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虚证的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从血虚证的发病原因、病理、动物模型制作及传统方药等方面在整体、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血虚证作了深入地研究,在血虚病理变化、动物模型制作及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相关方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血虚时,机体造血功能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的酶如Na~ 、K~ -ATP酶活性降低,水盐代谢紊乱及细胞内一些信使物质含量异常等。通过放血、化学损伤、放射线损伤等造成血虚证的动物实验研究,人们进一步发现了传统方药对血虚证的治疗作用机制。这些经典方药都能增强机体免疫,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从而发挥补血作用。这些研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血虚理论,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客观、更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着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对某些造血功能损伤的动物或人,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以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但是,在外周血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因此,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由于个体组织抗原的差异,输入大量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3.
PU.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family)的成员,在机体多种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U.1不仅在造血谱系的确定和分化中起作用,而且还在机体免疫、脂肪形成、组织纤维化、神经发育中发挥功能.在造血及免疫等系统中,PU.1与多个靶基因形成复杂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张春霞  刘峰 《遗传》2021,(4):295-306
血液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为机体提供免疫防御与保护。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中成熟血细胞类型起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多能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造血干细胞及各类血细胞产生、发育及成熟的过程称为造血过程,该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早期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任一阶段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因此,深入探究造血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认识并治疗血液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以小鼠(Mus musculus)和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动物模型来研究造血发育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其中,BMP、Notch和Wnt等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和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些信号通路在小鼠和斑马鱼造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以期能够完善造血发育过程的调控网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应激与急性损伤后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及其调控途径是现代危重病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创伤、烧伤等急性打击及伴随的失血、低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组织细胞内质网功能状态的改变即内质网应激(ERS).ERS持续时间及应激水平决定应激细胞适应、损伤或凋亡的发生与发展,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ERS与急性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及其在脓毒症病理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Notch家族是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可以广泛调节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Notch家族的组成,其调控因素及其靶基因,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Notch信号通路参与的免疫相关疾病.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T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参与肿瘤、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Angelica Sinensis Diel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当归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其有效成份菸酸、尿嘧啶、腺嘌呤、维生素B_(12)、维生素E、β—谷固醇、亚叶酸等与生血造血功能有关。为研究当归成分对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故对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还包括给药控制,骨髓移植等常规疗法.但传统的化疗方法副作用大,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正常细胞,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因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的存在,使得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根治白血病.目前学者普遍认为LSCs是引起白血病的根源,也是其易于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靶向清除LSCs的有效方法,在降低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的同时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生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LSCs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实现靶向杀伤白血病干细胞的方法,并就靶向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凋亡通路,表面免疫受体,生存微环境等方面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仔虾造血组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 ,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造血组织来完成的1.有关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分类、细胞化学、免疫功能等均有详细报道2,但造血组织和血细胞起源的研究资料则较少 ,对造血组织的研究大多都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本研究使用抗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3,在分子水平上 ,通过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对中国对虾仔虾的造血组织进行定位 ,并比较分析了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差异。以期为阐明免疫机制、血细胞的发生发育、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相互关系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胎肝细胞输注或全胚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理作了一些实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胎肝细胞在培养或解体过程中释放某些刺激红系造血的因子,有利于已经损伤的造血功能的恢复。 2.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骨髓红系细胞的分裂指数明显升高,骨髓中粒/红比值趋于降低,反映了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活跃的状态。 3.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趋于平行增高,其增高程度和持续时间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加强。 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增加,反映了巨噬细胞激活,这种作用除了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外,还可能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化,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机体红系细胞的增殖,因而,对巨噬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恒河猴、食蟹猴后,其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为H5N1模型猴提供基础数据及研究参考。方法健康合格食蟹猴、恒河猴各4只,经滴鼻方式接种H5N1病毒107TCID50,确认发病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细胞及T淋巴细亚群的分析。结果与接种H5N1病毒前比较,接种后白细胞总数(WBC)在第6天时有所降低,至第9天时回升;红细胞总数(RBC)在第3天有所降低,之后回升;淋巴细胞比例及数量分别在第6天、第9天升高并达到最高值。至第9天时,CD4^+T细胞数明显高于接种前,CD8^+T细胞数上升显著,导致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甚至在2只食蟹猴出现了比例倒置。结论实验用猴感染H5N1后,可导致WBC,CD4^+,CD8^+T等血液细胞的变化,应作为H5N1模型动物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消痞汤治疗脾虚痰瘀型高脂血症(HL)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虚痰瘀型HL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消痞汤治疗脾虚痰瘀型HL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VS)评分,DC与CI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检测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γ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1)DC与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2)DC与CIK细胞治疗后1周,患者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对老年脾胃气虚型功能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对患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脾胃气虚型功能型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I和II、血清胃泌素-17、血液流变学。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 vs 75.00 %,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而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胃蛋白酶I和II、血清胃泌素-17均显著降低,并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脾胃气虚型功能型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以及血流变学指标表达。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及纳米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常态中药)及其纳米制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肠组织电镜检查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严重,肝脏有大量细菌易位。持续6 d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肝脏细菌易位数量大幅度下降。各治疗组间比较纳米中药组的效果要好于常态中药和丽珠肠乐组(P<0.001,P<0.01,P<0.05)。结论2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效果优于常态中药,且用药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硬肉桃新品种‘双久红’果实为试材,以常规优良品种‘川中岛白桃’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成熟前20d和成熟后20d内两品种果实中钙含量和Ca^2+-ATP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与果肉硬度关系的结果表明:‘双久红’果实的总钙和Ca^2+含量从成熟前15d开始极显著高于同期‘川中岛白桃’的,两者与果实硬度变化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果实的成熟两者均呈下降趋势,Ca^2+-ATP酶的调控能力也逐渐减弱,但‘双久红’果实中的Ca^2+-ATP酶活性比‘川中岛白桃’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刘鹏  钱冬萌  王桐梅  宋旭霞  王斌 《生物磁学》2013,(25):4921-4924
目的: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前透析及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显著增加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激活的机会。观察HCMV感染情况与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跟踪收集40例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血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HCMV,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合肾功能判断是否发生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结果: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率为52.5%,10例出现症状性感染(25%),出现阳性时间35.7±15.3天。症状性感染组CD3-bCD4+的水平和CD4+/CD8+的比值较无活动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降低,CD8+水平较其他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症状性活动感染者与无活动性感染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性感染组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8例(38.1%),无活动性感染组发生1例(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能显著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尤其是CD4+/CD8+。并与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密切相关联,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对进一步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胡十齐  周新伏  罗自勉  刘利华  刘康 《生物磁学》2012,(23):4479-4481,4525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Tcell,Treg)的改变,探讨Treg与NHL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n=60)为本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对照组(n=60)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化疗前、化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1)病例组化疗前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3)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存在机体免疫抑制,化疗可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神经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个月,记录视神经形态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 %(P<0.05)。两组治疗后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值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在上象限、下象限、颞象限、鼻象限上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视神经形态结构,促进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