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和黑色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的合成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培养基中二价阳离子含量和种类的控制不仅可以抑制细胞黑色素的形成 ,而且还保持了很高的多糖发酵水平 ,在 30L生物反应器中短梗霉多糖的产量和转化率分别达到了 59 8g/L和 61 5%。  相似文献   

2.
短梗霉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微生物发酵产物,具有极好的成膜性,无色、无味,且不透气,易生物降解,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是一种极具研究潜力和经济价值的新型生物环保材料。该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发酵底物(包括碳源、氮源、二价离子等)、发酵条件(包括pH、温度、通气量、接种量、种龄等)、多糖性质、应用研究(包括传统应用和最新应用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短梗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几株出芽短梗霉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产生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已有的4株出芽短梗霉在摇瓶中于不同发酵条件下进行比较,考察了它们的生长情况,不同的碳源、氮源、磷酸盐、初始pH和通气量等对短梗霉多糖合成的影响,获得一株产短梗霉多糖的高产菌株,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酵条件对短梗霉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短梗霉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酵母膏浓度,NH4^ 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等发酵条件对短梗霉多糖发酵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条件对多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当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NH4^ 浓度,酵母膏浓度和装液量分别为6.5,5.0%,0.5g/L,0.2%和25ml时多糖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但接种量在2.0%-7.0%之间对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可见,通过对培养条件的调整,有助于短梗霉多糖的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短梗霉黑色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碱提取、水煮酸沉法从短梗霉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黑色素粗品,再经DMSO萃取、酸性甲醇(pH=2)沉淀得到不含多糖和蛋白的短梗霉黑色素。此黑色素不溶于水及常规有机溶剂,可溶于碱性溶液和DMSO;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黑色素组分均一,出峰时间26±0.5 m in;紫外光谱谱图最大吸收峰为215 nm左右,未见蛋白(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谱图具有黑色素3μm和6μm的特征吸收峰,并含大量的羟基、氨基,与核磁共振和液质联机谱图结合分析推出短梗霉黑色素可能含有酚羟基、羧基和吲哚等官能团,主要结构骨架为5,6-二羟基吲哚-羧酸和多巴醌,推断该黑色素为酪氨酸酶控制合成的真黑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FTIR和NMR研究短梗霉多糖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短梗霉多糖是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具有极好的成膜、成纤维、阻气、粘接、易加工、无毒性等特性,是微生物多糖中最令人瞩目的多糖之一.本研究应用FTIR和NMR技术对由出芽短梗霉胞外产生的短梗霉多糖进行了分析.短梗霉多糖的红外光谱(4000~400cm-1),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证明多糖是由α-D-吡喃葡萄糖残基组成.应用先进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绝对温度343K下获得短梗霉多糖1H-NMR谱和13C-NMR谱,确证短梗霉多糖的结构单元是α-1,4麦芽三糖,归属了短梗霉多糖的1H和13C的全部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7.
超滤浓缩是短梗霉多糖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重要工序。本文研究了短梗霉多糖溶液的浓度每超滤速率的关系,推导出新的超滤器计算公式。根据预定的生产规模及工艺条件,可以对超滤器进行设计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短梗霉多糖在水果保鲜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长海  臧丽华  鞠宝  贺红军 《生物技术》1999,9(1):46-48,F003,F002
短梗霉多糖具有极佳的成膜性,其水溶液可以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层透明有光泽的薄膜。该薄膜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永分和有关香气有很好的阻隔作用,而且有较强的硬度及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因此,在水果表面挂上短梗霉多糖薄膜后,能有效地阻止水分、氧、氮、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果品内外的交换,从而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营养的储藏性损耗,进而达到了良好的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代谢产物聚苹果酸、黑色素、普鲁兰多糖合成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工程改造提供序列背景信息。【方法】使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拼接,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GO聚类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等。下载其他5株出芽短梗霉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6株菌的种内同源基因、全基因组进化以及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结果】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基因组序列全长30756831 bp,GC含量47.49%,编码9452个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组装长度最长,6株菌的同源基因数达到7092个,普鲁兰多糖和聚苹果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有很高的保守性。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melanogenum亲缘关系最近,而这2株菌的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有一些插入和突变。【结论】本研究解析了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获得黑色素、普鲁兰多糖和聚苹果酸合成相关基因,为后续的代谢机制解析和改造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短梗霉真菌(Aureobasidium spp.)是一种世界性的酵母样真菌,因其产生黑色素而被称为黑酵母.短梗霉的许多菌株都能分泌细胞外脂质liamocins.Liamocins具有表面活性、良好的抗癌和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分泌liamocins的短梗霉的多样性及影响其产生liamocins的因素,总结了liamoci...  相似文献   

11.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2,41(4):505-517
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暗色真菌,偶可引起人类感染,致病种有出芽短梗霉、黑色短梗霉、产酶短梗霉和曼氏短梗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真菌血症、腹膜炎、皮肤感染、脑膜炎、脾脓肿、肺炎、巩膜炎、角膜炎、淋巴结炎及甲真菌病等。短梗霉感染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全面总结了短梗霉感染的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菌种类别、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  相似文献   

12.
应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甲醇和盐酸分离的短梗霉黑色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甲醇和盐酸法分离的黑色素在紫外图谱215 nm处都有最大吸收峰,而甲醇法分离的黑色素其紫外图谱在260、280 nm处无吸收峰表明此法分离的黑色素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图谱中,在3340 cm-1、1637 cm-1处有很强的吸收峰表现为黑色素的典型特征;同时在对照中发现盐酸多次处理后的黑色素显示较少的结构信息,说明盐酸沉降法有可能破坏黑色素的结构。由此选用甲醇作为沉淀剂有利于黑色素的纯化及确保其结构信息的完整,为进一步分析短梗霉黑色素的结构表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短梗霉多糖(Pullulan)是由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产生的一种胞 外多糖,其结构为α-1.6糖苷键联结的聚麦芽三糖(为α-1.4键联结的三聚葡萄糖),为中性的线性大分子。其分子量因产生菌和发酵条件的差异而有较大变化,通常为1-100万。短梗霉多糖在水中可无限溶解,其水溶液粘度随浓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增加,与其它类型多糖相比粘度低得多,浓度10%的分子量10万的短梗霉多糖水溶液粘度仅为30厘泊。  相似文献   

14.
异构化的淀粉水解物用于短梗霉多糖发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梗霉多糖; 发酵; 水解淀粉异构化;  相似文献   

15.
产无色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及其产物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加拿大切叶蜂虫茧上分离到36株短梗霉,其中8株可程度不等的分泌胞外多糖。此多糖经支链淀粉酶(Pullulanase E.c.3.2.1.41)酶解产生麦芽三糖,酸水解产生葡萄糖,并与标准品的RF值相同。从而证明多糖为麦芽三糖通过1→6糖苷键连结聚合的出芽短梗胞糖(pullulsn)。它们可利用蔗糖,糖蜜作碳源分泌短梗胞糖,糖的转化率为25—32%。  相似文献   

16.
出芽短梗霉色素变异菌株R45的普鲁蓝糖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色素变异菌株R45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的普鲁蓝糖产量最高可达82.4g/L,转化率为54.9%。实验表明,CaCO3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多糖的合成与发酵pH值及细胞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短梗霉细胞内的黑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2~3、温度为70℃、NaOH浓度为1.5mol/L、发酵液与浸提液之比1:1(V)的条件下黑色素的提取量可达2.2g/L。对提取的黑色素进行了纯化,研究了其紫外和红外光谱学性质,紫外光谱图显示随波长的减少其吸收值增大,在215nm处有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在3和6μm处有吸收峰,证实短梗霉黑色提取物是一种以芳香环为结构主体的异聚体黑色素。  相似文献   

18.
以出芽短梗霉IFO 4464为实验菌种,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出芽短梗霉IFO 4464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实验得到出芽短梗霉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蔗糖59.8g/L,硫酸铵0.7 g/L,硫酸镁0.3 g/L,磷酸二氢钾5.0g/L,氯化钾0.5g/L,氯化钠1.5g/L,酵母浸膏2.5 g/L,多糖产量可达21.92 g/L。  相似文献   

19.
出芽短梗霉发酵过程溶氧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搅拌罐式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控制DO(溶氧浓度)的变化,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过程的控制进行了研究。以100g/L玉米粉水解液做碳源,比较了不同溶氧控制条件下发酵参数的变化及其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DO对菌体生长和多糖生产都不利,过高的DO使培养液中糖大部分消耗在菌体的生长上,也不利于多糖的生产,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能将DO维持在较合适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是在生活史中有酵母状细胞生长阶段,并合成黑色素的一种黑酵母(Black yeast),具有典型的细胞多形性,可分化形成酵母状细胞(Yeast-like cell,YL)、膨大细胞(Swollen cell,SC)、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CH)、菌丝(Hyphae,HY)、念珠状菌丝(Monilioid hyphae,MH)、有隔膜膨大细胞(Septate swollen cell,SSC)、分生组织状结构(Meristematic structure,MS),其中膨大细胞既可以作为生长的细胞类型,也可分化为其他的细胞类型。出芽短梗霉的形态分化是可调控的,调控因子有pH、温度、营养条件等。【目的】探究不同的氧气浓度、温度、盐浓度、营养水平对出芽短梗霉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显微镜、美兰染色等技术观察不同条件对出芽短梗霉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在完全无氧的试管底部菌体不能生长;在高层半固体表层(高氧气浓度),酵母状细胞(YL)在营养丰富的生长初期出芽繁殖,在养分匮乏的培养后期诱导酵母状细胞(YL)经过膨大细胞(SC)形成厚垣孢子(CH)并合成黑色素;在营养丰富的生长初期,半固体试管浅表层和中间层(微好氧)低浓度氧气诱导YL经过SC形成HY侵入性生长。养分差异对菌体细胞多形性分化影响显著,环境适宜养分丰富(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 medium,YPD),以YL生长,不需要分化成HY;环境适宜养分不丰富(Potato dextrose agar,PDA),分化成SC或HY以适应或逃离环境;环境不适宜养分匮乏时(Malt extract agar,MEA),SC或HY分化成CH或MH进入休眠阶段。10%NaCl胁迫降低菌体生长速度,抑制色素合成、HY和MH的形成,并且细胞主要以YL生长繁殖。在相同质量浓度(10%)的KCl或Na2SO4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多形性表型均为YL发达,HY及MH被抑制,说明高渗胁迫阻止了酵母状细胞向菌丝和厚垣孢子的分化。温度实验中,SC比YL耐高温,MS比SC耐高温。【结论】营养状态对出芽短梗霉细胞分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