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1982年在石渠县对寄生于鼠的蚤类进行了调查,共获蚤1324只,经鉴定隶属5科9属17种,报告如下:1.同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ylla)homoea宿主主要是藏狐(Vulpus ferrilate),其次有犬(Canis familia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2.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宿主主要是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其次为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3.副规新蚤N.paranoma宿主藏狐。4.腹窦纤蚤深广亚种Rhadinopsylla(Ralipsylla)liventricosa宿主高原鼠兔、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香鼬(Mustela altaica)5.五侧纤蚤邻…  相似文献   

2.
盲鼠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细蚤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湖北省恩施地区卫生防疫站调查队近年来采到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盲鼠蚤属 Typhlomyopsyllus 一新种,这是在我国盲鼠体上采到的第2个盲鼠蚤属新种,现记述如下: 无窦盲鼠蚤,新种 Typhlomyopsyllus esinus sp. nov. 鉴别特征(仅知雌性)本新种在形态特征上与洞居盲鼠蚤 T. caraticus Li et Huang,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的一种新鬃蚤(蚤目:蠕形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寄生于大熊猫休外的鬃蚤屈一新种——大熊猫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ylla)ailuropodae sp.nov.。文内作了形态描述,并与近似种作鉴别比较。  相似文献   

4.
记述异蚤蝇属1新种:双鬃异蚤蝇Megaselia bisetal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双鬃异蚤蝇,新种Megaselia bisetalis sp.nov.(图1~3)雄性额红褐至黑褐;额宽稍大于侧高;密布细毛;纵沟明显.触角上鬃4根,不等.前额间鬃几与触角上鬃同高.后额间鬃略低于后额框鬃,4根鬃等距排列.颊鬃2根,侧颜鬃5根.触角第3节黄褐色,端部褐;球形;芒具微毛.下颚须浅黄,具较长鬃.胸黄褐色,侧板略浅;小盾片 鬃1对,短毛1对;中侧片光裸.腹部腹面黄色;背板大部分黄褐色,尾器黑褐,生殖背板两侧各具长鬃1根.肛管黄色,端毛粗大.翅长1.04~1.10mm,前缘脉指数0.41 mm,各段比3.75∶1.75∶1.00.平衡棒黄褐.足黄色,前足胫节具前背刺1列;基跗节细长.中足胫节栅毛列达端部1/4,后背纤毛6根.后足胫节栅毛列完整,后背纤毛10根,缺前背纤毛.体长1.2mm.雌性体长1.2~1.6 mm.翅长1.3~1.4mm.前缘脉指数0.43,平衡棒褐色.腹背板褐色,腹面黄色.正模♂,广东顶湖,1992-04-24,刘广纯、王敏采;副模3♂♂,5♀♀,采集记录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据其尾器特点而拟.  相似文献   

5.
四鬃蝠蚤Ischnopsyllus(Hexactenopsylla)qradrasetus,新种 鉴别:本新种与六栉蝠蚤I.(H.)hexactenus(Kolenati,1856),内弯蝠蚤I.(H.)kolenati Wagner,1930,后延蝠蚤I.(H.)delectabilis Smit,1952及五鬃蝠蚤I.(H.)quintuesetus,sp.n.接近。但本新种胸、腹部共有8个栉,而非6个,可与前两种区分;♂可动突的后背突较短,具1根长端鬃而非短鬃,可与后延蝠蚤区分;第8腹板末端仅有  相似文献   

6.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74,(1):117-119
1966年3月在福建省建瓯县采到一新种的跳蚤,属于Neopsylla属中的stevensi种团,其形态特征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故订为新种,命名为狭窦新蚤新种Neopsylla stenosinuata sp.nov.。 形态记述 头部(图1)眼鬃4根,位于颊栉上前方的1根较小,额鬃7—8根,后头鬃3列,数为5—6—6。额三角突比较发达。下唇须略超过前足基节之半。前胸栉具22根刺,雌性前胸背板主鬃列前方尚有1列小鬃,两侧约6—7根。中胸背板颈片内侧有1—2根假鬃。  相似文献   

7.
潜蚤又名砂蚤(Sand flea,chigoe jigger)。盲潜蚤 Tunga caecigena Jord.et Roths,1921,是寄生于鼠耳的一种跳蚤,过去列入缩胸蚤科 Hectopsyllidae,近年来 Jordan氏将本属提升为科,其分类地位现为蚤上科 Super family pulicoidea,潜蚤科 Family Tun-gidae,潜蚤亚科 Subfamily Tunginae,潜蚤属Genus Tunga。  相似文献   

8.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英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中国云南 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 ,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 0 77只小兽 ,隶属啮齿目、食虫目及攀目 3个目中的 9科、2 9属、4 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获 9369只蚤 ,经分类鉴定 ,隶属 5科、18属、33种。 33种蚤及 4 7种小兽宿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表明 ,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 ,优势种地位突出 ,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种 (构成比分别为 83 2 7%和 75 32 % )。山区的优势种相对较复杂 ,优势种的种类较多 ,但其构成比较低 ( 10 96%~ 4 7 95% )。黄胸鼠及绒鼠为山区地带的两种优势宿主 ,缓慢细蚤、端凹栉眼蚤、印鼠客蚤、偏远古蚤及短突栉眼蚤为山区地带的 5种优势蚤种。多数蚤种可寄生两种以上的小兽宿主 ,但其所寄生的主要宿主并不多。结果提示 ,作为疫区主要媒介的印鼠客蚤及其所对应的主要寄生宿主 (黄胸鼠 )在坝区突出的优势种地位 ,似可解释近年疫区的鼠疫病人主要出现在坝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兀鹫盖蚤Callopsylla(Callopsylla)gypaetina Peus,1978 是我国发现的一种盖蚤属盖蚤亚属的新纪录。原始记述中的标本5 4,为1959年5月采自西班牙哈恩省的胡兀鹫Gypactus barbatus巢中。两性前胸栉较短,仅为前胸背板长的1/2稍弱。前胸栉刺少,20—23根,19—22根(极少24—25根),可动突后端缘在两刺鬃和下面长鬃之间几呈直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