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国外公众健康信息学研究的年代分布特点、核心期刊、重要作者和研究热点,探索国外公众健康信息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国内公众健康信息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利用TDA、Excel等工具,从时间、期刊和作者分布三方面对SCIE数据库收录的公众健康信息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时空维度分析,再进行关键词和高频被引文献分析。从发文量来看国外公众健康信息学研究的发展比较平缓,核心期刊包括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与国际医学信息学杂志,重要作者有Eysenbach Gunther、Keselman Alla等。1994~2013年公众健康信息学研究热点包括基本问题、卫生系统和个人健康记录、健康传播和患者教育以及医学信息学相关学科。高频被引文献内容涵盖公众健康信息学科,公众健康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个人健康记录,互联网对公众健康行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机构建设和科学研究两个角度分析国内医院转化医学发展现状。机构建设方面,美国转化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多为大学,组织架构较完善。但国内的依托单位多为医院或临床中心,较为分散,多为自发成立,缺乏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难以形成比较高效的转化医学研究体系。但机构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转化研究成果的增多。国内转化医学研究多为从基础医学的角度探索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干预措施,如将实验室技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应用生物技术等和临床问题的整合,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病、内分泌与代谢病、消化系与腹部疾病等临床领域的转化研究受到了国内较多的关注。最后提出国内医院转化医学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当前甲型流感暴发的疾病控制过程中,医学信息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多种信息学数据库来源的最新资料,在介绍甲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的同时,对本次甲型流感病毒的来源、进化、传播和预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结合信息学分析的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突出介绍和评论了医学信息学在疾病控制中的前景和潜力,希望能有助于多种相关学科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4.
郭孟配  肖扬  边银丙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799-3809
病害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缺少对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的直观了解。从201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食用菌病害论文入手,对论文数量、发文期刊、被引率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的研究概况。此外,对相关论文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明确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研究的热点。分析显示,绿霉病、褐斑病、蛛网病、病毒感染、湿泡病和软腐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6类食用菌病害,干泡病的关注度日趋减少,而蛛网病侵染的食用菌种类持续增加。结合历史发文动态研究了食用菌病害的发生趋势,并认为环境有害微生物检测、消毒剂筛选和食用菌土传真菌病害防控将是未来食用菌病害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Lu RS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289-291
陆如山教授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名誉所长、卫生部国际卫生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顾问,曾致力创建我国的放射医学研究基地,担任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在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时,为国际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作为我国医学信息工作的牵头人,指导和协调全国医学信息工作,积极组建并参与中国医学信息网络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库等医学信息领域的基础建设,在放射医学和医学信息学方面发表论文近百篇。陆教授服从大局,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陈铭 《生物信息学》2004,2(2):29-3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不断积累的巨量的生物学数据和快速发展的信息学技术,给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对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分别就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作了区别讨论,分析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情况和差距。针对我国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信息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中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发展研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了解生物信息学在国内外的研究态势,以CNKI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中生物信息学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R语言编程工具,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归纳了国内外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生物信息学研究均处于高速发展期,文献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国内外研究热点均聚焦在基因挖掘、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miRNA分析等,但国内偏向于理论研究,而国际更注重其在疾病治疗、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娜  刘茜  詹立坤  郭先华 《生态科学》2023,42(1):172-180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空心化”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必要深入开展乡村聚落领域的研究。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外乡村聚落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变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并将国内已发表的论文结合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进行多学科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的研究更注重乡村聚落发展的内生增长机理、乡村建设中无序发展的问题; 2)国内的发展趋势集中在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乡村振兴等视角; 3)国外该领域的文章数量、突变词数量比国内少,研究热点比国内更多元化,也更注重农村与城市的耦合研究; 4)在乡村聚落领域,农业经济学、地理学的研究较多;景观生态学是以后的研究趋势;在人文学科视角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研究结果对跟踪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利于乡村聚落的深入研究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珊瑚礁研究现状与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耕  常畅  于小茜  徐惠民 《生态学报》2019,39(3):1114-1123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海洋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热带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资源,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解当前国内外珊瑚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了珊瑚的相关研究。文章分别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期刊论文为国际和国内的数据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利用Excel按年份统计论文的发文数量,通过Bibexcel得出高频词共词矩阵,并用Ucinet和Netdraw得出共词网络可视化图谱。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为四大类,分析珊瑚相关研究趋势与热点。研究表明:①国际与国内的珊瑚研究除个别年份有所回落,均基本成逐年上升趋势,大致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国内的研究略迟于国际;②国际上对珊瑚的研究更倾向于探究珊瑚礁退化的原因,而国内则以提高珊瑚礁的造礁能力为研究热点;③通过共词分析得出,国际研究高频词中的coral reefs,corals,climate change,sedimentation,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研究热点;④通过聚类分析,国内外的珊瑚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珊瑚的环境因子、气候因子等几个方面,但国内外研究又各有侧重。总结得出,有关珊瑚、珊瑚礁研究在国内外均以珊瑚礁为重点,近年来和未来珊瑚礁研究注重于珊瑚礁修复或帮助珊瑚礁生态系统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0.
姜璐  余静 《生态学报》2021,41(18):7484-7491
牡蛎礁作为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具备水质净化、提供栖息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了解国内外牡蛎礁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别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国内外发文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及主题时间演变分析等,分析牡蛎礁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与国内牡蛎礁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国内研究增长速率低于国际研究;(2)牡蛎礁生态恢复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但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3)以外,国际上对牡蛎礁的研究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气候变化等,而国内主要倾向于从地质学角度进行研究;(4)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牡蛎礁研究新的热点,但国内对此关注较少。本研究将为了解当前国内外牡蛎礁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提供借鉴,并为我国牡蛎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政策制定、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情报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Evolution of living organism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volution of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s and its mechanisms. The functional ground of regulations is chemical signalization. As early as in unicellular organisms there is a set of signal mechanisms providing their life activity and orientation in space and time.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ways of chemical signalization followed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delivery pathways of chemical signal and development of mechanisms of its regulation. The mechanism of chemical regulation of the signal interaction is discuss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specialized system of transduction of signal from neuron to neuron, of effect of hormone on the epithelial cell and modulation of this effect. These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the fine and precise adaptation of chemical signalization underlying functioning of physiological systems and organs of the living org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