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正二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蒙花苷(5)、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野马追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考察野马追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法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记录灌胃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7、8 h大鼠的体温变化,绘制体温曲线;测定8 h大鼠肝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含量。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体温呈明显三相热变化趋势,在造模后4 h出现升温峰值(1.97℃),8 h后体温恢复正常;野马追醇提物显著地降低了大鼠体温峰值;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p 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主要为乙酸乙酯部位(IC_(50)=6. 96±0. 82 mg/L)和正丁醇部位(IC_(50)=5. 27±0. 26 mg/L),且显著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_(50)=2840. 61±6. 44 mg/L)(P 0. 05)。从蒲桃枝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3)、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4)、5,4'-二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酮(5)、对羟基苯甲醛(6)、槲皮苷(7)、鞣花酸(8)、丁香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腺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2~5和7~8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并筛选出敏感检测指标。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9组以气管内滴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造模8、12、24、36、48、72、96、120 h后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12h造模组与空白组的BALF中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结果:造模后BALF中的TNF-α、IL-6的浓度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且均在24 h达到峰值(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也逐渐加重,12 h已出现明显的肺泡损伤、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12 h模型组BALF中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气管内滴注LPS 8 mg/kg,12 h后即可建立ALI模型,可通过检测BALF中的TNF-α、IL-6浓度及肺组织的病变程度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相似文献   

6.
虎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虎尾草Lysimachia barystachys地上部分中分得8个已知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金丝桃苷(3)、芦丁(4)、3,5,7,3',4'-五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5),3,5,7,3',4'-五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3,5,7,4'-四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7),3,5,7,4'-四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8).这些化合物除3,4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海南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3,3'-(3-hydroxypropane-1,2-diyl)diphenol(1)、guaiacy lacetone(2)、6-羟基-2-(4'-羟基-2-苯乙基)色酮(3)、6-羟基-2-(2-羟基-2-苯乙基)色酮(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5)和5α,6β,7α,8β-四羟基-2-(4'-甲氧基-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观察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活化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芒果苷在抗高血压病慢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全自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进行尾动脉收缩压测定;采用细胞计数板进行全血白细胞计数;采用趋化实验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给药前后3个时间点的模型组血压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芒果苷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压有所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果苷高剂量可明显降低模型组全血白细胞总数(P0.05);芒果苷高、低剂量可明显降低模型组单核细胞趋化数(P0.05);芒果苷各剂量均可明显降低模型组MCP-1含量(P0.05);芒果苷低剂量可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TNF-a含量(P0.05),芒果苷中、低剂量均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IL-10含量(P0.01)。结果表明SHR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芒果苷对SHR没有明显的降压药效,但有明显的抗炎药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单核细胞的活化,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蒲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3)、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5)、香蒲新苷(6)、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7)、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8)、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9)、stigmastan-3,6-dione(10)、胡萝卜苷-6'-棕榈酸酯(11)、胡萝卜苷-6'-二十烷酸酯(12)、尿囊素(13)、6-氨基嘌呤(14)、次黄嘌呤(15)、尿嘧啶(16)、硬脂酸(17)、十二烷酸(18)、香草酸(19)、二十九烷二醇-6,8(20)、二十九烷二醇-6,10(21)、二十九烷二醇-6,21(22)、二十六烷醇-1(23)、十六烷醇-1(24)、二十五烷(25)、单棕榈酸甘油酯(26)。其中,化合物11、12、13、18、23、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小鼠肝部分切除模型是在经典的大鼠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鼠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快速、可靠、重复性高的小鼠模型得以建立。因为成本较低,且存在大量为研究肝切除后肝再生的转基因小鼠,小鼠已经成为研究肝再生的重要动物模型。肝再生的调控相当复杂,且不是由单一因素控制的,因此需要多种类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肝切除后肝再生研究来明确各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与机制。通过小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研究,目前已证实的参与调控肝再生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有: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去甲肾上腺素(NE)、卵泡抑素(F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柱色谱方法,对金铁锁地上部分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ESI-MS,NMR光谱分析法,分别鉴定为麦芽酚(1),尼克酰胺(2),尿嘧啶核苷(3),2'-脱氧尿苷(4),胸嘧啶核苷(5),2'-脱氧胸苷(6),尿嘧啶(7),1-O-(4-羟甲基苯基)α-L-吡喃鼠李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川牛膝甾酮(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从艾纳香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1),柽柳黄素(2),3,3'-二甲氧基槲皮素(3),7,4'-二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2α,3β)-二氢鼠李素(5),艾纳香素(6),sterubin(7),enodicytol(8),二氢槲皮素(9)。化合物3、5、8为首次从艾纳香中分离得到。分别用DPPH法和PNPG法筛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5~9表现出强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3、5、9表现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结果为艾纳香的品质评价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宝藿苷I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非用药组(B)、模型+宝藿苷I组(C)、模型+淫羊藿苷组(D),每组18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模型成功6h后给予C组宝藿苷I,D组淫羊藿苷干预,A、B组给与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在24、72、168h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1)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气管切开后B组大鼠肺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肺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且D组在24、168h均明显轻于C组(P<0.05)。D组在168h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与24h比较P<0.01)。(2)肺泡灌洗液IL-6、TNF-α含量: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在三个时段均明显高于A组(P<0.05)。用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干预后,C、D组IL-6、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B组(P<0.05);且C、D组组内IL-6和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24h(P<0.05);D组与C组相比,IL-6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TNF-α在72h、168h均明显低于C(P<0.05)。结论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肺部炎症有一定疗效,其机制与抑制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有关,且淫羊藿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双版纳傣药痹通剂的配方植物文殊兰的叶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以及抗炎活性研究。通过色谱柱分离纯化,从文殊兰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7,4'-二羟基黄烷(1)、7,4'-二羟基-8-甲基黄烷(2)、杜鹃素(3)、stigmast-4-ene-3β,6β-diol(4)、byzantionoside B(5)、daucosterol+stigmasterol-3-O-glucopyranoside(6)、(6R,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7)、5-hydroxy-6,7-methylenedioxy-2-methylchromone(8)、正丁基吡喃果糖苷(9)、豆甾醇(10)、豆甾醇苷(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文殊兰叶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NO抑制活性,即显著的抗炎活性,本次实验分离得到的化合物7,4'-二羟基-8-甲基黄烷(2)和杜鹃素(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十齿花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3,3'-二甲氧基鞣酸-4'-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3,3'-二甲氧基鞣酸-4'-葡萄糖苷(3)、isolariciresinol-9-O-α-L-arabinopyranoside(4)、对苯二酚(5)、对羟基苯甲酸(6)、α-hydroxy-(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7)、6-O-methyldhurrin(8)、3,3',4',5,7-五羟基黄烷(9)、对羟基苯甲醛(10)、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11)。其中化合物2、4、6~11为该种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6.
研究槐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利用硅胶柱、ODS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槐角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槐角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1)、山萘酚(2)、鸢尾苷(3)、芒柄花苷(4)、α-鼠李异洋槐素(5)、鹰嘴豆芽素A-7-O-β-D-葡萄糖苷(6)、南酸枣苷(7)、thevetiaflavon(8)、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苷(11)、山萘酚-3-O-β-D-槐糖苷(12)、染料木素-7,4'-双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β-D-槐糖苷(14)、山萘酚-3-O-β-D-槐糖-7-O-α-L-鼠李糖苷(15)。其中化合物6~1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骨质疏松体外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除化合物7和1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拟白蘑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等真菌拟白蘑(Tricholomopsis rutalis)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软脂酸甲酯(1)、软脂酸(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和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O-葡萄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白蘑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猴头菌(Hercium erinaceus)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D-赤藓糖醇(1)、D-阿拉伯糖醇(2)、1-O-β-D-吡哺葡萄糖基-(2S,4E,8E,2'R)-2-N-(2'-羟基十六烷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3)、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4)、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5)、硬脂酸(6)、油酸(7)、hericenone F(8)、hericenone C (9)、hericenone E(10)和hericene A(11).研究结果表明,hericenones型酚类物质在猴头菌子实体中含量丰富,化合物3是从猴头菌子实体中首次分离得到的脑酰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对显脉獐牙菜(Swertia nervosa)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UV、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鉴定其结构。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2)、5,7,3',4'-四羟基黄酮(3)、3,5,7,3',4'-四羟基黄酮(4)、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酮(5)、獐牙菜苦苷(6)、当药苦酯苷(7)、羟基当药苦酯苷(8)、齐墩果酸(9)、胡萝卜苷(10),化合物3~5、7、8和10为首次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仙茅苷丙——仙茅根茎的新酚苷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仙茅(CurculigoorchioidesGaertn.)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curculigoside(1)、curculigosideB(2)、curculigosideC(3)和2,6-dimethoxylbenzoicacid(4)。其中,化合物3为一个新的酚苷类成分,命名为仙毛苷丙,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为5-羟基-2-O-b-D-吡喃葡萄糖基苄基-3'-羟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