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HCMV)为DNA双螺旋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β亚科,是疱疹病毒科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HCMV通常呈隐性感染,正常人感染HCMV并无临床症状,一旦人体的免疫机能发生变化(如肿瘤、AIDS、妊娠、新生儿和器官移植),HCMV即从潜伏态转化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增殖感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因此,HCMV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就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再激活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大多呈亚临床或潜伏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减弱时,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是致死性的.本文概述了HCMV引起潜伏感染的机制、潜伏的组织细胞,以及再激活的诱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中最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HCMV感染危害性大,亚洲与非洲地区的人群感染率高,目前临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治疗药物。在其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耐药问题存在,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病毒耐药发生率关系密切,因此HCMV防治过程中,抗病毒抗氧化协同治疗势在必行。洁罗维注射液(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是一种"抗病毒+抗氧化+营养支持"三重作用机制的新型复方抗病毒输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诸多科室HCM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巨细胞病毒(HCMV)可感染肿瘤细胞,并增加肿瘤恶性程度.最近一些研究者对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HCMV感染的肿瘤细胞数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HCMV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展、阻断受感染细胞凋亡、影响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等发挥肿瘤调节作用.探讨HCMV肿瘤调节作用的具体机制,对将HCMV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目标,拓...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是造成器官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为及早发现感染、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以离子交换和分子筛方法纯化重组表达的HCMVpp65(rp65hp)抗原,经两步纯化后,rp65hp纯度达到95%。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ELISA抗体滴度高达1∶2560000;免疫印迹证明能与HCMVpp65抗原特异反应。将HCMV病毒感染细胞,以纯化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法,成功地检测到细胞中的病毒。因此,该方法为临床检测HCMV病毒活动性感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β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全世界70%以上人口感染过该病毒。HCMV通常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并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等多种能力,可通过表达HCMV基因及蛋白发挥肿瘤调节作用,干扰细胞代谢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CMV在非肿瘤和乳腺癌患者乳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晚期暴露于HCMV可引起乳腺癌。近期新型抗HCMV药物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也再次提示,HCMV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CMV的致癌潜能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淄博地区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HCMV)的现状,找出最佳检测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并探讨巨细胞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PCR(qPCR)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出生的2596例新生几分别进行血清HCMV-IgM抗体和尿液HCMV-DNA定量检测,并对符合HCMV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肝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CMV-IgM阳性29例(1.117%),用qPCR检测尿液HCMV-DNA阳性39例(1.502%),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40例阳性患儿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高于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地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危害性大,对新生儿早期检测和诊断十分重要,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敏感性要高于ELISA法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检测出的HCMV感染患儿肝脏易受病毒侵害,造成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目前常用的去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成分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 的效果, 我们在献血员中筛选获得HCMV-IgG、pp65 皆阴性的血液,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 将HCMV 感染的人成纤维细胞与PBMC 共培养, 感染HCMV 的PBMC 经抗人成纤维抗体和抗CD45 磁珠2 次分选纯化后, 将CD45 + 单核细胞加回原全血中, 建立HCMV 潜伏感染的模型, 再用去白细胞滤器过滤。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PCR) 定量测定过滤前、后血液样本中的病毒载量, 残留成纤维细胞所含的HCMV 通过定量反转录PCR( RT - PCR) 扩增脯-4-羟化酶exon12a mRNA 来校正。结果显示, 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后, 每单位( 200 ml) 全血血液中, 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 98% 。全血中平均HCMV 病毒载量从3 742 拷贝/ μl 降至22. 57 拷贝/ μl, 降低2. 50 log10 , 说明去白细胞滤器虽然可明显减少全血中HCMV 病毒的载量, 但并不能完全去除病毒。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Zsofia Gyulai等[1]对HCMV感染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体内抗病毒体液免疫反应主要针对gB;而细胞免疫反应主要针对pp65、pp150.根据HCMV感染的特点和机制,以上述几种结构糖蛋白设计候选基因工程疫苗,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质粒载体DNA疫苗、病毒载体DNA疫苗、合成蛋白(肽)疫苗,另外还有Towne减毒活疫苗.在国外,有的疫苗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研究[2].本文现就HCMV疫苗的种类及优缺点、相关佐剂、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CMV) UL23基因编码病毒皮层蛋白,该基因缺失时,病毒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中的繁殖速度加快.为进一步阐述HCMV UL23基因编码产物 pUL23的功能及调控机制,采用鸟枪法构建了融合于GAL4活性区域的HCMV Towne株 基因组随机表达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GBKT7 -UL23为诱饵质粒,从构建 的HCMV基因组表达文库中筛选到与pUL23相互作用的病毒编码蛋白pUL24. GST-pull 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确认两种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构建的HCMV基因组表达文库能够用于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病毒自身编码蛋白.病毒蛋白pUL23和pUL24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这为进一 步阐述pUL23在HCM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依据.该研究为揭示HCMV病毒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