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功民 《生命世界》2009,(10):70-75
自那年秋天起,大学停止教授摩尔根遗传学说,科研中有关摩尔根遗传学说的课题也被停止进行,学术刊物上只登李森科那一派观点的文章。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发生几起毁掉育种材料的事件,因为当时把杂交育种看作为“摩尔根主义碰运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新中国的中学课程为什么要撤消“高中生物学”这个旧的课程呢?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两种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和新的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就是反动的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的生物学。它主张生物体是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的。所谓“种质”是一种永生不灭的物质,不受体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谓“种质”根据旧的生物学说来,就是生殖细胞里的染色体。旧的生物学认为染色体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包办一切的遗传工作。旧的生物学更进一步假定所谓“基因”是染色体中的主要物质,一切遗传工作都依靠基因。基因是什么呢?基因是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者所假设出来的物质微粒,以为它是一有生  相似文献   

3.
钟扬 《生命世界》2009,(11):14-17
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以来,“进化”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随着科学界对生物进化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从魏斯曼等人提出“新达尔文主义:到摩尔根等人以“粒子遗传”替代“融合遗传”的概念以及费希尔、霍尔丹和赖特等人创立群体遗传学,  相似文献   

4.
两个摩尔根     
两个摩尔根邹今治(重庆市育才中学630050)有的课程辅导读物说,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与表妹相爱,婚后三个孩子出世,大儿子“半痴呆”,两个女儿也因患遗传病死去。这虽然是张冠李戴,把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近亲结婚的恶果,硬栽到了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头上。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5.
狗,人们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与人为伍至今,忠实效劳、多才多艺、助人为乐,在与人类的长期相处中有着重要贡献。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曾把它誉之为:“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一、祖先遥远驯养已久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的始新世。当时生活着一种体小尾长,善跑而又会上树的早期新食肉类动物——麦牙兽(Miacis),它是熊、浣熊和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麦牙兽在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又分化出几个分支:一支演变为熊;一支演变为浣熊;另一支发展为指狗和拟指狗(也称“黄昏犬”),这一支在中  相似文献   

6.
米丘林学派和摩尔根学派是遗传学中不同的学术派别,它们的争论首先当然是学术上的争论。但是米丘林学派却经常强调,实际上这正是一种严肃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在党提出百家争鸣的伟大号召后,中国的支持摩尔根学派的学者,许多都认为米丘林学派的这种说法是“教条”,中国一位摩尔根学派学者并曾在一篇文章中靳钉截铁地说:“两大学派的争论只是学术上不同学派的争辩,不是哲学问题,更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和生物学的某些研究中,猿猴被视为珍贵的实验动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均已建立了许多猿猴饲养场。我们从1959年开始了猕猴(Mecaca mulatta)大群驯养工作,现将其饲养日粮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祈祷和诅咒都离不开名字。让·皮亚杰曾说过:“原始思想有一种广泛的倾向,认为人物的名字或事物的名称就孕育着这种对象或事物的性质。所以人们相信,只要唤起人或事物的名字,就可以对这个人或事物发生作用。”讳名的习俗由此而产生。它在原始宗教的各种形式中普遍存在。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之一。图腾崇拜者往往对图腾动物忌讳直称。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许多氏族,不叫它的本名,而用别的名称或称呼,如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德拉瓦部落印第安人有三个氏族,即狼氏族,龟氏族、吐绶鸡氏族,但狼氏族不自称为“狼”,而曰“圆脚”;龟氏族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植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上海分会和中国园艺学会上海分会10月7日上午在上海文化俱乐部联合举办了青岛遗传学会議传达报告会,到会的有三百多位生物学工作者。首由夏镇奥同志报告遗传学座谈会的会议经过。接着遗传学家谈家桢用幻灯结合讲解介绍了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基本内容。他说:摩尔根学派认为遗传物质主要是染色体及其上假定的基因,特别是细胞核里的“去氧核糖核酸”。而细胞质里的中心体、粒线体、色素体和某些生物体内的“细胞質基因”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米丘林学派李森科认为细胞内的点点滴滴的活质和染色体及基因一样有同等的遗传作用,这就是目前两派争论的焦点。他认为李森科所用的方法一般不够精密、科  相似文献   

10.
读了《化石》1984年第2期中的《树居、穴居、室居》(以上简称《树居》)一文后,感到其中有些提法与事实出入颇大,似有加以澄清的必要。一《树居》一文的作者说:“洞穴就是树栖之后原始人类的家”。文中列举了在山洞中发现的北京猿人、马坝人、柳江人、非洲的“傍人”和“迩人”作为例子。据此作者进一步说:“南方古猿少说有一两百万年的历史了,山顶洞人、柳江人的历史只有几万年,这就表明,人类在多么长的时间内是以洞为家的。”  相似文献   

11.
三、调查、探索摩尔根成为鹰氏族养子的那一天,氏族酋长领着他从一所长屋走到另一所长屋,同本族的亲人见面,告诉他谁是他的兄弟、姊妹、父亲、母亲。摩尔根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亲属有一套“奇特”的称呼:对自己的父亲和他的兄弟都叫父亲,对母亲和她的姊妹都叫母亲……。他走遍了塞讷卡部落的几个兄弟氏族: 狼、熊、龟、海狸、鹿、鹬、苍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好奇怪啊!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2.
张发奎 《化石》2007,(4):12-13
语言是人类文化社会建立的重要前提,因而语言被视为人类的重要属性(人性)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说人类是会说话的动物,以此区别人和动物。生物进化论的创建者达尔文说:“语言这一能力被当作是人和低于人类的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那是公允的”。科学文化普及的当今时代,普通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根据现生猿类动物都不会说话这一事实,推测最早的原始人类也应当是不会说话的。德国达尔文主义者,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1866)曾经为尚未进化为能说话的古人类起名为“无语猿人”(Pithecanthropus alalus)。最初…  相似文献   

13.
我读了周崙在“生物学通报”1955年2月号发表的“关于獲得性遗传的问题”,就获得性为什么有时会不显著,也就是说获得性能够遗传,但不一定全可遗传。周仑先生在解释这个现象时,他所指出的两點原因,都不外是新性状是否影响到性器官的新陈代谢;是否以某一定程度去改变性细胞的形成特性。只强调了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特点,而忽视遗传基础还要具备一定外界条件——引起变异的条件——的作用才能实现,不难设想,如果有机体的某一种或某些性状,更具体的说某些後天获得性状和特性,对其生殖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影响,引起了性细胞特性的改变。这样看来,获得性就能遗传下去。但是如果在後代中,缺乏了引起这些性状、特性发生的原因,获得性就不能表现出来,也会成为不显著现象。正如孟德尔-摩尔根论客们常举的“运年  相似文献   

14.
王力德 《生物学杂志》1995,12(3):2-7,23
从遗传学与物理学的类比分析中考察获得遗传的可能性王力德(新疆乌鲁木齐市科技情报研究所,830002)一、类比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在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否遗传的问题是拉马克学派(以下简称“获得说”)与摩尔根学派(以下简称“突变说”)长期争论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一狩猎学、驯养学与自然保护工作是动物学中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我国狩猎业与驯养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长期处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形成了落后和分散的状态,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更无法开展。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已取得不少成就。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从1959年起,在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危害山区生产最严重的兽害,保护和发展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固然首先要着眼于粮食产量,但又必须着眼于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土地和生物资源,包括广大辽阔的山区、草原、水面。不仅大大发展植物生产,而且要大大地发展动物生产”。这就是我国狩猎学、驯养学与自然保护工作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早在1869年,米切尔就在细胞核中发现了核酸,然而揭示核酸奥秘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华特·休顿(Walter S. Sutton)提出了“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因子究竟在什么地方?”的疑问,后来他在研究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相吻合,因此得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才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1910年摩尔根(T.H.Morgan)在研究果蝇的遗传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伴性遗传现象。1916年摩尔根的学生勃利奇(C.B.Bridges)发表了一篇题为“分离现象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的论  相似文献   

17.
摩尔根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高翼之 《遗传》2002,24(4):459-462
1866年至1900年间,即孟德尔论文完全被人们所忽视之时,细胞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中的行为已经基本上搞清了。 1900年孟德尔论文被重新发现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萨顿(Sutton)就在1902年12月和1903年1月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指出: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性状的行为完全平行。萨顿以很有说服力的分析表明,只要假定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就可以十分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但是,当时国际遗传学的“主帅”贝特森却坚决反对把遗传因子与任何物质实体联系起来。1909年创造“基因”一词的约翰逊也只是把基因作为“一种计算或统计单位”,反对“基因是物质的、具有形态特征的结构”。萨顿的假设还遭到当时还是实验胚胎学家的摩尔根(Morgan)的反对,宣称他绝不接受“没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实际情况是,虽然萨顿提出的各种细胞学现象都是实验观察的结果,但是把这些细胞学现象与孟德尔遗传理论联系起来,确实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通过实验彻底转变思想而成为国际遗传学第二代“主帅”的摩尔根。  相似文献   

18.
徐钦琦 《化石》2000,(1):21-22
在“天地生人”系列讲座的前5讲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两项内容:(1)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在生物的进化史上,大约每隔60万年,世界上便会出现一次全球性的生物进化事件。它表现为一些旧的种类在突然之间消失了。古生物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这些旧种类的末次出现。这些旧的种类实际上是被另一些新的种类所替代了。于是后一现象又被称之为那些新的种类的首次出现。所以,古生物学家常以某些种类的首次出现或末次出现作为某次生物进化事件的名称。例如,距今12-7万年的“事件10”曾被命名为“原始牛的首次出现事件”;而距今50万年的…  相似文献   

19.
“兴奋剂”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我们在许多体育赛事报道中总能听到。但是,“兴奋剂”并非只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它和我们的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如今,兴奋剂滥用问题早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自1961年第一版“生物学第三册”开始讲授两个遗传学派的理论以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在教孟德尔摩尔根遗传规律时,学生反映听起来费力,难于理解,课后含糊,容易遗忘。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讲授这部分教材时,若仅根据课本分析推导,对于初学的高三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想在当堂巩固新知识,更感不易,形成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最感困难的部分。我们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启发了我们重新认识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是认识的源泉这一教导的深刻意义。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走出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工作,教师自己动手,先后在生物园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