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妇科手术麻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均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麻醉效果快速,且安全可靠性有保障,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组均采用1%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感觉以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产妇术后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实验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及B组各40例,A组产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B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效果Ⅲ级比率85.0%,明显高于B组的22.5%(P0.05)。A组产妇心率(HR)在胎儿娩出1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刻明显高于B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胎儿娩出即刻(T2)明显高于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T1)和麻醉后(T4)明显高于B组,每博输出量(SV)在T2时刻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输出量(CO)各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在娩出1 min时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CSE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效果较完善,安全性高,可应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为95.33%,活跃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是目前分娩镇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香云 《蛇志》2006,18(3):223-22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常用于妇产科手术的麻醉。而笔者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产妇的镇痛分娩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和7min后MA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7min、10min以及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评分0分时间和麻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到2013 年3 月 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 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 和7 min 后MAP 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7 min、10 min 以及 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 评分0分时间和麻 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 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都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0.5 %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低浓度0.375 %罗哌卡因麻醉,记录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和感觉运动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的Bromage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两组所有患者在术后2 h、术后4 h、术后24 h的呼吸、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运动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黄伟  覃思平  韦巧松 《蛇志》2017,(1):25-26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完全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完全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好,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无痛分娩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无痛分娩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30例采用单纯连续硬膜外进行麻醉;乙组患者32例,采用腰麻联合连续硬膜外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可靠性。结果:乙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剖宫产比例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均没有发生因麻醉操作及麻醉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用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进行无痛分娩的麻醉,麻醉效果好、麻醉起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性高,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病人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分别在麻醉后注射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BIS、Ramsay、心率等镇静指标,并观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BIS术前与术中BIS指数分别为93.8±4.9及65.2±3.6,Ramsay评分分别为2.1±0.5及4.0± 0.8,心率分别为71.5±5.8及60.7± 4.2,上述三项指标术中与术前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与对照组同一时期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血压指标两组组间及术前、术中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6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13.8%,对照组出现5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12.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嘧啶能够有效改善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BIS指标、Ramsay得分及心率情况,能够阻滞痛觉的传导、降低心率,从而起到镇静、止痛作用,且不会带来更多的麻醉应激反应,效果及安全性均有良好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邓继红  丰亮  黄杰锋  周志军  杨艳 《生物磁学》2011,(19):3760-376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畀。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来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未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91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9例和开腹组52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请况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开腹组的21.1%(P0.05);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与开腹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且安全、微创,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老年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对其低血压发生率、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情况进行研究析。结果: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4.67%,镇痛效果优为89.1%,肌松效果优为90.6%;CEA组低血压发生率17.18%,镇痛效果组优为67.2%,肌松效果优为60.9%。结论:老年人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应用CSEA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诊的老年胸、腹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血压(DBP、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压力(PAW)]及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在T1~T5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T1时间点,观察组P~(ET)CO_2低于对照组,PAW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在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SBP、DBP、MAP在T1~T3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R、MAP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于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具有降低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效果,具有更优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评估电针预处理对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于手术准备间予双侧内关、列缺、足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两组全麻诱导后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RPP),术后24 h的心血管不良事件、VAS评分、恢复质量(QoR4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2、T3三个时间点的HR、MAP、RPP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以及术后QoR4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电针预处理内关、列缺、足三里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量,降低机体对围术期应激的反应,从而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