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体内~3H-TdR标记法测定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Tc)为13.8小时、合成前期(G_1)2.8小时、合成期(S)8.6小时、合成后期(G_2)1.8小时、分裂期(M)为0.65小时。~3H-TdR单次脉冲标记率(LI)为53%,连续标记24小时后标记率>99%,其增殖比例近于1。 用稀释法接种不同浓度L615白血细胞所得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胞数与小鼠存活时间呈直线的对数关系。“单个”L615白血细胞接种至小鼠死亡需时13.2天。 由于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短而合成期较长,因而使用烷化剂及抑制合成期的抗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L615小鼠白血病实验模型,是用我们分离的津638病毒诱发的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在同系成年小鼠进行细胞移植而建立。目前已保种8年,传代462代。通过一般生物学观察证明:本白血病株具有接种简便、多种途经接种均可致病并不受接种鼠龄的影响、成功率100%、无自发缓介、发病时间一致、存活时间短而规则(6.5±0.04天)等特点,为我国白血病及肿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本实验中,成年615小鼠一次口服大量L615白血病脾细胞悬液也可引起白血病,并在短期内(10—12天)致死。致病原因可能是活的白血细胞直接侵入。在部分口服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后未发病的动物中,个别动物获得了对L615白血病细胞再接种的免疫力,因而提供了口服白血病活细胞获得免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高分辨力的等电聚焦技术分析615和L615小鼠胸腺及脾淋巴细胞 LDH 同工酶,表明两种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同工酶酶谱相同,具有相同等电点的条带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种小鼠脾淋巴细胞同工酶酶谱不同,某些具有相同等电点的同工酶带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血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细胞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某些白血病,特别是病毒诱发的白血病,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然而,这种细胞往往是不成熟的细胞。615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是我国建立的一株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实验模型(用津638病毒诱发产生的)。我们用这个材料体外培养14个月,细胞传代120代,建成了一个静置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网织型细胞株。它除了包含有白血病615小鼠原Bj标记染色体之外翻,在第1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丢失了一段,第6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成一个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将这株培养细胞定名为L615细胞株。  相似文献   

7.
应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发现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存在着标记染色体——Bj染色体。Bj染色体的特征为:在第19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独特的异染色质区域。Bj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五天约为44%,而第三天仅为8%。它表明L615小鼠在白血病癌变过程中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个发现对于肿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筛选抗癌药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L7811白血病细胞质膜经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发现有Mr约100kD、pI约4.0组分的缺失和Mr约63kD、PI约4.5的组分出现。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纯系615小鼠移植性腹水型自血病细胞(即L7811白血病细胞,属T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引进。对照组为同系615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引进)的胸腺T细胞。  相似文献   

9.
许良中  杨金龙 《遗传》1981,3(4):17-19
小鼠腹水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7712是 在我国615纯系小鼠中新建立的一株可移植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它具有对各种抗癌药物高度 敏感、假阳性低、重演性强、使用方便、便于推广 等优点。L7712不仅对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 敏感,而且对抗菌素、生物碱、激素等类型的抗 癌药物也呈高度敏感。在筛选抗癌药物方面与 国外广泛应用的L1210和P388具有同样的价 值。L7712对长春花碱、三尖杉碱、经基喜树碱 和碘普都十分敏感。因此,在筛选抗癌中草药 和抗病毒药物方面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实验 动物模型。由于接种L7712细胞所用的动物 是我国自己创立的615纯系,在国内各大城市 已普遍进行饲养,这为L7712推广应用提供了 方便。本文应用显带的方法对这株细胞的染色 体组型作了初步研究,这对L7712细胞的鉴定 和进一步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都是很有价值 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正常的615小鼠和白血病615小鼠(L615)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发现两种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都可能存在着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形式。在电泳图中L615 RNA聚合酶B有两条电泳区带是615 RNA聚合酶B所没有的。两种B酶的最适铵离子浓度都是90mM;最适锰离子浓度为2mM;镁离子的激活作用在10mM以下时,酶活性随镁离子浓度增高而增强。两种RNA聚合酶B对α-鹅膏蕈碱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敏感,而L615 B酶更敏感一些。两种RNA聚合酶B都适于利用变性的单链DNA作转录模板。  相似文献   

11.
L615小鼠白血病对各类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尤其对抗代谢类及烷化剂类药物更为敏感。对L1210自血病没有明显作用的马利兰,也有一定的疗效。因此,L615白血病模型为探索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实验工具。 用L615筛选抗癌药物,除生存时间可作治疗指标外,脾脏大小、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及白细胞总数也能作为疗效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培育的纯系小鼠,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应用,特別对接种白血病L_(615)是最适宜而敏感的动物。此外,在免疫、食管癌研究等方面,此品系也是很好的实验动物模型。我们对其正常小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食管、前胃、胸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3.
带有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的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6565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组织,以及外周血的无细胞提取液,分别感染NIH3T3细胞,经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挑选出两株感染了L6565白血病病毒的细胞,并证实L6565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后主要分布于血液和淋巴系统。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含有A型和C型病毒颗粒,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18和16小时。细胞的XC合胞试验为阳性,在光镜下未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发生转化。收集细胞内和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并注入新生小鼠皮下,两个月左右做血象和组织病理检查,存活小鼠全部发生了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遗传》1975,2(2):153-156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木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巾“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位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 S" 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5.
A549人肺癌细胞系/615-SCID小鼠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本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 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中“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粒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8”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7.
615近交系小鼠是本所动物室于1961年用昆明种小白鼠(♀)和由苏联引进的C_(57)BL近交系小鼠(♂)杂交第一代按同胞兄妹交配纯化而得的一系棕色小鼠,至今已培养20余年,共繁殖了57代。通过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免疫学分析,血红蛋白分子遗传学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毛色基因检测等试验,均证明615小鼠是纯合子,符合近交系要求。该小鼠生殖能力也比C_(57)BL等近交系小鼠强。其自发瘤的发生情况也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是一株低白血病,低乳腺瘤小鼠,但肺腺瘤发生率较  相似文献   

18.
蛇胸腺胚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光镜、电镜和细胞计数技术对胚胎发育期虎斑颈槽蛇胸腺的发育分化进行了研究。在胚胎发育11期,胸腺原基内出现前淋巴细胞。从胚胎发育12期至出生前(16期),淋巴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小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而淋巴母细胞和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胸腺皮质和髓质形成于16期。巨噬细胞以及肌样细胞和胸腺APUD细胞分别形成于胚胎发育14期和15期,随后数量有所增加,分别分布于胸腺皮质和髓质。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比研究了纯系615鼠和L615可移植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49,D-葡萄糖-6-磷酸:NADP氧化还原酶,G6PD)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27,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LDH)。并应用定量细胞化学法对LDH和6PD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L615白血病鼠胸腺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40%),G6PD同工酶谱显示异常,全酶活性明显增高、LDH同工酶谱及全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L615白血病鼠脾脏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84%),G6PD和LDH同工酶谱均显示异常,同时全酶活性也明显增强。提示:G6PD对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和浸润似乎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Balb/c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和鼻腔接种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造疾病模型,观察其血细胞变化。[方法]以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通过静脉和鼻腔接种Balb/c小鼠,分别在0~7天和0~11天取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时对于静脉接种方法进行了0~8小时的短时间监控。[结果]静脉接种途径在接种病毒后2小时就能显著的降低小鼠的白细胞总数、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在第3天、粒细胞数在第2天就恢复正常而后均显著升高;而鼻腔接种仅在1~3天淋巴细胞有所降低,而后恢复正常;1~6天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数显著升高,而后恢复正常。[结论]从血细胞变化而言,静脉接种相比鼻腔接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