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第四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国际会议于1998年3月5日~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会议共有9个专题。本文就汉坦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研究较为深入的有美国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SinNombre病毒,至今已确诊病例170多例,它的致病机理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所致,而与我国由HTN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有差异。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不但由鼠传播,而且最新有证据表明SinNombre病毒可经口人-人间传播,给预防和控制本病增加了困难。本文还介绍了疫苗免疫后的效果以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本项研究是通过动物实验和现场采样研究汉坦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用感染的黑线姬鼠排泄物自然形成的病毒气溶胶进行实验。黑红姬鼠感染后第5天放入离乳小鼠和乳小鼠,暴露10d,检测不到抗体,感染后第7天,放 乳小鼠和乳小鼠,暴露10d,可以检测出抗体;黑线姬鼠在暴露15d时,可以检测出抗体,可见黑线姬鼠感染后,第4天可能是它向体外排毒的一个时间标志,且形成的病毒气溶胶具有感染性。对现场采集的空气样品和收集的打谷者佩戴的口罩样品的研究发现,在稻田堆放的稻捆根部和鼠栖息的草窝的空气中每350L空气中和打谷场脱粒机附近每96L空气中,含有至少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汉坦病毒粒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汉坦病毒经空气传播吸入感染可能是秋冬季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汉坦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从核苷酸水平耐汉坦病毒进行分型,设计两对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亚太地区18株汉坦病毒进行了扩增鉴定,并对其中7株汉坦病毒的PCR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PCR的分型结果表明,Ⅰ型引物只能扩增血清Ⅰ型病毒的cDNA;Ⅱ型引物也只能扩增血清Ⅱ型病毒,其间无交叉反应。采用巢式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验证了PCR产物的特异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36M片段G1区的核苷酸序列与血清Ⅰ型病毒代表株76-118的同源性为78.4%,而与血清Ⅱ型病毒R22的同源性为68.1%;R36与汉坦病毒序列同源性的成对比较结果也表明,R36与血清Ⅰ型病毒的同源性均高于血清Ⅱ型病毒;Leakey虽然能被Ⅱ型引物扩增,但其序列与血清Ⅱ型病毒R22的同源性仅为44.9%,故不属于血清Ⅱ型病毒。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对多数汉坦病毒准确分型,但最终结果尚有赖于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坦病毒空气传播感染的实验室和野外采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是通过动物实验和现场采样研究汉坦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用感染的黑线姬鼠排泄物自然形成的病毒气溶胶进行实验。黑线姬鼠感染后第5天放入离乳小鼠和乳小鼠,暴露10?d,检测不到抗体,感染后第7天,放入离乳小鼠和乳小鼠,暴露10?d,可以检测出抗体;黑线姬鼠在暴露15?d时,可以检测出抗体。可见黑线姬鼠感染后,第7天可能是它向体外排毒的一个时间标志,且形成的病毒气溶胶具有感染性。对现场采集的空气样品和收集的打谷者佩戴的口罩样品的研究发现,在稻田堆放的稻捆根部和鼠栖息的草窝的空气中每350L空气中和打谷场脱粒机附近每96L空气中,含有至少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汉坦病毒粒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汉坦病毒经空气传播吸入感染可能是秋冬季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SEO型汉坦病毒全S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SEO型病毒基因组更为详尽的资料,也为局部暴发的原因提供科学的资料,我们采用病毒分离、McAbs分型.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国内首次测出我国SEO型病毒较为完整的全S片段,并与76-118、Seoul、SRll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进行比较,分别为64.2%、91.8%、96.8%及80.5%、95.4%、97.3%.表明病毒基因组间的重排不是造成发病高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流式细胞术检测汉坦病毒抗原血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急性传染病.及时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指导临床尽早实施抗病毒治疗、进行预后评估,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病程甚至降低死亡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汉坦病毒抗原血症,并观察其在HFRS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急性传染病。及时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指导临床尽早实施抗病毒治疗、进行预后评估,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病程甚至降低死亡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相似文献   

11.
汉坦病毒感染啮齿类动物,但不引起疾病。人类可通过接触这些宿主动物的尿、粪等排泄物中携带的病毒而感染。汉坦病毒RNA检测技术已经由核酸分子杂交,发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明显提高。汉坦病毒感染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病程早期可以在患者血清中检出病毒RNA。汉坦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病毒RNA与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预后等密切相关。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病毒载量较高,随着病程进展,病毒载量逐渐下降,直至消失。检测汉坦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病毒RNA载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浙江省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1981~2007年从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12株汉坦病毒的S、M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属汉滩(HTN)型和汉城(SEO)型的混合型疫区,病毒的基因差异和亲缘远近关系主要表现在地区性,而与病毒分离的年代与宿主关系并不大,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该现象在HTNV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同一地区分离的病毒表现为较高的基因同源性,系统进化树上分布于同一或临近分支。另外发现分离自浙江省建德地区的Gou3和ZJ5株在SEOV进化枝中构成一独立分支,而且与国内外SEOV其他毒株的基因差异均较大,在浙江省建德地区存在着SOEV的特殊亚型病毒。  相似文献   

13.
邱建明  董泽平 《病毒学报》1997,13(2):119-125
采用5’端生物素标记汉滩病毒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结合磁性分离技术和异硫氰酸胍-酚一步法(胍酚法)提了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套式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血清样本,胍酚法能检测血清中至少几个PFU病毒的RNA〉比磁珠法敏感10倍,整个检测过程在5小时完成。应用该方法对137份汉滩型和汉城型HFRS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分型,总阳性率达60.50%。其中,病程在7日以内(急性期)的从血清仍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预防HCV感染的关键是研制出有广泛反应性的疫苗,这就必须以HCV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为基础。本文就近来对HCV感染宿主后能否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实验证据及其对HCV疫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参考汉坦病毒(HV)的基因文库软件设计M片段G1区型特异性引物,以HV 76/118、H-114、A9及R22株RNA为阳性模板,建立HV的分型方法--逆转录一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heminested PCR),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30株HV进行分型.结果显示(1)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分型方法对HV两型的代表株76/118(HTN)、A9(HTN)、H-114(HTN)及R22(SEO)RNA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其大小与理论值一致;此法只能检测HVRNA,不能检测其它病毒RNA.(2)分离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30株HV的分型结果为汉滩型21株、汉城型9株,其中长江以南汉滩型12株、汉城型2株;长江以北汉滩型9株、汉城型7株.这表明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用于HV的检测特异性好;分析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30株HV,显示湖北省HFRS流行为混合疫区;且在湖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参考汉坦病毒(HV)的基因文库软件设计M片段G-1区型特异性引物,以HV 76/118、H-114、A-9及R-{22}株RNA为阳性模板,建立HV的分型方法──逆转录一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heminested PCR),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30株HV进行分 型。结果显示:(1)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分型方法对HV两型的代表株76/118(HTN)、A-9(HTN)、H-114(HTN)及R-{22}(SEO)RNA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其大小与理论值一致;此 法只能检测HV RNA,不能检测其它病毒RNA。(2)分离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30株HV的分型结果 为汉滩型21株、汉城型9株,其中长江以南汉滩型12株、汉城型2株;长江以北汉滩型9株、 汉城型7株。这表明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用于HV的检测特异性好;分析湖北省不同 地区分离的30株HV,显示湖北省HFRS流行为混合疫区;且在湖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DNA疫苗为编码抗原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注入体内后在原位表达所编码的抗原并诱导免疫应答,在预防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疫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与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价还比较低。有多种策略能够增强或调节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其中,作为外源基因载体的质粒的组成及插入的有关基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反应的效果,在构建DNA疫苗质粒时,加入细胞因子、融合信号、泛素等基因以及ISS序列,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对抗原提成细胞有影响的分子共注射,以及加入转移分子,都可以明显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有利于研制更有效的DNA疫苗。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报道在对婴幼儿实施基础免疹(BCC、DPT和TOPV)的同时,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八月龄的婴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1(10μg)、2(20μg)抗-HBs达到临界保护(P/N≥10.0)的分别为80.65%,78.49%,未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HBV感染率边10.5%。血清学检测还表明乙肝疫苗与BCG、DPT和TOPV等生物制品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提示乙肝疫苗可列入扩大免疫规划,并将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