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7,42(4):32-32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一项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中.又发现了约120种基因的变异与癌症有关。这一发现使已知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从350种增加到约470种。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8,(8):6-6
毛色雪白的马常被赋予纯洁、神圣的内涵,然而,科学家研究称白马实为变异马种,它们的毛色是由于体内携带一种变异基因促使马衰老,以至华发早生。约每10匹马中有1匹马携带变异基因,携带这种基因的马出生时,毛色是棕色、褐色或黑色,随着年龄增长,毛色在6年之内渐渐变为白色。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和地域分布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河南省7个试验基点的10个小麦基因型籽粒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对不同基因型氨基酸含量差异及其地域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不仅存在基因型的差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明显大于基因型,约为基因型间变异的1.5倍。不同试点所对应的气候分布、土壤类型与氨基酸含量变异有较大的吻合程度,表现出随湿润条件增加,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逐渐下降,而非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与人体代谢关系密切的赖氨酸化学记分较 低,且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有70属,约1750种,广布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和寒带。我国有31属372种,分布全国。该科部分种为观赏植物,药用的近50种。关于石竹科植物的染色体研究,国外报道较多,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从已报道的资料来看,该科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很大。因此,对该科植物进行较系统的染色体研究,探明该科染色体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解释生产力的变异需要考虑群落间植物高度的种内变异 已有研究表明,种内性状变异在群落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关于种内性状变异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仍然知之甚少。我们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进行了为期4年的功能群去 除实验,以研究植物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变异对生产力的相对重要性。将75个控制群落内的株高总 变异分为种间变异(TVinter)和种内变异(ITVwithin),将群落间的群落加权平均高度分解为固定群落加权平 均值(CWMfixed)和群落间种内变异(ITVamong)。我们通过广义加性混合模型、模型筛选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性状变异(即TVinter、ITVwithin、CWMfixed和ITVamong)如何间接介导功能群去除后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群去除不仅会直接引起生产力变化,同时还会通过改变种间和种内株高变异间接影响生产力(即CWMfixed和ITVamong)。“选择效应”和“避荫综合征”都可能导致更高的CWMfixed和ITVamong,从而起到调节生产力的作用。该研究结果说明,只考虑种间变异可能会低估植物群落功能结构在驱动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DNA条形码是一项利用短的、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有效识别和鉴定的新技术。菊科橐吾属约140种,是典型的高山植物,种间杂交频繁,形态变异复杂,从形态学方面鉴定近缘种较为困难。本研究选取4个DNA核心条形码片段(ITS,matK,psb A-trnH和rbcL),对橐吾属35种144个个体进行条形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matK,psbA-trnH和rbcL在种内和种间变异都很小,对橐吾属的物种鉴定率极低;ITS在种间变异率相对较大,物种鉴定率为60%。而各片段联合后的物种鉴定率并未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4个功能性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结合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在种内和种间尺度的变异程度和相对贡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零模型方法探讨驱动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构建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1) LDMC,LT,SLA和WD这4个性状在种内和种间水平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但种内变异亦不容忽略。(2)零模型检验表明,将种内变异纳入考虑的环境过滤检测得到改善,基于个体性状值的尺度考虑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是必要的。(3)对于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环境过滤作用确实是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机制,与相似性限制作用和随机作用共同塑造了以青冈为优势物种的群落构建。  相似文献   

8.
植物物候学主要研究植物的生活史事件发生时间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物候作为植物重要的功能性状,却未见有在群落水平上将植物物候变异和群落结构特征(多度)联系起来探究植物物候变异规律的报道.为了探索物候性状的种间种内变异规律,2012年4月~2015年8月在中国东部地区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hm~2大样地(GTS;29°10′19.4″~29°17′41.4″N,118°03′49.7″~118°11′12.2″E)内,对106种植物的物候进行连续观测,用标准差定性分析物候的种间和种内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开花物候的气候因子为降水,群落开花高峰集中在5月,结实成熟高峰集中在10月.群落结实物候种间差异小于开花物候,其中结实物候种间差异为41天,开花物候种间差异为52天;群落水平植物开花和结实物候的种内变异小于种间;大部分物种开花物候的种内变异小于结实物候.本研究首次探讨了物候期种内变异系数和物种多度的关系,也是首次研究物候种内变异系数与物候期早晚的关系,发现群落物候种内变异与物种的多度不相关,群落开花物候种内变异与物候期的关系不显著,群落结实物候的种内变异和物候期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物候期早的结实物候种内变异大,物候期晚的结实物候种内变异小.将植物物候变异和群落结构特征(多度)联系起来探究植物物候变异规律,有利于理解物候的改变是怎样影响物种的相互作用和适合度,这对于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理解植物性状变异及物种分化和群落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解析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构建和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及权衡策略。以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地为对象,研究围封和放牧草地物种多种功能性状(植株高度、根系长度、叶面积、根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地上干物质含量、根系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比根长和根冠比)变异特征及其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退化草地物种种间性状变异明显高于种内变异,种间性状变异对总体变异的贡献率占比高达70.2%~95.1%,而种内变异仅为4.9%~29.8%,但群落构建中物种的种内变异仍不可忽视。放牧草地物种种间性状变异低于围封草地,且放牧草地种内变异增加而种间变异减小。放牧导致不耐牧的优良禾本科牧草叶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下降而比根长增加,但耐牧的杂类草则通过增加叶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并降低比根长来提高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退化草地对放牧响应较为敏感的功能性状有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比根长和比叶面积。植物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自身及彼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放牧会增强根系性状的协同效应而减弱叶片性状的协同效应。说明放牧会驱动植物个体和种群功能性状权衡策略发生改变,进而起到调控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菌株JS-5自交S1代单卵孢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其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亲本菌株JS-5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连续4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稳定遗传,而该菌株的自交S1代的约2/3单卵孢株的上述性状在其单拘无性后代中发生分离,且上述性状的分离在无性单孢后代中至少可连续保持3~4代。本研究结果提示,苎麻疫霉有性生殖导致上述性状的变异,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外,有性生殖还诱导产生了一种新的机制参与上述性状遗传与变异的调控。本研究还观察到供试菌株及其后代所产生的游动孢子绝大多数细胞内只含有1个细胞核,表明上述机制与异核现象无关。有性生殖导致生物学性状在随后的无性后代中发生持续变异可能是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相似文献   

12.
雌雄同花植物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变异现象。这一变异往往由于引起了固有繁殖方式的破坏,及需要可育的正常类型与之传粉才能继续产生后代,因而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不易形成固定的变异类型。但在人工培育下,可以使这一变异成为稳定遗传的特性而应用于杂种优势的研究中。雄性不育问题国内外在玉米、高粱等作物中已有较广泛的研究,并已转入应用阶段,关于小麦雄性不育方面国外有一些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流域鲫鱼的种群变异和生态资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流域的鲫鱼,是渔获物中的主要粗成之一,约占总产量的20%。黑龙江流域的水利枢纽建成后,它将成为水库中的主要养殖对象,因此,调查研究鲫鱼的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变异,对于今后的渔业利用是有很大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菌株JS-5自交S1代单卵孢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其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亲本菌株JS-5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连续4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稳定遗传,而该菌株的自交S1代的约2/3单卵孢株的上述性状在其单拘无性后代中发生分离,且上述性状的分离在无性单孢后代中至少可连续保持3~4代。本研究结果提示,苎麻疫霉有性生殖导致上述性状的变异,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外,有性生殖还诱导产生了一种新的机制参与上述性状遗传与变异的调控。本研究还观察到供试菌株及其后代所产生的游动孢子绝大多数细胞内只含有1个细胞核,表明上述机制与异核现象无关。有性生殖导致生物学性状在随后的无性后代中发生持续变异可能是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07,42(5):29-29
研究人员找到一个基因的特有变异,该变异看起来使某些个体易患肥胖症,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风险因子。研究人员说,虽然这个变异与不太大的体重增加有关。但是在一个已经高体重的人群中,它能导致肥胖症。文章作者之一Andrew Hattersley强调指出.这些发现不意味着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作用不重要。Hattersley教授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由各个年龄的38759人参加的13项研究,研究表明个基因的常见变异与增加的体质指数有一致的关联,将个体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了67%。在他们分析的群体中,约16%的成年人有这个基因变异的2个拷贝,他们的体重比没有该变异基因拷贝的人平均高出约3奴。  相似文献   

16.
中国5种珍稀绢蝶非损伤性取样的mtDNA序列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非损伤性取样DNA测序技术测定了4种来自云南白马雪山和1种来自新疆天山的5种珍稀绢蝶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DNA序列。在获得的433bp的序列中,A+T约占754%,其中4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924%)。DNA一级序列数据显示,该5种绢蝶间DNA序列变异丰富。PAUP3.1.1(简约法)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5个种绢蝶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爱珂绢蝶(Parnassiusacco)和巴裔绢蝶(Parnassiusbaileyi)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apollo)、珍珠绢蝶(Parnassiusorlears)和西猴绢蝶(Parnassiussimo)3种绢蝶均为相对独立的一支,其中西猴绢蝶分化较早,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小檗科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全世界约有23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北温带,我国约有15种;湖北省分布10种,是全国淫羊藿属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由于该属植物外部形态比较相似,有些种类叶形变异较大,而且种与种之间还有交叉重叠,这无疑给种的分类鉴定带来一些困难。我们试图通过研究花粉形态特征,来探讨种间的区别。有关淫羊藿属植物中个别种类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省地道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为材料,探讨当归品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和气候特征。基于当归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其品质变异规律,并结合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研究品质变异的主要气候成因。结果显示,根据当归5种化学成分总含量可分为甘肃-云南高含量区和四川-湖北低含量区,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是造成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3种主要化学成分。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且4-10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呈强负相关,5-9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阿魏酸呈强负相关,说明花果期适当的低温、低湿有利于当归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的积累。研究结果解释了云南和甘肃低热量区当归品质相似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 不同繁育系统的榕树(Ficus spp.)的进化问题引起生物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前人通过对不同繁育系统榕树雌花的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和繁殖率的比较, 推测榕树的雌雄异株是由雌雄同株进化而来的。为验证这一推论, 选取雌雄同株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和钝叶榕(F. curtipes)以及雌雄异株的斜叶榕(F. tinctoria)和鸡嗉子榕(F. semicordata), 进行了雌花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繁殖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1)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Eupristina sp.)的产卵器长度, 显著长于两种雌雄异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Liporrhopalum gibbosaeCeratosolen gravelyi)产卵器的长度, 且雌雄同株榕树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雌雄异株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 2)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 且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 两种雌雄异株榕树花序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双峰分布, 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也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变异; 3)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能到达雌花子房的比例更高, 可更有效地产生瘿花, 而雌雄异株榕树产生种子的优势更强。研究表明: 在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花序雌花花柱分布方面, 雌雄异株榕树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在繁殖率方面没有绝对优势。因此, 前人从雌花花柱分布及繁殖率比较而做出榕树进化的推测并不正确。要真正解决榕树的进化问题, 需要多学科、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很早就发现DNA拷贝数变异与特定染色体重组和基因组异常相关这一现象,但最近才知道它与疾病的相关联系。我们对拷贝数变异的原理、最新研究方法,及其与复杂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等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拷贝数变异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拷贝数变异未来的研究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