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专家研究发现,人体尿液中的肾管状细胞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理想来源之一,因为它的提取方法比其他办法更简单,且质量高。此研究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外籍科学家Miguel Esteban博士领导的21名研究人员,花了8个多月时间研究完成。他们最终找到了利用尿液中的肾管状细胞成功将其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方法。MiguelEsteban表示,这种技术操作重现性好,所产生的诱  相似文献   

2.
研发动态     
世界首例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培育的内源性基因敲除猪诞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合作,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PPARγ基因。这是世界上首次建立PPARγ基因敲除猪模型,对糖尿病和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1,(10):I0004-I000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陈育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PPARγ基因。此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对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的PPARγ基因敲除猪模型。研究成果于2011年4月1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目前,敲除大动物的内源性基因只有通过体细胞基因敲除结合克隆技术才能够实现。由于体细胞基因敲除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0,(22):I0002-I0002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与美国爱默瑞大学教授李晓江合作,在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顾为望协助下,采用转基因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转基因猪模型表现出亨廷顿舞蹈症的典型症状。研究成果于8月8日在国际权威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会议报道     
2007上海国际干细胞研讨会成功召开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合作主办的“2007上海国际干细胞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干细胞微环境和调节,干细胞重编程、表观遗传学与克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展开讨论。本次大会旨在增进我国从事干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3,(16):I0003-I000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首次报道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艾滋病疫苗策略。通过联合使用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粘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能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艾滋病毒通过粘膜途径对机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3,(3):25-25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学、华大基因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世界上第1次获得成活的iPS克隆猪,从而标志着我国在大动物iPS研究方面取得了标志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2009,(4):535-535
2009年6月19日,密理博公司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四楼百花厅隆重举行“表观遗传学与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前沿”的亚洲生物高峰论坛。 这场主题为“表观遗传学与干细胞研究科学前沿”的盛会,邀请了包括纽约州立大学Scott Tenenbaum教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中科院健康中心金颖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康九红教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教授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5):I0001-I0002
<正>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研究员赖良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王忠合作,获得了世界首例ROSA26定点基因敲入猪模型。据称,该研究成功地实现了猪重组酶介导的基因交换,从而解决了一直困扰转基因猪研究领域效率低下、表型不确定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转基因猪在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猪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猪的制备主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3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抗体药物研究中心阮庆国研究小组发现,微小RNA-21(miR-21)通过靶向抑癌基因Tipe2(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类似蛋白2)来调控T细胞凋亡。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集团所属期刊《细胞死亡及疾病》。据介绍,微小RNA(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约22个核苷酸),可以与信使RNA(mRNA)中与其配对的互补序列结合,使mRNA发  相似文献   

11.
人ZP3精子受体相关的细胞表位嵌合肽的基因表达@曹佐武$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 中国 广州510632 @杨林$中山大学生物医药中心! 中国 广州510275 @刘穗玲$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国 广州510630 @肖銮娟$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 中国 广州510632 @谢琪璇$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 中国 广州510632 @王珣章$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 中国 广州510632 @龙綮新$中山大学生物医药中心! 中国 广州510275 @潘善培$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 中国 广州510632 @王自能$暨南大学生医学院! 中国 广…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8~11日,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办。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00多人,分别来自国内2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丹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川教授、中国科技部实验动物项目管理办公室荣瑞章研究员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8—11日,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办。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00多人,分别来自国内2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丹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川教授、中国科技部实验动物项目管理办公室荣瑞章研究员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们熟知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能够通过调控基因修饰来影响细胞命运。这不仅是科学家首次阐明维生素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也证明该营养成分调控细胞命运的剂量效应,颠覆了学术领域内的传统认知。这一成果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组和上海生化细胞所徐国良研究组合作完成,10月27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由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证实A型流感病毒M2蛋白通过氢离子通道活性阻断细胞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细胞自噬降解的重要机理。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可对自噬过程产生影响,流感病毒在体外和体内可引起自噬体堆积,但是流感病毒如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和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学术交流工作 ,使广大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和生产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安玛西亚 (中国 )有限公司、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17.
<正>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带领团队,在疟疾和艾滋病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疟疾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病毒储存库的清除。相关成果于12月9日发表在《逆转录病毒学》杂志上。据介绍,陈小平等建立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疟原虫共感染的恒河猴模型,模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疟原虫的共感染。基于该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前提下,疟疾感染有利于HIV储存库的清除,并初步阐述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胡文辉博士领衔的抗流感项目团队携手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王洪根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对抗流感小分子蒎烷胺进行骨架修饰的高效方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有机化学快报》上。蒎烷胺是一类具有良好抗流感活性、抗菌活性的天然胺类小分子,其骨架在不对称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该物质具有复杂的立体结构及多个手性中心,对蒎烷胺的骨架修饰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尤其是对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2007,19(4):437-437
2007年7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Immunology网络版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教授研究组经长期合作研究后发现:在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14,(6):62-62
<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林涛、马轶凡两课题组通力合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病毒活体示踪技术用于观察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实时分布,这一技术将为解析病毒在体内的感染路径提供重要的手段。两课题组合作,用生物正交化学方法对流感病毒(颗粒)进行了标记,在活体水平对其侵染宿主的过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