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菌株的外膜蛋白谱差异。方法:运用二维蛋白电泳方法,对我国伤寒沙门菌株XJ90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JX2005-92在实验室通用营养条件下培养提取的外膜蛋白进行分离,比对其差异,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对鉴定蛋白点的基因序列也进行比较。结果:菌株XJ90中发现20个特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16个;菌株JX2005-92中发现29个特异蛋白点,鉴定出18个。在这些蛋白中,OmpA是数目最多的同种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点中的大部分编码基因在2种细菌中序列高度相似或相同。结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的外膜蛋白具有不同的修饰形式,提示其不同遗传背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精细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学原理,将伤寒沙门菌O901、H901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制成全菌体抗原,免疫实验兔获取免疫血清。依据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抗原成分的异同性,选择适当的吸收菌除去免疫血清中的交叉反应抗体和类属凝集素,而保留其特异性的抗体。通过对诊断菌液的验证试验,证实吸收充分的免疫血清具有质控血清的特性。具备可靠性能的质控血清,适用于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沙门菌的菌种检定及其效价检测;亦有利于肥达氏诊断菌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其鞭毛主要收蛋白质组成。近年在对其遗传学,免疫学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鞭毛表达系统。用多种异种抗原表位在该系统的表达实验中均有力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这对进一步探索增强疫苗抗原性的方法和新的免疫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人类伤寒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近年来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株频频出现,使伤寒的治疗更加棘手.由于该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又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及药物的研发受制约.新近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的体内实验.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缺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15日许昌市东城区一小型面馆发生了因食用凉拌菜和烩面而引起的事物中毒事件。发病症状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病原检验,确定本次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菌引起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鼠伤寒沙门菌表达两个不同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translocation systems, TTSS),分别由致病岛1和2(pathogenicityi slands 1 and 2, SPI-1 and SPI-2)编码。细菌依赖TTSS将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通过“触发”机制诱导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这些效应蛋白可诱导细胞骨架重排,导致“巨吞饮”,促使细菌入侵。本综述依据多种沙门菌效应蛋白的功能,建立沙门菌侵袭模型。TTSS活化并转运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发挥功能(Ⅰ)。小G蛋白交换因子SopE和肌醇磷酸酯酶SopB通过激活CDC42和Rac1,诱导内陷相关的蛋白聚集(Ⅱ)。SipA和SipC通过降低肌动蛋白临界浓度、刺激网素成束、稳定纤维状肌动蛋白(fibrousactin, F-actin)以及使肌动蛋白核化等功能,促使细菌入侵(Ⅲ)。SopB可使膜内陷区PIP2的浓度降低以及VAMP8聚集,促使细胞膜分裂(Ⅳ)。这些效应蛋白的联合作用,使膜皱褶在局部向外显著延伸,使沙门菌被细胞内形成的特殊膜结构包裹。沙门菌的另一种效应蛋白SptP,通过刺激小G蛋白内源性GTPase的活性,抑制小G蛋白的活化,使细胞膜恢复至原有状态(Ⅴ)。  相似文献   

7.
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同时富集培养沙门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缓冲盐水肉汤(buffed saline broth,BSB),主要组分和含量为:蛋白胨10g、牛肉膏3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钾1.5g、添加剂5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7.2。将1cfu/mL的上述3种菌同时分别接种到97mLBSB、蛋白缓冲水、乳糖肉汤、营养肉汤、大肠杆菌肉汤、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7.5%氯化钠肉汤增菌培养基中,37℃增菌18h。结果表明BSB能使这3种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增殖,分别达到106、106、107cfu/mL,并且多重PCR能同时分别扩增沙门菌invA基因284bp、大肠杆菌phoA基因622b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484bp的特异性条带。相反,其他几种培养基则不能同时协调增殖上述3种菌。这些结果表明,BSB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致病岛2 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的兼性胞内菌,可引起其广泛宿主的一系列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威胁生命安全。沙门菌致病岛2(SPI2)是与沙门菌全身性感染密切相关的重要毒力基因簇,其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2(T3SS2)在沙门菌侵入宿主细胞后开始组装合成,经该装置分泌的多种效应蛋白对沙门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增殖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与沙门菌T3SS2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病原微生物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SPI2的基因特征、SPI2基因表达的调控、T3SS2的结构和组成、T3SS2的效应蛋白及与T3SS2相关的疫苗研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门菌在腹泻病人粪便、外环境污水和部分动物标本中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群和分型,采用K—B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410份临床腹泻病人标本和514份非临床标本共检出沙门菌93株,检出率为10.1%,其菌型分布为: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93),非临床标本中的菌型主要为C2群纽波特沙门菌(72/93),还有E1群伦敦沙门菌(7/93)、B群鼠伤寒沙门菌(2/93)和未定型(6/93)。87株沙门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6.5%),其次为SMZ TMP(73.6%),未发现对新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株。结论:实验结果可为研究我省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加强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末期沙门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沙门菌病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成为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关于沙门菌耐药性机制,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突变;②抗菌药物摄取或累积量降低;③可转移遗传元件介导的耐药性机制;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本文着重综述上述几种沙门菌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严重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的烈性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治对口蹄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均质、活性单一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用途。目前,国内外学者制备了多种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口蹄疫病毒抗原定型、疫苗量化、抗体水平监测、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以及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分析等方面。我们简要综述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因重组人IL-6免疫Balb/c小鼠,采用小鼠杂交瘤技术,筛选克隆到分泌抗人重组IL-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中2H2、 1D2 和4B4瘤细胞株进行了鉴定.其抗体类别均为IgG,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用多种细胞因子和无关蛋白的鉴别试验结果证实它们均特异地识别rhIL-6.免疫转染结果显示,该单抗识别分子质量为21 ku的IL-6单一条带.IL-6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Kaff= 1.62×109 (mol/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为靶抗原,制备并鉴定特异性抗CAP10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重组CAP10免疫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到适当水平时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单抗腹水并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及亚类鉴定。结果: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高且抗原特异性强。结论:获得了针对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CAP10蛋白的功能,以及临床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和血清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CHO工程细胞培养上清初步纯化的uP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取其中一株38-1-7株作高密度大量培养,细胞密度达13.2×106/mL时,抗体滴度为1∶61.44×104。用自制的uPA-Sepharose4B柱纯化抗体。抗体滴度提高243倍。纯化后的抗体与活化的Sepharose4B珠交联,制成IgG-Sepharose4B亲和层析抗体柱,亲和力常数:1.28×109(mol/L)-1,交联率:83.5%。直接从培养上清纯化uPA,纯度为96.3%,回收率:81.6%±19,纯化倍数:50倍左右,比活1.11±0.29×105。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效果好,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型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HPV58在亚洲地区宫颈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仅次于HPV16/18. HPV58中和单克隆抗体可用于 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的研究,并为病毒感染入侵机制的 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HPV58 L1 VLP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进行杂交瘤 细胞的制备,通过VLP-ELISA和假病毒中和实验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经rProtein A纯化 阳性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获得单抗;采用ELISA测定型别特异性中和单抗的亲和力,采用相加实验及变性VLP-ELISA分析单抗识别表位的性质;选取高亲和力单抗建立定量分 析HPV58 L1 VLP的ELISA方法. 获得了2株HPV58特异性中和单抗XM-22和XM-23,亲和常数分别为2.7×107 mol-1·L和1.9×106 mol-1·L,二者识别表位可能不同. 同时获得2株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单抗XM-21和XM-24,除可较高水平中和HPV58外,还可分别交叉 中和亲缘关系较远的HPV18和HPV6. 以XM-22建立的ELISA方法定量分析HPV58 L1 VLP的检测范围为0.05 μg/mL~0.40 μg/mL. 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HPV58 L1 VLP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研究,获得的4株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和单抗可用于HPV58感染入侵机制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抗促甲状腺激素(TSH)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20株,其中T74A10小鼠腹水滴度为1:50 000,亲和常数为7.15×109L/mol,T71B11小鼠腹水滴度为1:150000,亲和常数为8.75×109L/mol.两个抗体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交叉反应分别小于1.1×10-6%、0.01%和0.016%.将T74A10和T71B11应用于TSH免疫放射分析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稳定分泌抗人Y盒结合蛋白1单克隆抗体(anti-YB-1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鉴定其表位与免疫学应用。将重组YB-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法筛选鉴定、定株后采用腹水诱生法制备anti-YB-1 mAb;Protein G亲和层析法纯化mAb,ELISA法测定mAb效价、亚型及相对亲和力。采用抗原表位预测法鉴定anti-YB-1 mAb识别表位所在区域。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鉴定mAb识别内源性YB-1的特异性。经筛选鉴定获得2株稳定分泌anti-YB-1 mAb的杂交瘤细胞(1-D9,3-E8);腹水抗体效价均≥1×10-6,亚型均为IgGl;1-D9和3-E8单抗识别表位分别位于(134-160aa)与(266-303aa)肽段。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结果证实anti-YB-1 mAb能特异性识别内源性YB-1。该研究为YB-1免疫学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肿瘤靶向抗体治疗及进一步探讨YB-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made to the superpotent guanidino sweet tasting ligand, N-(p-cyanophenyl)-N-(diphenylmethyl)-guanidineacetic acid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molecular recognition specificities using 14 different sweetener analogues in a competitive radioimmunoassay.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pH on ligand binding was also exa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Photoaffinity labelling of the binding site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radiolabelled azido-derivative of the parent ligand, and L-chain or H-chain labelling was easily identified in several different mAb. For two of the mAb examined in this study (NC6.8 and NC10.14), the analogue binding studi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Fab-ligand crystal structur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this family of sweet tasting compounds may be useful probes for the study of sweet taste chemist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sweet taste ligands from combinatorial chemical libraries.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针对重组黄曲霉尿酸氧化酶(rUOX)的杂交瘤细胞McAb17和McAb3;采用盐析和A蛋白亲合层析柱纯化该抗体。结果:McAb17和McAb3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000,纯化后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抗,抗体亚类(型)分别为IgG1/k型和IgG2a/k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与rUOX和Rasburicase(商品化rUOX)可发生特异反应。结论:制备了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cAb17和McAb3,为检测rUOX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