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2005年以来定期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状况,根据调查和反馈的结果不断改进干预措施。积极使用计算机网络和HIS的后台管理进行干预,同时将查出问题反馈给手术医生等一系列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连年的综合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使用率从51.19%上升到97.33%,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合格率从25.03%上升到79.68%,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平均天数I类手术从5.49天下降到1.72天,II类手术从6.29下降到3.79天。结论 多部门联动、综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 目的 分析和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研究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降低至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至4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至42.48;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降低至32.1﹪。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并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结论 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能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0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历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 <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的2010—2012为研究时间,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金额及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率、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64.4%和4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3.3、58.2和37.9,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费总额比例分别为21.9%、16.2%和11.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分别为95.5%、91.0%和50.3%,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分别为11.0%、27.2%和42.0%。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政干预对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6月对全院手术科室进行行政干预,具体做法: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一把手、医院与手术科室主任、科室主任与科室执业医生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医院配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其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由医务科牵头与院感染科、药剂科、质控科联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实施目标奖罚,责任到科室主任和临床医生。然后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前)和2011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病历各210份,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通知对42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政干预前(2010年7月~12月)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3.81%(176/210),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69.52%,大于7天者占6.67%;行政干预后(2011年7月~12月)210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3/210),显著低于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P<0.05),围术期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16.67%,没有1例患者用药超过7天,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较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显著缩短(P<0.05)。结论:有效的行政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所属医院2008—2011年洁净手术部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出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洁净手术部检查资料,了解所属医院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改善情况,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策略。结果 通过检查,为医院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尚未对手术室洁净级别造成影响,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仍需高度重视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监测,制订健全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手术的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9.
???????? 目的 通过对所属医院2011—2012年病房医疗质量专项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对所属医院病房医疗质量检查资料,了解所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结果 通过检查对所属医院医疗质量进行了一次检验,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求医院对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所有内容都做到无懈可击是有困难的,帮助医院发现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发现的问题,使所属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至2011年12月病例1680份,抽取甲状腺/乳腺/疝气/闭合性骨折I类切口手术病历100份,分析治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送检率、DDDs、DUI及I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理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为68.50%、49.8DDD;治理后分别为56.2%、37.8DDD,显著降低(P<0.05)。治理前有四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治理后有两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磺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理后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略为下降,疗程符合率、用药合理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基本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工作方案》要求。但在某些方面,如I类切口使用率、疗程、用药选择上需要持续改进,应加强对I类切口的监管力度,以确保用药的经济、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于绩效的临床医师薪酬分配办法和适当拉开薪酬差距是否能有效提升医院的绩效水平。方法 采用变异系数衡量临床医师的薪酬差距,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评估医院的绩效提升水平。结果 外科医师薪酬差距拉开幅度最大,其余依次为儿科、内科和医技科,2006—2010年医院绩效优于对照医院。结论 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基于绩效适当拉开薪酬差距,激发临床医师的积极性,增强医疗团队活力,提高绩效水平,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综合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诊疗的过程质量。 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浦东新区7所区属公立综合医院随机抽取的151份CAP病案进行评价。 结果 浦东新区区属公立综合性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诊疗基本符合我国卫生和计生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的要求;但在检查规范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三级医院、北区二级医院和南区二级医院表现不一。 结论 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改进检查和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经统计学检验,说明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它能准确、高效、有效地协助管理部门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院见习医学生专业适应性对学业倦怠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公立医院见习医学生专业适应性对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机制,为医院临床实习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355份,采用多元阶层回归分析法检验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专业认同影响医院见习医学生专业适应性;高水平的专业学习动力能够降低见习医学生的情绪耗竭(β= -0.211,P<0.01)、玩世不恭(β= -0.316,P<0.01),提升他们的专业效能感(β=0.152,P<0.01);高水平的主动适应行为能够降低见习医学生的情绪耗竭(β=-0.159,P<0.01)、玩世不恭(β=-0.225,P<0.01),并提升他们的专业效能感(β=0.393,P<0.01)。结论 研究提出了3种心理解释机制。积极帮助医院见习医学生适应专业学习将有益于缓解他们的学业倦怠,进而促进他们在医院临床见习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2%降低至0.9%。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合理控制肿瘤病人住院费用提供量化的评价依据及有意义的参考。 方法运用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有并发症、是否使用医保、是否化疗、是否放疗、是否手术对住院费用都有显著影响。结论 应有效降低住院天数,开展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切实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对《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执行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省级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能基本满足该院临床治疗需求;对门诊医保患者费用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住院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对不同疾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一。结论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用药考核制度,需加强中高档药物使用的监管,并增加相应的适应症限制,应考虑将临床治疗可供选择、药价适应的药品纳入目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皮肤科肿物切除门诊手术流程管理的问题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评估与改进。结果 准确分析出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存在的术后照护模式不当、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及门诊挂号流程复杂等问题,并针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术后复诊流程标示、完善门诊挂号方式及流程等建议。结论FMEA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的管理中,确保门诊手术流程的规范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对合理用药和医疗质量效果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8月住院的适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等19个病种1 3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未曾实施临床路径的患上述同样疾病的1 05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总费、药物总费、抗生素费、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药物品种数( ±s)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总费/住院总费、抗生素费/药物总费、抗生素费/住院总费( ±s)在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14日或31日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1.32%、1.03%、0.22%,对照组则分别为2.56%、1.52%、0.4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有效地监控及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病历质量缺陷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1 862份,组织4名专家审查病历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 共发生落实制度方面的缺陷110例次,诊疗质量缺陷198例次,病历书写质量缺陷3 106例次。结论 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内涵质量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环节质量控制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