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具有多种杀虫的毒素,基本上可分两类:一类为内毒素,即伴孢晶体毒素;一类为外毒素,主要是β-外毒素。β-外毒素对蚊蝇幼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在卫生防疫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开展β-外毒素的研究对除四害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有关β-外毒素的实验研究。 苏云金杆菌包括17个变种,分属12个血清型。本文报告的是苏云金杯菌血清型9菌株产生外毒素的情况及对家蝇幼虫的毒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β淀粉样蛋白质前体(APP)有α-和β-裂解途径。细胞膜脂膜筏(或胆固醇)对APP代谢有调节作用,存在脂膜筏外的APP经α分泌酶发生α-裂解不产生Aβ,结合APP的脂膜筏与含有β分泌酶的脂膜筏经胞吞簇集化使APP发生β-裂解产生Aβ。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捷、灵敏、有效筛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方法,用于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检测筛选。【方法】将以微晶纤维素(Avicel)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常用的刚果红或碘液浸泡染色改为碘液熏染,减少碘液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将两方法串联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结果】建立了分别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从56株真菌中筛选出了8株纤维素酶活性水平为++++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从后者筛选出4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结论】将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串联,可快捷、灵敏、有效地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酒花浸膏及其异构化衍生物抗食品腐败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啤酒花及其异构化衍生物为原料,从中初筛出两种最有效抗菌成分β-酸和六氢β-酸,并测定其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β-酸(20×10-6)、六氢β-酸(8×10-6)对肉制品中的主要污染菌--李斯特菌有抑制作用,对荧光假单孢菌、普通变形杆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研究的结果。 从苏云金杆菌40个菌株(分属于9个血清型)中筛选出5个产β-外毒素的菌株:E-013(H2)、Frc(H1)、E-009(H1)、E-096(H7)和E-012(H8)。 用家蝇(Musca vicina)三龄幼虫作生物测定,发现发酵液和菌粉水抽提液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原液稀释520倍和2,300倍,证明在我们的培养条件下,很易获得高浓度的β-外毒素,这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β-外毒素产生的影响。 葡萄糖氧化酶对E-013菌株所产β-外毒素的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经过乙醇分级分离、钡盐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初步纯化的β-外毒素。紫外吸收光谱具有典型的腺嘌呤核苷酸类的特性: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258毫微米,最小吸收波长(λmin)为233毫微米。  相似文献   

6.
β-石竹烯对斑翅果蝇雌成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浆果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为了明确β-石竹烯对斑翅果蝇定向和产卵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雌虫对β-石竹烯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嗅觉行为反应及产卵选择反应。结果表明,斑翅果蝇雌虫对不同剂量的β-石竹烯(0.01,0.1,1,10,100μg)均有EAG反应,已交配雌成虫的EAG反应值随β-石竹烯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但是各剂量间未交配雌成虫EAG反应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翅果蝇在Y型嗅觉仪中对不同剂量的β-石竹烯(0.01,0.1,1,10,100μg)选择结果表明:低剂量的β-石竹烯对雌成虫具有引诱效果,高剂量的β-石竹烯具有驱避效果。斑翅果蝇对不同剂量β-石竹烯(0.1,1,10μg)的产卵选择反应表明:β-石竹烯在低剂量(0.1μg和1μg)下,对雌成虫产卵行为表现为引诱效果,高剂量(10μg)下对其表现为产卵驱避效果,且随剂量升高,单雌累积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总之,β-石竹烯可用来调控斑翅果蝇的定向和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胞外β-(1,3)-葡聚糖酶成熟肽的N端添加不同类型的信号肽,研究不同信号肽对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融合PCR方法将α成熟交配因子(MFα)、成熟交配因子Pre肽(αPre)和共翻译转运信号肽(Bip信号肽)等3种信号肽的DNA片段连接至胞外β-(1,3)-葡聚糖酶成熟肽基因的5′端,利用PCR扩增包含其自身信号肽的胞外β-(1,3)-葡聚糖酶基因,将上述4种基因片段分别插入pPIC9质粒,再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宿主菌并诱导表达;测定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目前在毕赤酵母中已广泛使用的MFα信号肽介导的胞外β-(1,3)-葡聚糖酶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αPre,Bip信号肽介导的该酶表达水平是酶自身信号肽介导的表达水平的2倍。结论:共转运信号肽能够提高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半纤维素降解高效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E-91的甘露聚糖酶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PCR扩增法从B. subtilis BE-91菌株中克隆β-甘露聚糖酶基因,分别连接到pEASY-E1和pET28a载体,导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用DNS法对工程菌株的胞内和胞外β-甘露聚糖酶进行定量分析,选取胞外甘露聚糖酶活力高的组分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从B. subtilis BE-91菌株中克隆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KP277209)在E. 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工程菌株pEASY-man/BL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可达229.1 IU/mL;该基因序列全长960 bp,包含319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和一个终止密码子;表达产物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 °C,最适反应pH为6.0,属于耐热偏酸性β-甘露聚糖酶;该酶稳定温度≤65 °C,稳定pH为4.5?7.0;1 mmol/L的Cu2+、Mn2+、Zn2+、C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和Pb2+有强烈抑制作用。【结论】B. subtilis BE-91拥有珍贵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资源,其胞外表达产物的耐热偏酸性酶学性质在开发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秸秆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储存过程中质外体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对Penicilllumexpansum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可抽提的玉米秸秆质外体蛋白的数量逐渐减少,与P.expansum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也随之减弱。储存玉米秸秆质外体蛋白没有内源性纤维素酶活力,而新鲜玉米秸秆有内源性EG活性,但它的稳定性较差,储存半年后基本降解或失活。储存秸秆质外体蛋白对FPA酶活力、棉花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最大增效分别达到95.32%、102.06%和96.6%。而对CMCase却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49.52%,质外体蛋白-EG-βG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而它对CBH酶活力没有影响。消除内源性EG的影响后,新鲜玉米秸质外体蛋白对FPA活力、棉花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促进率,以及CMCase的抑制率均高于储存秸秆的质外体蛋白。可见质外体蛋白是天然纤维素酶解研究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盐藻空间诱变株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的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盐藻SZ-05的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明显降低了培养体系中的溶解氧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溶解氧的减少,使得藻细胞的光呼吸作用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使藻细胞生物量增加。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胞外多糖的减少可能进一步增加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使β-胡萝卜素在胁迫条件下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6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外泌体中β-联蛋白(β-catenin)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HPV16 E6敲低细胞模型(shE6组),通过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特征进行检测,发现shE6相对于对照组(NC组),细胞增殖速率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向S期的过渡阶段,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侵袭能力下降。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利用Western印迹对β-联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相对于NC组,shE6组细胞内β-联蛋白表达量减少,但外泌体中β-联蛋白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均增加。上述结果提示,HPV16 E6促进细胞恶性表型可能与E6蛋白能够抑制β-联蛋白以外泌体形式释放,从而增加其在细胞内的积累,以及抑制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种植物源挥发物反式-β-法尼烯、橙花叔醇、6-甲基-5-庚烯-2-酮、顺-3-己烯乙酸酯、丁香酚、芳樟醇、顺式茉莉酮在玉米田中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为利用植物源挥发物对玉米田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7种植物源挥发物制作挥发物引诱球,利用水盆诱捕器、粘虫板和五点取样法调查百株虫量,比较7种植物源挥发物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结果】在7种植物源挥发物的筛选中,橙花叔醇对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较其它6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顺式茉莉酮对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较其它6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反式-β-法尼烯和顺式茉莉酮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较其它5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在橙花叔醇和顺式茉莉酮的小区试验中,2种挥发物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诱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橙花叔醇对黑带食蚜蝇和虎斑食虫虻Astochia virgatipes的诱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结论】在7种植物源挥发物中,对玉米田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橙花叔醇较好,顺式茉莉酮和反式-β-法尼烯次之。  相似文献   

13.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一种全球性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都是对症治疗,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近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越来越成熟完善,在β-地贫治疗中的应用也变得广泛。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为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Cas9技术以及单碱基编辑技术。本综述将总结上述4种基因编辑技术在β-地贫治疗中的原理、研究、优缺点以及局限性,旨在优化β-地贫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成功地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 B)基因插入到带有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基困(asd+)的pYAZ48质粒中,并将它转化至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突变(asd-)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实验结果表明,ctx B亚单位基因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高效表达,并且表达的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该疫苗菌株能在肠粘膜细胞定居;口服及全身免疫均能产生较高的抗体,并能增强动物细胞的免疫功能;对伤寒、霍乱有毒株的攻击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该系统的应用为疫苗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盐藻空间诱变株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的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盐藻SZ-05的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明显降低了培养体系中的溶解氧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溶解氧的减少,使得藻细胞的光呼吸作用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使藻细胞生物量增加。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胞外多糖的减少可能进一步增加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使β-胡萝卜素在胁迫条件下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弦  许华曦  张云武 《生命科学》2008,20(2):159-164
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是在神经细胞外形成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淀粉样斑(amyloidplaques)。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procursor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产生AB和APP胞内结构域(APP intrace Uulardomain,AICD)。现在已经知道AB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ICD可以与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而且AICD在基因转录、细胞凋亡以及APP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均有调节功能。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典型镶嵌体内部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对象,对各样地植丛和空斑下土壤特性及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进行分析,研究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胞外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显著降低,且灌丛地显著低于草地26.0%~88.5%;除草地边缘土壤水分、有机碳空斑略高于植丛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显著高于空斑3.9%~82.3%。6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在转变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2.1%~82.4%,其中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降低最为显著,分别降低82.4%和75.5%;除灌丛地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空斑显著高于植丛外,其他胞外酶活性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高于空斑10.7%~42.7%;转变过程中6类胞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土壤特性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各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全氮响应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18.
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是由微囊藻产生的主要藻源性异味污染物之一。利用稀释涂平板法,从采集到的微囊藻水华水样中分离得到两株降解β-环柠檬醛的菌株DH16和DH18,16S rR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分别属于食酸菌属(Acidovorax)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实验室保藏的微囊藻毒素降解菌Novosphingobium sp.THN1对β-环柠檬醛也有降解效果,该菌属于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对三株菌进行以β-环柠檬醛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实验,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DH18和THN1两株菌具有高效降解β-环柠檬醛的能力,可以作为研究β-环柠檬醛生物降解机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桃蚜对正[反]—β法尼烯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钟宁  路虹 《昆虫学报》1997,40(1):40-44
[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是多种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成分。本文用触角分部切 断法,检测到桃蚜Myzus persicae触角对[反]-β-法尼烯的敏感部位在原生感觉圈。嗅觉反应表明[反]-北京吃网-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拒效果极显著。触角电位检测结果表明成蚜对[反]-β-法尼烯的电生理反应比若蚜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