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诗源 《动物学研究》1997,18(4):347-349
本文用扫描电对黄脊游它Coluberspinalis和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的肺毛细血管作了铸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黄脊游蛇肺壁内面除有网状隔膜、次级隔膜外,还存在三级隔膜,将肺内壁分隔成大量的小室、亚小室及肺泡;花背蟾涂肺壁内面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这两种动物的肺泡壁及各级隔膜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风。本文还对这两种动物肺毛细管构筑与呼吸效率的关系作了  相似文献   

2.
花背蟾蜍胎肺发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和定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花背蟾蜍(Bufo raddei)363、7、38、39期蝌蚪肺组织和幼蟾肺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EGFR的表达。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花背蟾蜍胎肺发育过程的表达特征,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通过与EGFR的作用,对花背蟾蜍胎肺形态发生和肺泡上皮成熟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36期,EGFR在肺网状隔膜上皮细胞处有表达;37期,肺网状隔膜处EGFR阳性表达很明显,在肺泡囊处表达呈弱阳性;38期,肺网状隔膜处EGFR的阳性表达变弱,在远端的肺泡囊上皮细胞处其阳性表达增强;39期,EGFR在肺泡囊上皮细胞处阳性表达最活跃,在网状隔膜处EGFR的表达很弱;幼蟾期,EGFR阳性反应主要定位在肺泡上皮细胞。结论是,在胎肺发育的不同时期,EGFR在上皮细胞的定位有迁移,免疫组化反应强弱也有差异,说明EGFR在胎肺不同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功能,它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成熟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扫描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双斑锦蛇肺毛细血管构筑结果为:这种蛇肺壁内面不仅有密集的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还有三级隔膜,表明比两栖动物肺结构复杂,有利增加呼吸面积。  相似文献   

4.
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器官的显微结构,本文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腺角蟾(Megophrys glandulos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滇蛙(Dianrana pleuraden)、双团棘胸蛙(Gynandropaa yunnanensis)、贡山树蛙(Rhacophorus gongshanensis)、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的皮肤和肺的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背部和腹部皮下可见血管交错成网状,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构成。除华西雨蛙外,其余10种均有分布于真皮疏松层与致密层间的钙化层;色素细胞位于疏松层上层,体背色素层较发达。肺囊状,中空密布血管,分为大小相当的左右肺叶,两肺叶相通并与心粘连,无气管和支气管。肺由肺囊壁、隔膜、毛细血管、肺泡细胞等结构组成。肺囊壁分为胸膜层、中间层和内层:胸膜层由扁平细胞构成,中间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层由肺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隔膜由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游离隔膜向中部靠拢可形成半封闭腔室,结合隔膜与肺囊壁形成封闭小腔室。在这11个物种中,肺较发达的个体,其皮肤结构中黏液腺的数量就会相对较少,组织形态学特征表现出与环境适应性关系较大,而受到系统发育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白海豚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的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了对海洋生活的适应,包括气道加强、丰富的弹性纤维组织、括约肌系统及肺泡隔两侧的双毛细血管床等,探讨了中华白海豚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机制,同时与鲸目其他物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榆林沙蜥的生态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榆林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dis)是毛乌素沙漠南部,榆林地区的优势种。当地群众叫“沙虎“、“沙和尚”。1983年6—10月,笔者在神木、榆林、定边等县调查时,釆到榆林沙蜥标本771号,对它的栖境、洞穴、气候(光照、温度、风)对它活动的影响、光照与它体色变化的关系以及种群组成等观测资料,现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LIR)、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Tau LIR),各组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活性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LIR后肺组织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细胞损伤,光镜下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泡腔中有大量蛋白渗出物,电镜下可见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松解;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升高;肺组织活性氧及MDA含量增加.提前给予外源性牛磺酸可使肺组织损伤变化减轻.结论:牛磺酸对大鼠LIR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抗氧化,保护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腹锦鸡肺的组织结构与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红腹锦鸡(Chroysolophus pictus)肺的微细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特征,为呼吸生物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用组织学方法和微血管铸型技术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研究了红腹锦鸡肺的组织结构与微血管构筑情况。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肺主要由各级支气管构成,从三级支气管上呈辅射状分出许多呼吸毛细管(微气管),并相互吻合成网状,呼吸毛细管外面包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红腹锦鸡肺毛细血管垂直围绕在各微气管外,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的立体微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径4.5~7.0μm,微气管直径11~50μm。并对肺微血管构筑情况与呼吸效率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功能单位,但对其发生、发育及调节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为克隆调节肺泡发生的新基因,我们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以与肺泡发生密切相关的原始肺泡期和肺泡期的小鼠肺为材料,分别相对于肺泡成熟期鼠肺组织构建了两个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118个肺泡发生的上游因子。这些基因涉及机体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的多个方面。如可增加内皮细胞渗透性而参与肺血管系统的发生和重建的瞬时受体蛋白(TRPC4),通过刺激平滑肌生长促进肺泡壁毛细血管的发育凝集素(Lgalsl)等。特别是神经元蛋白3.1(亦称P311),因其同时特异表达于原始肺泡期和肺泡期而引起我们的注意。实时PCR进一步显示,P311表达于肺发育的全过程,但表达高峰仅出现于肺泡发育相关阶段,而在成熟肺组织中降至最低点。提示P311可能与肺泡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藏山羊(Capra hircus)与藏绵羊(Ovis aries)在高原低氧环境中肺组织结构的差异,采用Gomori醛品红染色及H.E染色对藏山羊和藏绵羊肺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与藏绵羊肺被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 > 0.05),但肺被膜中弹力纤维藏山羊显著多于藏绵羊(P < 0.05)。肺泡面积藏山羊与藏绵羊无显著差异(P > 0.05),但肺泡隔宽度和肺泡隔中毛细血管的数量藏山羊显著高于藏绵羊(P < 0.05)。肺细支气管黏膜皱襞厚度藏山羊与藏绵羊无显著差异(P > 0.05),但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藏山羊显著高于藏绵羊,细支气管黏膜上皮1 mm2中杯状细胞数量藏山羊显著高于藏绵羊(P < 0.05)。外径小于100 μm的肺微动脉中,藏山羊血管平滑肌占外径百分比显著高于藏绵羊(P < 0.05),而当外径大于100 μm时,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