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越冬幼虫及其后代研究了高粱条螟Procerasvenosatus (Walker)的年生活史和未成熟的发育分级特征。结果表明 :卵、幼虫、蛹分级分龄选用的特征比较明显、稳定 ;高粱条螟在湘北地区为兼性滞育昆虫 ,幼虫既能以滞育方式越冬、越夏 ,也能以滞育方式越冬连越夏或者越夏连越冬 ,每年发生 1~ 2代 ;各虫态历期为 :成虫产卵前期 2~ 3d ,卵期 7~ 1 0d ;1龄幼虫期 2~ 3d,2龄 6~ 7d ,3龄 5~ 7d,4龄 9~ 1 1d ,5龄 8~ 1 0d ,6龄 1 1~ 1 2d ,蛹期 9~ 1 1d。  相似文献   

2.
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养和大田调查 ,证实湖州地区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年发生以 5代为主 ,少数年份有 4代 ;桑螟成灾主要集中在第 4,5代。大田桑螟消长同气候、养蚕形式、天敌、防治水平有密切关系 ,不同年份之间发生时间、数量差异很大。桑螟防治方法 :以调整养蚕布局为主 ,辅以化学防治。在大批桑螟 3龄前用药是药剂防治的关键。药剂有 :40 %桑宝乳油 1 1 4mg kg,养蚕安全间隔期 6~ 8d。  相似文献   

3.
高粱舟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舟蛾Dinaracombusta (Walker)以幼虫取食玉米、高粱、甘蔗叶片。近年来 ,河北省正定、磁县、滦城等地危害夏玉米成灾。该虫在河北中南部每年发生 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6月底至 7月上旬夏玉米田开始见卵 ,7月中下至 8月上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虫口密度与气象、天敌及食物因素有关。幼虫抗药性低 ,在夏玉米田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低龄期防治 ,效果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4.
豆荚螟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华  吕锡麟 《昆虫知识》1991,28(6):341-344
豆荚螟在赣中地区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在29~30℃,卵期3~4天,幼虫期7~8天,蛹期10~11天,成虫期4~7天。每雌平均产卵27~55粒,最高可产140粒。田间为害盛期为春、夏、秋三季大豆的粒粒充实期,以夏播豆受害重,秋播豆次之,春播豆较轻。在环境温湿系数(Q)2.4~2.7之间,即气温28~30℃,相对湿度70~80%,有利其发生为害。土壤含水量高于20%时不能化蛹。幼虫田间分布符合Neymen分布和负二项式分布,抽样方法以平行五丛一行跳跃取样为好,取样量200丛为宜。  相似文献   

5.
榆四条棉蚜Tetraneura ulmi(Linnaeus)属于棉蚜亚科、四条棉蚜属,也叫高粱根蚜,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害虫。在辽北它是造成高粱“黄病”的因素之一。1970年我们在调查高粱“黄病”时,发现此虫与蛴螬、麦根蝽象一起为害高粱,造成叶片发黄,因此引起了注意。据近几年来的统计,我公社作物受害面积多达3,000亩以上。据了解,此虫在辽中、辽西等部分地区也有发  相似文献   

6.
1975年4—8月,我们在室温条件下,用折叠纸喷水法饲养高粱条螟越冬幼虫2,052头,将羽化后一天左右的雌蛾尾剪下用二氯甲烷浸泡24小时后进行研磨过滤。诱蛾当天制备纸卡。 田间诱蛾纸卡均为5FE,诱娥盆放在套种玉米地中,离地面约1.5米。试验方法:3亩地放一纸卡,共放28个纸卡,总诱蛾面积84亩;6亩地放一纸卡,共放12个纸卡,总诱蛾面积72亩;对照放11个纸卡(只滴二氯甲烷,无性引诱剂)。试验结果见右表。 从右表可见,用二氯甲烷提取高粱条螟性引诱剂有一定的诱蛾效果。  相似文献   

7.
1974年我市生物防治工作有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使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高粱螟的试验,面积达10万亩左右。经白僵菌防治的地块,玉米、高粱上虫孔少、折倒少,杀虫率达80%以上。 菌剂 利用经南开大学复壮的白僵菌。以麦麸、  相似文献   

8.
盈江地区,粘虫在1953、1957、1961年间歇发生危害。1966年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及气候等原因,特别自1970年来连续五年发生,已逐步成为盈江地区农作物上一主要害虫。由于粘虫发生来势猛,虫口密度大,危害重时一般被害作物可减产一至二成,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必须研究它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豆野螟分布、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等几方面综述了该虫的研究进展.气候因子、豆类品种、栽培耕作制度及天敌是影响豆野螟发生的主要因素.在防治方面,主要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开始受到重视.在综述基础上,探讨了豆野螟今后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作者于1976—1979年在甘肃陇南研究的结果。 大麻龟象Ceuthorrhynchus sp.,属象虫科,龟象亚科,龟象属,种名尚未能定。据赵养昌先生谈:“龟象属是一个大属,全世界有记录的达600种,在我国造成为害而有经济意义的,这还是第一个种。” 该虫是甘肃近年来大麻上新发展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在陇南植麻区,尤以清水县最为猖獗,为害严重,对大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解决生产上的当务之急,当时被列为甘肃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于1976—1979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粱芒蝇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祥林 《昆虫学报》1977,(2):177-18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近几年来,我州大力推广杂交高粱,作为粮食超《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 Rondani),在我州又叫高梁秆蝇。主要为害高梁幼苗,特别是杂交高粱,造成大量枯心,有的地块甚至成片毁灭,以致改种。对杂交高粱的制种,影  相似文献   

12.
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又称花生盲蝽,俗称甘薯蚤。近年来,在浙南危害甘薯、大豆十分严重,已成为当前发展甘薯、大豆生产的重要威胁。过去国内未见有该虫的详细报道。1982—1984年,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四纹丽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学惠 《昆虫学报》1979,(4):478-480
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ia F.)是我国北方一种食性杂,分布广的农田地下害虫,在辽东半岛花生产区已成为危害作物的优势种,造成花生落果,并加害玉米、高粱等。 为了消灭虫害,在搞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策略,自1973年开展本项研究,三年来,进行了人工饲养、校外防治试验与田间调查,取得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4.
樟叶蜂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叶蜂是樟树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田间世代重叠。在广州,室内饲养年1—7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单个地散产于嫩叶组织内,幼虫取食嫩叶,对樟树幼苗造成严重损害。幼虫老熟时下地入土结茧。两性或孤雌生殖。幼虫四龄。预蛹期常滞育。 室内试验表明:对2—3龄幼虫喷射90%敌百虫晶体100,000倍或200,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00倍液:40%乐果乳剂30,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80%易卫杀可溶性粉5,00或10,000倍液;25%可湿性西维因2,000或4,000倍液;20%除虫菊脂乳剂2,000或4,000倍液;以及27.5%杀虫双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或25%杀虫净乳剂2,000或4,000倍液(加洗衣粉0.025%)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梳角窃蠹的生物学与防治(鞘翅目:窃蠢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国  吴洪源 《昆虫学报》1989,32(2):200-206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在青海省东部对杨树房木的蛀损最高达78.43%,平均为36.67%;房屋平均蛀危年限为20.46±9.42年.青杨干材的抗弯强度(kg/cm2)与其表面的蛀孔量(孔/200cm2)呈幂函数曲线相关:Y=559.9X-0.2042.本种窃蠹2年1代.成虫主要发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发生期约推迟3.6天左右.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200—400倍液4—5次,毒杀成虫有效.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和Wu)对潜藏在干材深层的窃蠹幼虫和蛹,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区沙枣尺蠖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我国西北地区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自1966年以来,此虫在内蒙古地区连年猖獗成灾,上万公顷林木的树叶被食光,严重地影响林木的生长。由于林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72—197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东部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植食性昆虫的人工饲养,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根据 Singh(1977)的总结,约有 754种重要害虫可用人工饲料饲养,而有些种类已达到大量生产应用的水平。人工饲养主要根据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用来研究基础理论课题,如研究昆虫的营养生理、昆虫生态、昆虫毒理等;二是用来研究害虫的防治与益虫的利用,如研究杀虫剂、不孕剂、昆虫激素、性诱剂、辐射不育,或培养害虫的天敌等;都需要不受地区或季节的限制而获得大量标准化的试虫。  相似文献   

18.
李加源 《昆虫学报》1980,(3):338-340
樟萤叶甲(Atysa cinnamomi Chen)属鞘翅目,金花虫科(Chrysomelidae),是樟树主要害虫之一。经三年的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获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分布和危害情况 樟萤叶甲目前只在我省个别地区的樟树纯林中危害,食性专一。成虫和幼虫蚕食叶肉,残留叶脉(见图)。成虫于四月上旬大量出现,先危害嫩叶,叶被食光则啃食嫩枝皮层引起  相似文献   

19.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及其对防治介壳虫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是一种国内广布的多食性的蚧虫天敌,据调查饲养结果,已知它可捕食5科27种蚧虫。该虫具有较强的觅食和捕食能力,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并能建立比较稳定的种群。通过多次田间释放和保护利用的试验,对蚧虫的控制效果均在94%以上,是防治多种蚧虫_的有效天敌。作者于1978—1982年,对此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此文是有关结果的一个简报。  相似文献   

20.
张坚  尹汝湛 《昆虫学报》1991,34(2):244-247
尹汝湛(1988)报道短的光周期是诱发广州地区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nlas(Walkef)滞育的主要因子。作者进一步就该地区三化螟进行了两项试验:(一)光周期反应的感应虫期的测定;(二)温度对光周期诱发滞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