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介绍了正在进行研究的多肽疫苗、重组DNA技术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乙型肝炎活疫苗及化学合成疫苗。 一、乙型肝炎多肽疫苗 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有二种主要的多肽,一种为分子量22000到25000或26000;另一种为糖基化形式,其分子量为28000—30000。这些被称做P~(25)和gP~(30)。多肽疫苗含有P~(25)和gP~(30)已在易感的黑猩猩上做了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核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显示五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HBsAg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在健康人群中发病率极高,同时也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引起极高的死亡率。乙肝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用于预防的乙肝疫苗经过三代发展,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该疫苗的使用使慢性乙肝患者(包括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但目前尚无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特效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的治疗性疫苗可能是抗病毒药物的替代品。针对乙肝患者的治疗性疫苗正被广泛研究,包含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和脂肽疫苗等。现就国内外预防性及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危及中国及世界各地人们的健康,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几年来临床证明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传染。基因工程疫苗已迅速发展,HRsAg基因在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及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都已获得一定成功。我实验室继乙肝病毒DNA克隆鉴定以来,也在上述各细胞系统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候选抗原。方法: 分别用国产CHO乙肝表面抗原和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佐剂免疫BALB/c小鼠,1周后检测其脾细胞产生的IL-2和IFN-γ的水平。ELISPOT法评价铝佐剂和DC-Chol脂质体佐剂结合HBsAg促小鼠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 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所诱导的IL-2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CHO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的20倍和119倍。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所诱导的IL-4和IFN-γ的斑点数分别为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铝佐剂的2.8倍和46.3倍。结论: 就DC-Chol脂质体佐剂而言,酵母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原性强,是适合用于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7.
采用HBsAg高表达细胞株(CHO-C28)试制的乙肝基因疫苗,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四周后进行了血清效力评价。并同时与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肝基因疫苗能达到与乙肝血源疫苗相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牛α-S1酪蛋白调控区基因(16kh的片段)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拼接,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构件:λ106。构件经转基因技术转入山羊受精卵。待受精卵发育至成熟个体并分娩、泌乳,ELISA检测其乳汁中的HBsAg,证明所构建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构件是可以在羊乳腺中表达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并将其表达产物分泌到乳汁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HBsAg的免疫原性、肝细胞嗜性及其与HBV免疫病理的关系等研究,阐述了preS多肽对HBV感染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其与肝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基于preS多肽在乙肝免疫中的重要性,使得乙肝疫苗的研究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从第一代血源乙肝疫苗到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特别是多肽或亚单位疫苗在产量、质量、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尽管乙肝预防性疫苗非常有效,我国仍有约9300万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有限,患者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可补充甚至替代目前的抗病毒治疗。T细胞免疫对于乙肝病毒的控制和清除至关重要,目前已经设计出蛋白疫苗、表位多肽疫苗以及DNA或病毒载体疫苗通过临床试验检验其疗效。将就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这一日益活跃的领域加以概述,着重评价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含有靶向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siRNA、乙肝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和hIL-12共质粒表达的新型DNA疫苗,并在HepG2细胞中检测siRNA的效果以及各基因的表达。方法 设计并合成复合多表位HBV抗原基因,将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多克隆位点中,同时将带CMV启动子的完整hIL-12表达单元克隆进载体的BspH I位点之间,再设计并合成乙肝siRNA表达单元,将其克隆进载体的Mlu I位点之间,得到真核三元共表达重组质粒pVAX1-siHB-HB-EGFP-hIL12。以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通过EGFP的荧光标记观察多表位抗原的表达,以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hIL-12的表达,以rtPCR检测siRNA对HBsAg基因的沉默效果。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共表达siRNA、hIL-12的HBV 多表位DNA疫苗构建成功。转染细胞中检测到绿色荧光,证实抗原表达;转染后48 h hIL-12的检出量为1 289 pg/mL细胞上清,72 h检出量为1 712 pg/mL细胞上清;转染后HBsAg表达量明显降低,证实siRNA效果良好。结论 成功构建乙肝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siRNA、hIL-12共质粒表达的DNA疫苗,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抗原与hIL-12基因,而且siRNA对HBsAg显示出明显的沉默效果。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型DNA疫苗抗HBV的治疗效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埃博拉病毒被列为A类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具有高传染率和高致死率。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迫在眉睫。目前正在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包括病毒载体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等,其中最有希望的是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疫苗rVSV-ZEBOV。该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埃博拉出血热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在2018年上市。为了深入了解rVSV-ZEBOV疫苗,现主要从制备方法、药理学研究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该疫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及疟疾流行全世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于疟疾的抗药性不断出现,乙肝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两种疾病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乙肝表面抗原与恶性疟杂合抗原基因串联,再与质粒pCITE2b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试图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既能对抗乙肝又能对抗恶性疟疾的疫苗。 首先用PCR方法从HBV(adr亚型)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BsAg的S基因,另一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狂犬病疫苗,利用重组DNA技术发展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是近十年来狂犬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两大突破性进展,前者已广为应用,后者已有制品。文章概述了狂犬病细胞培养疫苗生产使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并着重从以复制性的痘病毒和腺病毒及非复制性的家禽痘病毒与野鸟痘病毒作载体构建的重组狂犬病毒糖蛋白或核蛋白疫苗方面,对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及其免疫研究进展作了述评,对病毒载体疫苗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车间落成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传染病,我国是高发区。国家对乙肝的预防十分重视。在八十年代前人们对该病的防治束手无策。八十年代研制成功的血源乙肝疫苗。对防治乙肝有显著作用。但这种疫苗受血源及安全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HBeAg和抗-Hbe是乙型肝炎的经典标志物。HBeAg基因与HBcAg基因在DNA c区上相重叠。为要获得重组DNA衍生的HBeAg,本文从adw2亚型HBv 3.2 kb全长DNA上切取带有HBc基因的BamHI-EcoRI片段,用Bal3l和Hpa I酶处理产生一系列长度不同的片段,与载体pUR222和pUC 18构成不同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通过平板筛选、质粒酶切图谱和抗原抗体反应等筛到高效表达HBeAg的转化株YG30l和YG302,中和试验证明了重组HBeAg的血清学特异性。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对其进行提纯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western印迹法进行纯度鉴定、含量分析和分子量测定。重组HBeAg制品具有高活性、稳定和安全等特点,实验证明它可以代替血源HBeAg制成酶联药盒用于乙肝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18.
使用首尾相连的乙型肝炎双拷贝DNA重组质粒pTHBV-1,以pSV2-gpt(Eco-gpt)为选择标记基因,共转化CV-1绿猴肾非营养缺陷型细胞,用霉酚酸、黄嘌呤(MX)作选择培基,选出分泌表面抗原(HBsAg)的细胞系,但HBsAg分泌量较低,见前报告。Christman等人报告,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和乙肝重组DNA质粒共转化NIH  相似文献   

19.
一、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在我国适用化开创了新路。“乙肝”是世界性的传染疾病,在我国流行面广,危害极大,上海生化所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以后,他们在总结已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外某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条件,建立以牛痘病毒为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有效准确的诊断和预防性疫苗是阻止其流行的主要手段, 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试剂和疫苗的主要成分。本试验在构建稳定表达HBsAg的毕赤酵母菌株后,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摇瓶分批培养方法,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溶解氧、诱导物甲醇的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在10 L发酵罐上采用分批补料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进行扩大培养生产重组HBsAg。结果表明, FBS无机盐合成培养基是理想的工业发酵培养基, 溶解氧对菌体的生长与表达有显著的影响, 甲醇诱导最佳终浓度为1% (V/V), 发酵的最适pH值为5.4~6.0。发酵罐放大培养后, ELISA和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HBsAg获得了高效表达, 最终菌体生物量达到310 OD600, 表达量达到27 mg/L。电子显微镜观察表达重组乙肝抗原可以自组装为22 nm类病毒颗粒, 为HBV的新一代早期血清学诊断和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