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胃和十二指肠区域功能障碍为主的非器质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痞满”和“胃脘痛”等范畴,并分为脾虚气滞、肝郁(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弱)与寒热错杂等证型。中医药治疗FD效果明显且接受度高,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对现有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具体造模方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病证结合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 采用经典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注射法制作P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和涤痰汤进行反证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舌象、氧化应激、环核苷酸、血管活性物质等的变化,从症状(行为学和舌象)、药物治疗反证、客观检测指标等方面对6-羟基多巴胺制作的PD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1)舌象:PD模型大鼠显微舌象分析结果为红舌。(2)行为学方面:PD模型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升高,与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天麻钩藤饮与桃红四物汤组、涤痰汤组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而桃红四物汤组与涤痰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客观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PD模型组MDA、cAMP、ET、TXB2含量明显升高,SOD、GSH、GSH-Px、cGMP、6-keto-PGF1α含量下降(P〈0.01);天麻钩藤饮可明显降低MDA、cAMP、ET、TXB2(P〈0.05或P〈0.01),升高SOD、GSH、GSH-Px、cGMP、6-keto-PGF1α(P〈0.01),桃红四物汤组、涤痰汤可升高SOD、GSH、GSH-Px(P〈0.05,或P〈0.01),降低cAMP(P〈0.05)、ET(P〈0.01)。天麻钩藤饮与涤痰汤组在SOD、GSH、cGMP,与桃红四物汤组在SOD、GSH、GSH-Px、cGMP、6-keto-pgf1α、TXB2,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涤痰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TXB2(P〈0.05),余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6-羟基多巴胺制作的PD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属于阴虚动风证。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复制人类COPD的病理,深入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药物开发等,近年来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常用复合方法造模的优缺点以及评价模型的方法,为COPD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慢阻肺相关靶点及基因的不断发现,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慢阻肺的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已发表论文,分析了慢阻肺相关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及造模方法。然后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等方法,分析了主要的慢阻肺易感基因及在不同物种中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慢阻肺基因工程小鼠和大鼠模型的信息和研究进展,供科研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建立具有中医瘀毒证候特色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客观规范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发及药效机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瘀毒证的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分析了当前模型构建及评价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规范化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抗thy1抗体肾炎模型由于其疾病过程与人类IgA肾病及其他的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疾病进程相似,可以用作研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慢性抗thy1抗体肾炎模型的建立方法、病理演变过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慢性间断性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with carbon dioxide retention,CIH-CR)小鼠模型。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22只,随机分为常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和CIH-CR组,每组11只。CIH-CR组小鼠每天CIH-CR处理8 h,共4周,实验期间监测箱内O2和CO2浓度及小鼠尾部末端血氧饱和度(SO2)。实验终点测定右室肥厚指数并观察心、肺、肾、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CIH-CR组箱内O2浓度、CO2浓度和小鼠尾部末端SO2随实验仓的关闭和开启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与NC组相比CIH-CR组右心室明显肥大(P〈0.01);小鼠心、肺、肾和脑组织均出现明显缺氧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CIH-CR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包括慢性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医疗负担重。由于其发病机制、临床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对COPD诊断、治疗的研究工作进展仍然相当缓慢。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建立COPD动物模型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旨在对COPD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动物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提出一点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对策,需要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本文通过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为选择性应用动物模型提供指导,从而更利于对该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采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部退行性疾病。建立适合的AD动物模型对研究阿尔采默氏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药物筛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目前常用的AD动物模型分为两类,即以模拟AD症状为主的动物模型和以模拟AD病理改变为主的动物模型,并对相关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种重要原因,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缓慢。吸入烟雾、空气污染物与职业接触慢性刺激传导气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虽提出各种各样动物模型,但具实用价值者仍极有限。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有周期长、个体差异大、检测困难及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烟熏、吸入SO2与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等最常用的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将有益于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研究时的更多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命的重要原因。但是糖尿病肾病的致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无疑可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自发性和转基因等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肾病具有相似的特征。应用这些模型有助于开展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发病机理、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杨丽霞  黄宗涛  刘铜华  李娟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4):318-320,I0005,I000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建立适合的MS动物模型对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药物筛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MS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做一综述,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以肾脏充满多个液性囊泡,细胞增殖异常,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等病理特点为主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及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ADPKD更为常见,发病率约为1:500-1000,约50%的患者到60岁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ARPKD较少见,发病率约为1:20000-1:40000,患者多在婴幼儿时期死亡。目前,一旦多囊肾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除了肾脏移植和透析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的诊治对延缓多囊肾进展及防止其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是至关重要的。多囊肾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研究多囊肾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及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PKD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经典PKD自发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及基因修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