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2009年抗菌药物用药强度。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100人天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为88.32。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其他β内酰胺类和头孢呋辛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位于各类别及各品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前3位。各科室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中位数为78.37,泌尿外科、普外二科和腔镜外科位于前3位。结论 医院可能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 目的 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2005年以来定期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状况,根据调查和反馈的结果不断改进干预措施。积极使用计算机网络和HIS的后台管理进行干预,同时将查出问题反馈给手术医生等一系列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连年的综合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使用率从51.19%上升到97.33%,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合格率从25.03%上升到79.68%,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平均天数I类手术从5.49天下降到1.72天,II类手术从6.29下降到3.79天。结论 多部门联动、综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 目的 分析和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研究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降低至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至4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至42.48;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降低至32.1﹪。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0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历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 <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某综合性医院在实施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累计AUD值,大环内酯类等药物AUD明显下降,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和不同管理级别抗菌药物AUD均下降。但还存在用药集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UD下降不明显等问题。结论 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AUD,但与卫生行政部门标准仍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经统计学检验,说明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它能准确、高效、有效地协助管理部门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的2010—2012为研究时间,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金额及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率、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64.4%和4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3.3、58.2和37.9,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费总额比例分别为21.9%、16.2%和11.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分别为95.5%、91.0%和50.3%,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分别为11.0%、27.2%和42.0%。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并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结论 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能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高血压门诊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8家医疗机构,对选定医疗机构2014年5月和11月的高血压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药品种数为2.24种,基本药物使用率86.43%,平均每张处方基本药物种数1.94种,基药处方占比77.66%,注射剂使用率2.43%,平均药费198.54元。结论 上海市高血压门诊处方总体情况较为合理,二三级医疗机构需注重基本药物的使用,控制高血压门诊处方药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