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胃癌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骨科医院的80名胃癌组患者和80名对照组人员(40名健康志愿者,4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法筛选血清蛋白标记物,然后用HPLC法筛选和分离不同表达的蛋白峰,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再用Bio Work 3.2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胃癌组和对照组血清蛋白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胃癌组患者血清中发现三个表达不同的蛋白峰,分别为m/z 5 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相比对照组,胃癌组的m/z 5905.6峰表达信号增强(胃癌组为(7.95±3.32),对照组为(0.77±0.21)),而m/z 6 638.5蜂(胃癌组为(5.78±2.55),对照组为(16.45±4.32))和m/z 8 710.3峰(胃癌组(0.94±0.19),对照组为(2.23±0.87))的表达信号减弱。利用m/z 5 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三个峰的表达信号差别,可确定胃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并利用这3种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对胃癌进行检测,其中胃癌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95%。蛋白鉴定结果显示,m/z 5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三个蜂分别是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FGA),载脂蛋白A-Ⅱ(apolipoprotein A-Ⅱ,Apo A-Ⅱ)和载脂蛋白C-Ⅰ(apolipoprotein C-Ⅰ,Apo C-Ⅰ);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FGA表达显著升高(p0.05),Apo A-Ⅰ和Apo C-Ⅰ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研究数据表明,FGA、Apo A-Ⅱ和Apo C-Ⅰ这3种血清蛋白标记物在胃癌中的表达程度与胃癌进展程度有关,临床应用上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PHS-49为探针,分析了中国人群中3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5位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Ha-ras基因的BamH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发现了10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和18种基因型。其中4种小于6kb的BamHI片段是迄今国外未见报道的,这可能是中国人群遗传多态性的一个特征。此外,在胃癌组织中发现Ha-ras的一些稀有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两名胃癌患者家系中的11名成员也作了RFLPs分析,发现有些成员出现3条和4条限制性片段的杂合个体,表明这些个体的染色体上含有的Ha-ras基因不只一份拷贝。对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肝转移灶小于4处,最大直径不超过4cm的患者23名。全组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性切除及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5名患者术前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化疗采用以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结果:本研究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6天和505天,5例患者获得无复发长期生存。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转移癌的分布及是否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独立预后因子。分层分析提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多叶肝转移组疗效为优。结论:胃癌肝转移孤立或少数较小转移灶病例通过根治性手术、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术后化疗联合方案能够提高疗效,对部分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成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以及外周血树突细胞(DC)功能对预后的影响,为胃癌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0例胃癌患者及5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Sox2表达,并对其外周血DC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病理指标胃癌患者间上述指标间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ox2及DC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应用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织Sox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组外周血DC/PBMC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胃癌患者肿瘤组织Sox2、DC计数、DC/PBMC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11,0.007,0.000)。Sox2 mRNA表达和DC计数降低预测患者3年病死的AUC分别为0.877、0.935,P=0.000,0.000,均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结论胃癌组织中Sox2表达、DC计数降低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淋巴细胞比值(N/L比值)与晚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间的293名TNM III,IV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N/L比值进行分析。N/L比值通过术前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得出。结果:高NLR组IV期病例,R2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更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7,0.007,0.001),而年龄,伴随疾病,肿瘤部位,Bormann分型,病理分级,Lauren分型,淋巴血管侵犯和术后化疗情况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N/L比值在III,IV期胃癌病例中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8)。结论:术前N/L比值跟晚期胃癌分期,手术根治程度相关,N/L比值升高提示分期偏晚。N/L比值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可信的预后指标用来指导胃癌术后风险评估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 年5 月至2013年10月 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 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 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 组,对照组为57 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I、PGⅡ的含量并计算胃 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I、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I、PGⅡ以及 PGR 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 I、PG II均明显升高,PGR 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 组及胃癌组PGI、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 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 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依 次为0.779、0.920 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I、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组,对照组为57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 Ⅰ、PG ⅠⅠ均明显升高,PGR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PGⅠ、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79、0.920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OX2对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OX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球形成实验富集、分离胃癌干细胞。构建SOX2过表达慢病毒并感染胃癌干细胞中,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感染慢病毒后胃癌干细胞中SOX2表达情况。分别利用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SOX2对胃癌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干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S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肿瘤球形成实验能够有效富集胃癌细胞SGC-7901和BGC-823的干细胞。慢病毒载体感染能够显著增强SOX2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过表达SOX2能够抑制胃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SOX2在胃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而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比单用肠内营养在改善胃癌手术患者预后效果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方法 利用PubMed、Cochrane、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搜集有关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比单用肠内营养改善胃癌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55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仅用肠内营养相比,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能更有效地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血清内毒素水平[MD=-15.94,95% CI(-27.40,-4.49),P=0.006]、血清TNF α水平[MD=-9.25,95% CI(-14.51,-3.99),P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临床疗效确切,远优于仅用肠内营养,可以增强胃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和腹泻的发生率、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Gb1-Ag在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其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Gb1-Ag在人体各正常组织和常见肿瘤、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胃癌特异性抗原MGb1-Ag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统计分析其在胃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2)激光共聚焦检测MGb1-Ag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MGb1-Ag仅在少数正常组织中有表达,在常见肿瘤中,主要在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部分肝癌、肺癌中阳性表达,而在其它肿瘤中表达较少或几乎不表达。MGb1-Ag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Gb1-Ag定位于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细胞膜上。结论:MGb1-Ag是胃肠道特异性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相关,是胃癌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基因),探讨H.pylori、Cag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H.pylori、CagA基因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及血清H.pylori CagA抗体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应用PCR检测胃癌组织中H.pylori CagA基因。结果胃癌组织中随活检部位不同,H.pylori检出率也不同,以胃窦部检出率最高为76.9%,与胃体大弯侧、胃角和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体大弯侧、胃角与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底与贲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部癌的CagA检出率(85.6%)最高,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角胃癌CagA检出率显著高于胃体大弯侧和贲门胃癌(P0.005)。高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3.1%,低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44.1%,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6.7%,弥漫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33.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26.3%,低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80.0%,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80.4%,弥漫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57.1%,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H.pylori和CagA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对探讨胃癌的发生及胃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15-PGD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胃癌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PGDH表达特征并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15-PGDH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甚至缺失(p<0.01)。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统计分析表明,15-PGDH在低分化胃癌中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p<0.05);15-PGDH在TNM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的染色明显低于在Ⅰ期和Ⅱ期组织中的表达(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15-PGDH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胃癌中15-PGDH的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5-PGDH在胃癌中可能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胃癌肝转移是影响胃癌病人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胃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不容乐观。目前,关于胃癌肝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知之甚少。一般认为,胃癌细胞脱离原发灶,侵入血管到达肝脏定植的过程涉及诸多分子的变化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该文将对胃癌肝转移过程的前沿研究进展及其诊断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胃癌肝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胃癌肝转移患者提供综合性的诊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B-RAF基因特异的siRNA干扰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设计并合成B-RAF小分子干扰RNA(B-RAF-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 用TransMessenger介导转染胃癌BGC823细胞, RT-PCR分析检测胃癌BGC823细胞中B-RAF基因以及Bcl-2基因的表达; MTT检测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情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TransMessenger能够有效介导B-RAF-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胃癌BGC823细胞, TransMessenger介导的B-RAF-siRNA有效地抑制胃癌BGC823细胞B-RAF以及Bcl-2基因的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 抑制率达90.0%以上, 最高达100%; 同时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 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P < 0.01)。B-RAF基因特异的siRNA干扰能有效地抑制胃癌BGC823细胞中B-RAF基因以及Bcl-2基因的表达, 同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长非编码RNA SNHG18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lncRNA SNHG18的表达;采用MTT和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转染SNHG18过表达质粒后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活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lncRNA SNHG18对胃癌细胞BGC823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和胃正常粘膜上皮细胞系GSE-1,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SNHG1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胃癌细胞过表达SNHG18增殖活力以及克隆形成的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长非编码RNA SNHG18呈低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大部分国家胃癌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如与种族、遗传、年龄、性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等因素相关,其中饮食及生活习惯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且早期胃癌的预后相对良好,降低发生率是防治胃癌的一项关键措施。因此,通过了解饮食及生活习惯因素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可以加强胃癌的一级预防,从而改善胃癌患者预后。本文就高盐、高脂饮食,蛋白质、蔬菜水果摄入以及吸烟、饮酒等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胃癌的预防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筛选胃癌中miRNAs的表达标记,验证胃癌相关miRNAs的作用靶点,建立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方法。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个正常胃组织标本,24个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细胞SGC7901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328个miRNAs的表达情况。用以上方法检测出在胃癌组织和SGC7901中,miR-43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验证。并用基因克隆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iR-433的作用靶点。结果共有26个miRNAs在胃癌标本(包括24个胃癌组织和SGC7901)中异常表达。其中19个miRNAs下调,7个miRNAs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miR-433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该结果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另外,在本实验中发现miR-433与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相关miRNAs已进行了初步筛选。其中,miR-433可能是胃癌中的标记性miRNAs之一,Grb2是其作用靶点。这为建立新的以miRNAs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方法提供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