountain streams in the GNNR was investigated from September 2006 to August 2007. A total of 379 fish were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into two families and seven species.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relative abundance (RA) 44.3%] was the most abundant fish species. Subdominant species were Onychostoma barbata (RA, 20.3%), Zacco platypus (RA, 14.2%) and Opsariichthys bidens (RA, 12.4%).A greater number of species (7 vs. 2) and individuals (295 vs. 84)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Stream compared to the East Stream. Among the seven fish species collected in the GNNR,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Onychostoma barbata and Vanmanenia stenosoma are endemic to the Chinese mountain stream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ountain streams in the nation reserves including GNNR are very important for freshwater fish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地区鱼类区系特征及我国东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依据赣东北鱼类区系的特征,结合古地史资料,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其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进而对我国东部地区淡水鱼类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赣东北以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隶属于东洋区;南岭──武夷山──天台山──仙霞岭可构成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内次一级地理区划的分界线,即华东小区和华南小区的分界线;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应享有相同的区划级别,同处于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东小区内。  相似文献   

16.
江西武夷山发现亚洲宽耳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组于2018年1月在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到1只雄性蝙蝠,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并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该蝙蝠进行物种鉴定。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38.29mm;外耳廓呈方形,双耳在额部相连,耳屏呈现三角形,无耳突;背毛和腹毛黑棕色且毛尖偏白色;头骨从吻端均匀上升,颅顶点隆起不明显,整体较为扁平;颧弓纤细,矢状嵴与人字嵴隐约可见,齿式为2.1.2.3/3.1.2.3=34。根据其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基于Cytb和ND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蝙蝠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为中国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斑叶蝉族昆虫在中国以及贵州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格局形成、起源和演化原因。根据中国和贵州斑叶蝉族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EGA 6.0、SPSS 22.0和ArcGIS 10.2等软件,对斑叶蝉族昆虫的区及亚区分布进行支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叶蝉族现代分布中心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热点地区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贵州斑叶蝉现代分布中心为黔东低山丘陵省、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南低山河谷省,分布热点地区为铜仁北部的沿河地区、遵义的务川地区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雷山地区。斑叶蝉族昆虫中国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东北区,其次是青藏区和蒙新区,最后是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贵州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黔西高原中山省和黔中山原丘陵省,其次是黔南低山河谷省,最后是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东低山丘陵省。中国分布区中,B21和B22聚类群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区间关联性最强。在贵州分布区中黔东低山丘陵省和黔北中山峡谷省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物种交流最为频繁。目前,斑叶蝉族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历史气候变化、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系起源和演化主要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斑叶蝉在各区的分布相似性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由南向北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中亚热带典型河岸带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和干扰强度的耦合关系,根据干扰强度的不同,在江西武夷山保护区内选取3条主要水系进行阔叶林群落调查,共统计到河岸带维管束植物93科174属304种,分别占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总数的41.5%、18.0%、11.9%。物种组成以壳斗科(6属22种)、山茶科(7属22种)、樟科(6属16种)、蔷薇科(8属16种)为主。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河岸带植被群落相似性Jaccard系数均在0.2-0.3之间,各群落优势种完全不同,且存在特有分布的物种,但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优势度(重要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物种数量、群落Jaccard系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上为:轻微干扰〉中等干扰〉无干扰;而乔木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却为:无干扰〉中等干扰〉轻微干扰。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河岸带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但不同干扰梯度下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至2008年的陆续采集和2009年5月至10月定期系统调查采集,获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标本共2 103号,它们隶属于5亚科、33属、75种和亚种.该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为主,其次是广布种,并且有少量的古北区种类及特有种;天蛾种类和个体数量的高峰期基本集中在6~8月,鹰翅天蛾Ambul...  相似文献   

20.
安徽大别山北坡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安徽大别山北坡是大别山的主体部分,也是目前大别山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作者通过对该区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之间共有种和区系成分的对比分析,以及通过与邻近山地森林植物区系之间相似性系数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下列结论:(1) 该区植物区系与华东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华中,再次依次为日本、华北、华南、西南、东北,与西北和青藏高原植物区系之间很少有联系。(2) 该区植物区系与日本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比与我国西南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要密切。(3) 该区植物区系与天目山、神农架、中条山、庐山、武夷山诸山地森林植物区系之间关系紧密程度依次为天目山、庐山、神农架、武夷山、中条山。(4) 大别山植物区系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应属于华东区。(5) 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华东区与华中区的分界线在湖北省境内应位于“襄樊—宜昌”一线,华东区与华北区的分界线在安徽省境内应位于“霍丘—滁县”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