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乐 《昆虫知识》1993,30(2):124-127
<正> 最早报道我国有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的是原苏联昆虫学家Bey-Bien-ko,他研究了采自我国东北及兴安岭地区的蝼蛄标本,鉴定为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我国学者徐荫祺(Hsu Yin-chi)也报道了我国北平和江苏等地有非洲蝼蛄的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上的蝼蛄菌属(Tettigomyces)11个种,其中新种1个:线状蝼蛄菌(T.filiformis Ye);国内新记录种10个:渐尖蝼蛄菌(T.acuminatus Thaxt.),非洲蝼蛄菌(T.africanus Thaxt.),短蝼蛄菌(T.brevis Thaxt.),毛生蝼蛄菌(T.chaetophilus Thaxt.),混淆蝼蛄菌(T.co-nfusus Thaxt.),蝼蛄菌(T.gryllotalpae Thaxt.),印度蝼蛄菌(T.indicus Thaxt.),间型蝼蛄菌(T.intermedius Thaxt.),翅生蝼蛄菌(T.pterophilus Thaxt.),普通蝼蛄菌(T.vulgaris Thaxt.)。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4.
记述蝼蛄属GryllotalpaLatreille1新种:武当蝼蛄Gryllotalpa wud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稻田里常见的枯心苗除了稻螟为害所造成之外,我们发现尚有贫乏蔗金龟(Alissontum pauper)、稻象鼻虫(Echinocnemus squameus)、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等,此外因水害亦会造成枯心苗。三化螟、大螟、台湾螟的为害情况,过去  相似文献   

6.
区别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及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的形态,一向是根据体形大小及其后足胫节上缘内侧所生刺之数目。国内及日本多数参考资料上都是记载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非洲蝼蛄有刺4个,问题就发生在这里。 在农业昆虫实验中,比较此两种蝼蛄的形态时,同学们经常会提出下面的一个问题:非洲蝼蛄后胫节上缘内侧生有4个刺很明显,但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则  相似文献   

7.
地下害虫为害各种农作物,造成缺苗断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有许多地区,几类的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蝼蛄同时发生,因此要求一种有效的兼治办法极为群众所热望,自1950年作者研究出应用666粉制成毒谷,用以防治以蝼蛄,获得了很大效果,在各地实践应用当中发现666毒谷对于金针虫、蛴螬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过去国外  相似文献   

8.
蝼蛄为华北主要农作物害虫之一,对於此类大害虫,作各方面的研究,直接或间接都有助於了解和防治。蝼蛄形态方面的工作很少,和同目的蝗科(Acridiidae)昆虫比较,虽然同具经济重要性,但相去很远;并且已发表的工作(Chiu,1933;Furukawa,1936),既未述及和骨片(sclerites)密切相关的肌肉系统,且其中部份事实和观点,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蝼蛄的形态,有作详细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蝼蛄(Gryllotalpa gryllotalpa L.)危害蔬菜、植物幼苗、森林和果树等,一般人认为它是食植物的动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以动物为食,如蚯蚓、昆虫,其中也有陷入洞口的小金甲虫的幼虫。蝼蛄取食的特点,同直翅目某些种类一样,倾向于杂食性。1957年夏天,我们在黑海国家禁猎区斯莫尔尼岛上工作时,遇到了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在一些刚刚破壳而出,乳羽未干的燕鸥和噪鸥的雏鸟身上,发现了被咬伤的痕迹。有的爪被咬伤,有的嘴被咬掉;还有的头被咬破,脑被吃光;还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nov.≡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nov.≡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tettigonia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油葫芦属蟋蟀成虫前中肠和后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首先,基于mtDNA-16S rRNA基因对蟋蟀进行分子鉴定,然后从蟋蟀前中肠和后肠分别提取总DNA,再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v3-v4变异区进行测序,最后分析蟋蟀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蟋蟀mtDNA-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归属于油葫芦属,暂时命名为平顶山油葫芦。细菌16SrRNA基因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前中肠共获得21799条reads,85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后肠获得16 515条reads,2155个OUT。99%的蟋蟀肠道细菌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前中肠归入232个属,前5个属分别是:乳球菌属(33.47%),泛菌属(21.50%),肠杆菌属(15.47%),沃尔巴克体属(9.47%)和魏斯菌属(5.34%);后肠归入152个属,前5个属分别是:未分类的瘤胃球菌科成员(Unclassified Ruminococcaceae)(30.07%),Parabacterides(10.93%),Incertae sedis(9.74%),Alistipes(5.86%),类杆菌属(5.50%),Dysgonomonas(4.91%)。【结论】mtDNA-16S rRNA是油葫芦属分子鉴定的有效工具。蟋蟀肠道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肠道微生物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Palisot de Beauvois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发现有孤雌生殖的现象。 自1982~1985年,我们先后单独饲养雌虫69头,其中,有2头进行孤雌生殖,占3.9%。产卵量38~247粒,孵化率28~80.4%,卵期19~57天,成虫寿命97~137天。共孵化101头小若虫,再将这些若虫单独饲养,羽化为成虫54头(其中雌虫32头)。对这些成虫以3种不同配对方式进行观察:(1)无性后代雌虫与有性雄虫交配(5对),产卵54粒,未孵化;(2)无性后代雄虫与有性雌虫交配(8对),未产卵都死了;  相似文献   

13.
油葫芦和棺头蟋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葫芦Teleogryllus mitratus(Burmeister)和棺头蟋Loroblemmus doenitzi Stein属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近年来为害严重,我们在室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地下害虫种群随季节变化在土壤中上下迁移的活动规律,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山西省临汾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分层挖土,调查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种群随不同季节的土中分布,并分析其与土壤温湿度及环境的关系。【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地下害虫种群迁移总体呈现出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上移,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下潜的规律。不同种类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迁移时间、分布深度以及活动范围等均不同。春季随着温度升高,上移时间的早晚依次为金针虫、蛴螬、蝼蛄;而当晚秋温度降低时,下潜顺序则相反。冬季低温时,地下害虫下潜深度多在地下20 cm以下;而夏季高温时,地下害虫下潜深度多在地下10~20 cm之间,同一种类地下害虫越冬比越夏下潜得更深。从不同种类地下害虫全年垂直活动范围来看,蛴螬活动的土层范围较浅薄,蝼蛄活动的土层较深厚,越冬时下潜的深度也最深。【结论】不同类群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不同,在周年活动中均存在着上下往返迁移。  相似文献   

15.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普遍;不论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均遭受为害,常造成缺苗断垅,使作物减产,受害严重的甚至需毁种重播。近年来蝼蛄和金针虫为害尤甚,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耍问题之一。最近我们先后到豫、皖、苏等省就地下害虫的防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防治工作中存在着若于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今后防治工作的开展,兹特分别提出加以讨论,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哑蟋属六新种记述(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福桢  王音 《动物学研究》1992,13(3):227-233
哑蟋属(Goniogryllus)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Gryllidae)蟋蟀亚科(Gryllinae),由Cho-Pard(1936)以产于我国福建的刻点哑蟋G.punctatus为模式种建立。本属原已知4种,其中两种产于我国,1种分布于日本,1种分布于印度。本文将报道6新种,至此哑蟋属即增至10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叩头虫科的幼虫——金针虫是杂食性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由于过去对该科昆虫区系研究不足,在进行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时,常常遭遇到一定的困难,有时为害种别也有混淆情况,例如将具有背面纵线的幼虫一律认为沟金针虫(实际上很多属均有此特征),或因疏忽而将雄性沟叩头虫误认作天牛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剖实验,对比螽斯科与蟋蟀科在附肢、翅和口器与部分内部系统在构造上的差别,分析螽斯与蟋蟀不同的进化方向。通过对比可知,螽斯科后足不仅较蟋蟀科强壮,并且在前跗节上有着特殊的爪垫,其翅部、口器结构及消化系统也与蟋蟀科有明显区别。通过分析,认为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其栖息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关,昆虫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体现了其进化意义及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白洁  黄原 《动物学杂志》2012,47(4):1-10
测定了39种直翅目昆虫线粒体ND2基因全长序列,联合GenBank中41种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探讨ND2基因在解决直翅目系统发育分析上的功效,为建立直翅目的主要类群之间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更多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全长为996~1 029 bp,平均长度为1 020 bp,A+T含量平均为73%。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树,SH检验显示,RAxML法构建的ML树似然值最大,与PAUP*的ML法构建的ML树差异显著,而与贝叶斯树和简约树没有明显差异。所有系统树都显示直翅目为单系群;而蝗亚目的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斑腿蝗科均不是单系群,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亲缘关系较近,这与Otte分类系统一致。螽亚目基本由两大分支构成,一支是蝼蛄总科和蟋蟀总科聚集而成,且具有很高的置信度;另一大分支由螽斯总科独自构成。  相似文献   

20.
大蟋蟀(Brachytrupes up.)属于直翅目蟋蟀科(Grylidae),是福建省旱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沿海各县,每年大豆、花生等油类作物遭受此虫为害,造成严重的断垅缺株现象,损失很大。在1952年,仅龙溪县北斗乡,受此虫为害的面积,达1,000多亩,于7天内就捕杀了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