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雉类在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中国共分布有55种雉科鸟类,其中20种为中国特有鸟类。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地少人多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野生雉类分布区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在2009年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鸟类学会与世界雉类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雉类学术讨论会1989年10月9日—13日已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西德、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泰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位,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 10日上午在香山卧佛寺饭店举行了讨论会的开幕式,由世界雉类协会霍曼(K.Ho_  相似文献   

3.
中国濒危雉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世界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有12属27种.包括19个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世界受胁鸟类名录》(BirdLfe International,2000)列出的29种雉类中,中国有12种。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8,(10):62-63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的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拥有12属27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最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在2000年出版的世界受胁鸟类名录中,共列出29种雉类,其中中国12种,占41.4%。在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世界雉类保护行动计划》中,共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应优先支持的25个项目,  相似文献   

5.
我国雉类种数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堪称雉类王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雉类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此,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89年10月9-29日举办了“中国珍稀雉类图片展览”。展出的照片大多是我国鸟类学工作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雉类协会(The World Pheasant Association)创立于1975年,会址设在英国的沙萨克斯(Sussex),会长詹、德拉科(J.Delacour)。 在1975午9月15日协会成立大会上,德拉科博士说,全世界大多数狩猎鸟类(雉类)正处于极为危险的绝灭边缘。由于人类进入到它们的栖息地深处,危害甚至完全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雉类常出没的地方,由于政治斗争,或没有保护法令和它种原因,没有对雉类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许多  相似文献   

7.
据Delacour(1951)全世界共有雉类16属48种,我国就有12属(占全世界总属数75%)、26种(占55%)。我国雉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一)雉类现状令人忧虑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附录中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列入保护名录的雉科鸟类有25种,占我国雉科鸟类总种数96.2%,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占53.8%,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占,42.3%;世界鸟类“红皮书”(1982)上列举世界濒危雉类14种中,中国有九种,占全世界濒危总种数64.3%。上述数字表明我国雉类中的大多数已处于濒危状态,急待保护。雉类数量日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森林是雉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是栖息、繁衍生息的场所。如我国极为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  相似文献   

8.
1984年3—6月和1985年3—6月,作者在四川省北川县对雪鹑、淡腹雪鸡、雉鹑、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勺鸡和红腹锦鸡等八种雉类的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结果如下。雪鹑(Lerwa lerwa callipygia)当地名石窖鸡,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上,常见单只停息于陡岩边缘,受惊后立即向下滑翔。叫声响亮。繁殖在五、六月间。雏鸟孵出后呈家族活动。曾见一对成鸟和二只雏鸟在草甸上行走。发现险情后,成鸟即疾走逃离,雏鸟迅速向土洞中隐蔽。雏鸟羽色以灰色为主。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henrici)生活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五月底至六月…  相似文献   

9.
物种分布信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物种访查数据和气候数据,采用基于物种生境偏好、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构建的生态位模型,综合考虑物种出现点和环境变量,预测了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模型对4种雉类的预测均达到较好效果;白尾梢虹雉、血雉、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总面积分别为6 432 km^2、8 464 km^2、9 573 km^2和13 691 km^2,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面积大于白尾梢虹雉和血雉,但后两者具有更多的高质量生境。高黎贡山北段是4种雉类潜在生境的重叠区,为高黎贡山雉类保护的优先区域,尤其是白尾梢虹雉,建议加大该区域的雉类调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Liu P  Huang XF  Gu SS  Lu CH 《动物学研究》2012,33(2):170-176
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白鹇、勺鸡和灰胸竹鸡4种雉类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388个样方,选取了与这四种雉类栖息地相关的17个生态因子进行观测和测量。结果显示,4种雉类均偏好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阳坡或半阴半阳坡的生境。Kruskal-Wallistest检验表明,4种雉类在海拔、坡度、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数量、灌木高度、草本盖度、草本种类、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和水源距离11个生态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乔木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典则判别函数图显示,4种雉类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又有比较明显的差异。逐步判别表明在区分4种雉类生境选择差异方面有一系列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海拔、草本数量、灌木高度、水源距离、灌木盖度、乔木盖度、坡度、落叶层盖度、灌木数量、草本盖度。由这10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4种雉类生境选择差异的正确区分率为74.7%。  相似文献   

11.
黑颈长尾雉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小华  赖月梅 《动物学报》1991,37(3):332-333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burmannicus)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据郑作新等(1978),吴名川(1984)报道,云南亚种在国内仅分布于桂、滇两省区。作者于1986年5月、1987年2—6月、1988年1、5、9—10月、1989年7月、1990年4、5月间在隆林县金钟山北坡对其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2013年9月,对桂西北地区民众的雉类资源保护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民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薄弱以及大量的人为猎捕是导致雉类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遏制雉类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急需实施相应保护措施,包括:重视和加强偏远山区民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和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野生动物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非法偷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的查处,通过法律手段来震慑各种偷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13.
血雉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封面照片)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血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及邻近的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地理位置大约在26°0′~39°2′N,84°0′~108°3′E之间.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血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和CITES公约附录Ⅱ(郑光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1998).血雉亚种分化众多,由于羽色变异较大,其种下分类一直比较混乱.学者们的观点不同,从9个亚种至14个亚种不等,横断山区很可能是其分化中心(郑作新,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1978).  相似文献   

14.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经有关部门批准,作者在四川白河保护区剖析了6只雉鹑(3(?)(?)3♀♀)和5只绿尾虹雉 (3(?)(?)2♀♀),统计了这两种鸡类的羽毛数。 统计结果:雉鹑5516—6592,绿尾虹雉为9061—10159。  相似文献   

16.
雉类换羽与产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生鸟类的繁殖工作中,一般为了多繁殖,往往采取尽量提高产卵数量的方法;不分时期地供给高价营养饲料的倾向也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认为野生雉类同家鸡一样,只要母鸡产卵,公鸡就有授精能力。这显然是忽视了野鸟与家禽的区别,是不符合野生鸟类的自然规律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在《中国珍稀濒危雉类笼养生物学》研究中,注意到繁殖种禽的产卵与受精率关系,现将1983年繁殖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4—1987年在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nycthemera)进行生态研究以及1986年5月起在海南岛坝王岭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 whiteheadi)、灰孔雀雉(Polyplcctron bicalcaratum)、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及原鸡(Gallug gallus jabouillei)等进行生态观察时试用诱饵定位观察的方法,均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从选点投食开始至雉类喙食成习而经常出现,快的只需2月(白鹇),慢的约6个月(孔雀雉)。通过诱饵定位观察,克服了在野外不易见到研宄对象的技术难题。白鹇是反应最敏捷的雉鸟之一,重  相似文献   

18.
周方林  姜雪松 《四川动物》2003,22(2):115-117
通过7年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对白羊自然保护区13种雉类的区系组成、在保护区的分布、生境、习性、种间关系、主要天敌及栖居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整理,将其分为4个栖居类型。通过野外和社区调查,发现保护区内的雉类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各种雉类的种群数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同域分布的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食物组成研究,旨在弄清这两种濒危雉类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的食谱以及它们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取食48种植物,血雉取食43种植物,两种雉类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1和3.35,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达0.598,有27种植物被两种雉类共同取食,且在各自食谱中所占比例甚高;较高的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表明两种雉类冬季食谱拓宽,并暗示这两种雉类在冬季可能存在食物竞争;食物种类和取食部位的分化是它们得以同域分布和长期共存的基础;结合这两种雉类的食谱特征和野外取食行为,提出它们冬季的取食策略假说,白尾梢虹雉采取以植物根为食和雪后向低海拔迁移寻求替代食物这两种策略来应对冬季食物不足,而血雉则采取集群游荡以扩大种群取食范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白冠长尾雉的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国的特产珍贵禽鸟之一。我们于1974年4月—1978年4月,在贵州各地对白冠长尾雉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栖息地 白冠长尾雉是一种林栖鸟类,生活多在海拔400—1,300米的山区。喜在靠近农田附近较为茂密的林中。多栖于由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