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给予根治性抗H.pylori,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治疗;B组:未予抗H.pylori,其他治疗相同.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选血清H.pylori抗体阴性的健康入学儿童.观察A、B两组治疗前和3月后T细胞亚群分布,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各组间总T细胞无变化,A、B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AIgG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3月复查,A组CD4^+细胞增加,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和PAIgG值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A组显效+良效97%,复发率为3%,B组显效+良效70%,复发率为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对有H.pylori感染的ITP患儿,联合抗H.pylori治疗比单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PAIgG水平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转归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地治疗ITP提供部分参考。方法: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患儿血清HCMV抗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选取2005.1-2006.12在本院儿科就诊的68例新发ITP患儿,将其按有无HCMV感染分为HCM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二者的免疫状态,近期(两周)疗效,远期(六月)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ITP患儿中HCMV感染30例,非HCM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即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升高。HCMV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总数亦降低,CD4+细胞下降明显。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转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诱发的细胞免疫异常是儿童ITP发病及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5.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对照组为12.5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1.25±0.34)万元,对照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2.31±0.40)万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实验组:48例确诊断为ITP患儿,对照组:44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小儿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检测。结果:48例ITP患儿中HCMV-IgM抗体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IgM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29.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通过临床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ITP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大;2、EB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之一,并且EB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也偏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实验组:48例确诊断为ITP患儿,对照组:44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小儿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检测。结果:48例ITP患儿中HCMV-IgM抗体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IgM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29.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通过临床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ITP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大;2、EB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之一,并且EB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也偏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组(20例)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小板输注组患者治疗显效数10例,有效数6例,总有效率80.00 %,PE组患者治疗显效数27例,有效数12例,治疗总有效率97.50 %,P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PE组患者的PLT、RBC计数和Hb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WBC计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血小板输注组PLT、RBC计数和Hb水平也出现明显升高,WBC计数水平出现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PE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血小板输注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为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E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 %,P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结论:血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情况,但血浆置换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蛇蚁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重新  李淑 《蛇志》1999,11(4):82-8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最近我们用自行研制的“蛇蚁胶囊”治疗2例ITP的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例1 患者,男,8岁,主诉:反复皮下出血性紫癜伴鼻衄5年,长期服中药、强的松、肌苷、ATP、丹那唑、紫癜灵、血康口服液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常出现皮下出血性紫癜、鼻衄、头晕,乏力等。化验血小板明显减少,在46×109/L以下,最低时7×109/L。曾作血小板抗体检查GPb:0.82,GPa:0.88,骨髓检查发现巨核细胞增多,全片有200个左右,分类50个,见2个原巨,余为过度型,成熟型,未见血小板型,血小板少见(仅见少数散在…  相似文献   

8.
探讨氢化可的松对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12例确诊的儿童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糖皮质激素处理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并用Wst-1(四氮唑盐)测定代表增殖的活细胞数。结果显示,激素处理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活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处理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活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处理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处理前和正常对照组,均具有显性差异。结果表明,氢化可的松具有明显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说明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诱导AITP外血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发探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儿与其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的相关性,为儿童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分别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儿和牙周健康的儿童作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应用PCR技术检测采集的牙菌斑和含漱液样品中的H. pylori,并比较两组儿童口腔H. pylori检出率的差异及龈上、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牙周炎患儿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儿口腔中H. pylo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8 1,P2= 58.119 9,P2=19.783 1,P结论 口腔中H. pylori可能在儿童慢性牙周炎致病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本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抗MPIgM)。结果:3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1例血清抗MPIgM阳性,其中1∶80阳性3例,1∶160阳性7例,1∶320阳性1例。揭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疗效差,必须给红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犬的血小板正常值为200~500×109/L。当血小板减少到30~60×109/L时,就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笔者曾以药物疗法治愈多例血小板减少病犬,2004年遇见一例京巴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极低甚至为零,属罕见病例,先采用药物治疗12天恢复正常,停药7天后复发,经脾脏切除术后病犬很快康复。报道如下。1患犬临床症状京巴犬,♂,白色,9·5岁,体重6 kg,发病第5天来诊。主人述患犬绝食4天,尿血、大便带血两天,全身无力,倒卧不愿行走,呼吸急促,呻吟,全身皮肤、粘膜广泛性出血,多处散在性出血性紫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