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icauda在寄生虫分类地位中隶属于锐形科(Acauariidae)束首属(streptocara)。通常寄生在家鸭和许多野生水禽肌胃的角质膜下,国内尚未见寄生于鸡的报道。1985年11月,笔者在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中,在本省40个县抽查解剖家鸡1395只,仅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叙永县1只家鸡的肌胃角质膜下发现10条厚尾束首线虫,感染率为0.07%,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所见如下:虫体灰白色,头端有两个圆锥形的唇,颈乳突一对呈伞形——顶端呈半月状,下缘呈锯齿形,有4—5个齿状突起。食道由肌质部和腺质部组成,神经环位于两部交界处。雄虫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检测了ghrelin、KGF、TGF-β(TGF-β_2,TGF-β_3)在大鵟(Buteo hemilasius)胃肠道中的表达,利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hrelin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的黏膜层,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肠腺上皮和固有层.从十二指肠到盲肠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直肠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高于盲肠.胃肠道呈KGF免疫反应阳性,胃内阳性物质分布于腺胃浅腺和深腺、肌胃黏膜、肌胃单管腺的上皮细胞;肠内阳性物质分布于固有层的血管、淋巴和平滑肌纤维.胃黏膜、腺胃深腺、肌胃单管腺、肠道黏膜、肠腺呈TGF-β_2及TGF-β_3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于黏膜、肠腺上皮细胞胞质中.图像分析显示,KGF的阳性表达水平呈波浪形变化,在空肠和直肠处达到峰值;TGF-β2的阳性表达水平呈波浪形变化,分别在肌胃和空肠处有峰值;TGF-β_3从腺胃到空肠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增强,之后阳性表达水平又逐渐下降,到盲肠阳性表达水平回升.ghrelin、KGF、TGF-β_2和TGF-β_3的阳性表达强弱可能与胃肠道的消化能力有关,它们的协同表达调控鸟类胃肠道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3.
作者收到1976年8月和1977年8月,由新疆采集寄生在沙蜥胃、腹腔内的寄生线虫。经鉴定为旋尾目泡翼科Physalopteridae Leiper,1908的一新种,并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拍摄口齿构造、排列和雄虫尾翼上性乳突的数目、分布及交合刺的形态以进行鉴别。现报道于下。测量单位为毫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4.
在扫描电镜下甘肃吸吮线虫口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头端只有排成一环的8个乳突,等距排列。头端两侧于亚背侧与亚腹侧乳突之间各有1个长椭圆形头感器,中间有裂隙状开口。颈乳突1对,较大,呈圆形隆起,顶部复生出乳房状隆起。雄虫肛前乳突为13对,排列成2行。本次研究发现雄虫的肛前正中处还有1个较大的单乳突。雄虫肛后乳突2对,但尾端的1对较大,其形状不同于尾部其他乳突,可能是本虫的尾感器。 通过对安徽淮北部分地区的牛眼虫病调查,结果表明黄牛感染甘肃吸吮线虫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卫氏并殖吸虫尾蚴(二倍体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扫描电镜观察鄂东卫氏并殖吸虫的尾蚴(二倍体型),发现尾蚴体表布满体棘。体棘的形态可分为短棘和中长棘两种,由前向后逐渐增长。棘上、棘之间可见疱疹样颗粒。锥刺从锥刺孔中伸出。感觉乳突有三型,一般呈对称排列。长纤毛型乳突多见于虫体前端及口吸盘周围。腹吸盘之后,倒三角形凹陷的二侧体壁上,分布着短纤毛型乳突。腹吸盘上排列着丰富的半球型乳突。体棘和乳突的排列情况与卫氏并殖吸虫尾蚴(三倍体型)不同、因而在种下分型的分类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塔纳湖中发现了1种寄生于鲤科鱼类: 间魮(Labeobarbus intermedius)和Labeobarbus tsanensis体内的许氏绦虫, 经形态学鉴定其为亚美尼亚许氏绦虫Khawia armeniaca (Cholodkovsky, 1915)(绦虫纲: 鲤蠢目)。该绦虫鉴别特征为头节呈半球状, 边缘光滑, 无皱褶; 睾丸分布区域从虫体中部至阴茎囊之前; 卵巢前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中后部至阴茎囊前部区域, 少数排列在阴茎囊之后; 子宫起始于阴茎囊后方弯曲环绕直至卵巢后部区域, 有少许卵黄腺排列在子宫和卵巢的两侧。此外, K. armeniaca卵巢呈滤泡状或蝴蝶状, 雌雄生殖孔分离但彼此距离很近, 开口于体表并形成同一生殖腔, 且雄性生殖孔位于雌性生殖孔前方。卵巢后卵黄腺数目少于100个, 分布于虫体末端, 卵黄腺距离卵巢后翼较远, 部分样品内卵黄腺接近卵巢后翼。  相似文献   

7.
红腹锦鸡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胃肠道5-羟色胺(5-hydroxtryptamine,5-HT)、胃泌素(gastf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细胞在空肠和直肠分布密度最高,回肠和盲肠次之,十二指肠较少,腺胃和肌胃最少;GAS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直肠分布密度最高,其次是空肠和盲肠,腺胃部最低,肌胃则呈免疫阴性;SS细胞数量较少,在直肠、盲肠处分布密度相对高,其次是十二指肠和空肠,腺胃部最低,肌胃则呈免疫阴性.3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杆状和不规则形,其中以圆形、椭圆形为主.细胞分布于固有膜、黏膜上皮细胞基部、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基部或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红腹锦鸡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法,对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 5-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5-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密度分布呈"N"型,胃体最高,胃幽门部和胃贲门部次之,空肠最少.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多样,其中贲门和胃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肠道(除直肠)则以锥形为主;广泛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有时可见于固有膜内.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1911)吸虫,福井玉夫与尾形藤治(1939)曾报告东北地区所采得的肠前腺属(Prosthodendrium)吸虫一种;陈心陶(1954)对肠前腺属吸虫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华南地区采得的肠前腺属吸虫六种,并将肠前腺属中具有长形口吸盘与长形口的虫种分出,另建长吸盘属(Longitrema Chen,1954)。综上所述,我国已有记载的枝腺科吸虫仅肠前腺属六种,本科其他属虫种尚未见文献记载。作者  相似文献   

10.
豫南罗索线虫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9月作者在河南信阳地区发观一种寄生于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等幼虫体内的索线虫。经鉴定属于线虫纲、嘴刺目、索科、罗索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yunanensis Sp.nov.)。成虫体细长,前端较窄(图1),后端钝圆,无尾附器,无肛门,食道细长而多弯曲。口孔在头顶部,无唇乳突,有头乳突6个排列于同一平面(图2)。头感器中等大小,角皮较厚,无明显交叉纤维,皮下索8条(图3)。雌虫体长21.1毫米(n=36,r=14.6~28.6,SE=0.49),体宽在头乳突处为42(n=33,r=34~50,SE=0.70),在神经环处为97(n=33,r=84~112,SE=1.39),在阴门处为…  相似文献   

11.
1.本报告是根据1956至1962年间在华东地区8个城市对马、驴、牛、羊、猪等5种家畜寄生蠕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蠕虫77种,其中有吸虫4种、絛虫5种、线虫67种、棘头虫1种。 2.华东地区家畜寄生蠕虫种类以螺咽胃线虫Ascarops strongylina,长尾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longicaudum,甘肃吸吮线虫Thelazia kansuens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小唇片毛细线虫Trichonema labratum,唇片毛细线虫T.labiatum,冠状毛细线虫T.coronatum,埃及毛细线虫T.aegyptiacum,鼻状环行线虫Cylicocyclus nassatum,普通代氏线虫Delafondia vulgaris,熊氏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hsiungi等12种线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同时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种类。 3.对寄生于黄牛眼内的棒状吸吮线虫Thelazia(Thelaziella)ferulata,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角质层有明显的横纹。交合刺短而粗,呈短棒状,在交合刺长0.118—0.149毫米,右交合刺长0.108—0.132毫米。肛前乳突10对,肛后乳突2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结实卵腺吸虫(新属新种)及腺顶突吸虫二个虫种。这些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同作者前文(动物分类学报,4卷1期,18—22页)。有关标本全部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13.
封面照片     
正照片示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半翅目:蚜科)秋迁蚜从其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上形成的虫瘿裂口处爬出,准备迁飞。本期报道了角倍蚜各虫态蜡腺的数量、排列和发达程度的差异及其与生活微环境的关系(pp. 490-497)。照片由杨子祥于2020年9月19日摄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五倍子培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红嘴相思鸟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只(6♀4♂)红嘴相思鸟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并对各器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红嘴相思鸟舌前端有刺毛状结构,后端有一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咽有不规则乳突,食管较细,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内壁粘膜上均匀分布小而多的圆形乳突,肌胃发达,内有黄色革质层;肠道总长约为体长的0.94倍.  相似文献   

15.
<正> 1986—1988年对福建南平毛蠓(Psychoda sp.)上的双翅虫疫霉(Erynia dipterigena)流行病进行连续观察,流行病均在3—4月份的雨季发生。其病原鉴定、分离和感染实验结果如下: (一)野外症状患病致死的毛蠓成虫乳白色,淡灰色。虫体膨大,以腹部的假根固着于基物上。死亡虫尸以近水洼地的草丛叶背居多。 (二)病原形态低倍镜下扫描观察,虫尸头部、腹部以及翅脉均覆以浓密子实层。虫菌体分枝状,柱状或不规则状,粗10.0—13.3μm。分生孢子梗二叉分枝或掌状分枝。分生孢子通过乳突翻转强力弹射,淡绿色,长椭圆形-卵圆形,基部有一钝且明显的乳突,乳突多不对称而偏向一端。单  相似文献   

16.
大鸨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3只大鸨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鸨食管复层扁平上皮有化不明显,粘液腺十分丰富。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密集排列在胃壁内。腺胃乳头内有发达的粘液腺,开口于乳头顶部,复管状腺的集合窦则开口于粘液腺底部。肌胃粘膜内密布单管状腺,无粘膜肌。小肠内环肌发达,粘膜下层不明显,十二指肠处绒毛最高,分支最复杂,无十二指肠腺。盲肠前部具发达的绒毛,而中后部不明显,直肠绒毛发达,杯状细胞增多,盲肠与直肠粘膜下层较发达。肝、胰小叶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7.
暗腹雪鸡食管和胃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泰 《动物学杂志》2009,44(5):124-127
为了解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食管和胃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特征,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暗腹雪鸡的食管和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腹雪鸡嗉囊发达.食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层较厚,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腺管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食管肌层发达,由内环、外纵平滑肌组成.胃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胃的黏膜下层不发达或缺无,胃肌层的排列则为内纵外环.表明暗腹雪鸡食管和胃的结构可能与其消化功能及其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报道寄生于北京猛禽的2种旋尾类线虫,其中一种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纪录种。作者分别对其做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北京副旋翼线虫,新种Paraspiralatus beijingensis sp.nov.采自于雕鸮的口腔和胃内,它与P. sakeri Gibbons,Nicholls &Bailey,2004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单个的肛前乳突,右交合刺远末端弯向背侧并稍微膨大而P. sakeri的交合刺远末端是直的,不膨大,呈钝尖形。纵纹腹小鸮无肛线虫Aprocta noctuae Spaul,1928采自红角鸮的体腔。本次所观察标本在形态上,如交合刺的长短和形状,尾乳突的数目和排列,阴门的位置,卵的大小等,都与前人对A. noctuae的描述一致。但是电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 noctuae的头端具有8个头乳突而不是4个,线虫角质层具有精细的横纹。A. noctuae为我国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9.
初生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田苗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6,15(4):159-161
观察了2例初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区粘膜上皮凹陷稀而浅,胃体部上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胃小凹明显。组织切片观察:贲门腺及幽门腺均为短的单管腺,腺上皮由单一类型的腺细胞组成,胃底腺为分校管状腺,晚上皮由多种腺细胞组成。对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寄生于中国南海的芝麻斑鱼Epinephelus rhyncholepis(Bleeker)(Serranidae)上的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 hongkongensis sp.nov.和寄生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Bloch)(Sparidae)上的鲷裸盘虫Anoplodiscus spari(Yamaguti,1958)。前者为新种,隶属于分室科Capsalidae (Barid,1853)、轮足亚科Trochpodinae、拟大杯足属Megalocotyoides;后者为中国新纪录,隶属于裸盘虫科Anoplodiscidae(Tagliani,1912)、裸盘虫属Anoplodiscus。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 hongkongensis sp.nov.具分室科、Trochopodinae亚科的形态特征。虫体背腹扁平,呈长椭圆形,体表光滑无棘。前端腹面有一对前吸器,成对吸盘状结构,通过一头冠在前背面联系,有头腺。眼点2对,位于咽前。后吸器盘状,无柄,分成5隔和周边5个小隔室,中央小室缺;后吸盘边上有肌肉缘,周围有精致的圆齿状边缘膜,边缘小钩14个;中央大钩3对,有肌肉纤维支持着,第1对钩大,远端尖,近端钝,分叉,有明显的肌腱通过大钩的分叉牵拉,第2对钩细长,远端有刺钩,第3对钩尖细,远端钩尖略弯曲,3对中央大钩成直线纵向排列,有肌腱牵引。口开于咽中央,咽肌肉质,发达,呈5瓣状。食道不明显或缺。两肠支前端达咽的水平处,末端终止于后吸器前,呈树枝状分布,末端不汇合。睾刃个并列,椭圆形,前端略尖,位于体中部。输出管在中部吻合形成输精管,呈盘曲长管状,阴茎囊椭圆形,靠近卵巢的右上角,阴茎细长,卷曲在阴茎囊内。阴茎复合体包含有肌肉质的阴茎、射精管、前列腺球和前列腺储藏囊。阴茎囊远端与子宫远端联合形成生殖腔,其生殖孔开口于体左侧的前吸器旁。卵巢圆球形,位于睾丸前,输卵管自卵巢发出后,向前略大成卵模,周围有发达的梅氏腺,子宫粗短,开口于生殖腔。卵黄腺呈滤泡状,自咽水平处随肠支,略呈对称状分布至后吸器前,贮卵黄囊位于卵巢前。阴道富肌肉质,管状,近端膨大形成受精囊,远端窄,开口于共同生殖腔下方。卵呈多面体形,虫卵的一端有一根卷曲的长极丝。鲷裸盘中Anoplodiscus spari(Yamaguti,1958)具裸盘虫科Anoplodiscidae、裸盘虫属Anoplodiscus的形态特征。虫体背腹扁平,体前端有一对假吸盘,开口于体外,后吸器盘状,无钩,不分室。具2对眼点,咽发达。食道不明显或缺。单支肠支不对称地呈树枝状分布,末端终止于后吸器前。睾丸单个,圆球形,位于体中部。具贮精囊,阴茎囊长,管状,具有几丁质支持器,卵巢卵圆形,位于睾丸前,具受精囊和阴道,卵黄腺发达,呈大滤泡状,自交接器水平处随肠支,略呈对称状分布至后吸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