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螅为腔肠动物門、水螅虫綱中淡水水螅型动物。水螅的神经細胞分布于上皮肌細胞基部,这些神经细胞都具有神經突起,有的是两极神經細胞,有的則是多极神經細胞;各神經突起在中胶层中交织而构成神經网,因此水螅的神經系統叫作网状神经系;由于神經不集中,又称为散漫性神經系。  相似文献   

2.
水螅AChE和NPY类似物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常用于研究动物的神经系统,但迄今未见水螅AChE分布定位的相关报道。本文使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和亚甲基蓝活染方法,探索AChE、NPY类似物在水螅上的连续分布状态,对阳性标本进行内胚层、外胚层人工分离手术,并与亚甲基蓝染色结果进行比较。本文首次成功地在水螅上定位出AChE,展示了AChE、NPY类似物在水螅上的分布特点。AChE定位在水螅体柱和触手基部外胚层的近外表,呈网状结构,正常水螅上没有发现明显的阳性神经细胞,外胚层表面受损部位内有阳性神经细胞,我们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生理现象。成熟刺丝囊的刺针内有AChE 产物。NPY免疫组织化学反应(NPYIR)在水螅外胚层近外表处上均有分布,呈网状结构。垂唇和近基盘处NPYIR最强,NPYIR神经细胞仅存在于垂唇和近基盘处的外胚层基部。刺丝囊分化、发育初期NPYIR较强。随刺丝囊发育成熟而逐渐减弱。最后,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NPY、AChE来源于上皮细胞。水螅刺丝囊的分化和发育与NPY的作用密切相关;刺丝囊发射刺丝的机理与胆碱能的作用可能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涡虫神经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通过RNAi技术为研究与脑部再生有关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使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经HE和Masson染色后,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进行观察.日本三角涡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2条纵神经索组成,脑呈马蹄形;纵神经索从头部到尾部逐渐变细;脑部神经细胞突起连接成网状,纵神经索内神经细胞突起呈纵向排列;咽壁神经组织排列成内外2个圆筒状.这些结构差异反映出日本三角涡虫在涡虫纲系统演化中处于较高级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取经中性红活染后的杆吻虫喂水螅,仔细观察了水螅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水螅垂唇端部能够相互识别出同类;水螅的垂唇与胃区能协力把杆吻虫吞入胃腔,触手经常随食物进入胃腔;吞食时经常出现头部内翻或外翻;个体间及其成体与芽体间常出现争夺食物的现象,当垂唇端部互不相触时,体型较大的个体常常把较小个体或芽体连同食物一起吞食;垂唇内胚层腺细胞对食物有消化作用,对同类无伤害;水螅的神经系统已有初步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水螅是二胚层的低等多细胞动物。当水螅生活环图 1 雌雄同体水螅示精巢和卵境条件发生改变时 ,进行有性生殖 ,形成胚胎度过不良环境。作者在实验室温度条件下 ,观察了 5个雌雄同体水螅胚胎被排离亲体的行为。雌雄同体的水螅 ,有性生殖时 ,靠近触手环下方形成精巢 ,卵的形成发生在胃腔部的下端(图 1)。未受精卵白色。卵受精后不久 ,开始胚胎发育 ,镜检可见二分裂球。胚胎发育进行中 ,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桔黄色。当发育中的胚胎与水螅体界限明显时 ,水螅开始了排离胚胎的有趣行为。  直立附着于容器侧壁或底壁的水螅 (图 2 - A) ,身体弯向…  相似文献   

6.
水螅是生活在溪水中的腔肠动物,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代表动物之一.水螅有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两种类型,大部分种类为雌雄异体,只有少数水螅为雌雄同体。对于雌雄异体的水螅,它们的性别表型是由间质细胞决定的,还是由体壁细胞决定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查德·坎贝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坎贝尔做这个实验选用的水螅是雌雄异体的褐水螅(H·OLigactis)。他把雄性水螅和雌性水螅分别培养,使它们进行出芽生殖.实验前把它们产生的芽体再培养6周以上,以保证每个水螅个体大、出芽率高。从这些水螅中选出一部分制备“上皮水螅”,一部分用做供体水螅.实验主要分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7.
通过经 H型磁化杯 (磁场为 4 0 m T的非均匀场 )磁化水培养正常生活的水螅和横切恢复后的水螅出芽生殖的观察 ,探索磁化水对具有两个胚层的低等水生动物细胞增殖的影响。1 材料方法1.1 材料 采用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雌雄异体、实验室培养近 2年的强壮水螅 ,(H ydra robusta) ,培养液为储放两周以上的自来水 ;每天定时喂食 1次 ,食物为裸腹氵蚤 (Moina) ,摄氏 2 2~ 2 6℃条件下培养。1.2 方法1)取刚脱离亲体的水螅 2 8个 ,分成实验组 (2 1个水螅 )和对照组 (7个水螅 ) ,分别以单个水螅培养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培养液中。每天定时检查产…  相似文献   

8.
神经细胞粘连分子L1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介导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L1能启动轴突的延伸并与神经细胞迁移有关,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L1基因突变会导致智力迟钝,痉挛性截瘫,脑积水和其他的发育异常。L1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神经细胞疾病的分子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介绍L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在小鼠神经细胞粘连分子L1细胞外区段(L1ECD)cDNA的末端上加一终止密码子后,置于神经系统特异性的pCAMKⅡ启动子之后,构建成L1ECD转基因DNA。为验证构建物的正确性,将其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EP4连接并转染C6细胞,实现了L1ECD在C6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了L1ECD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的效应。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L1ECD转基因DNA导入小鼠受精卵,产出的仔鼠经尾组织基因组DNA Southern杂交分析和组织RNA Northern杂交分析,证明L1ECD转基因DNA已整合在转基因小鼠基因组内,并呈脑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水螅的摄食与生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螅是一类只有散漫神经 (神经网 ) ,结构简单 ,在淡水中固着生活 ,体呈圆柱形的动物。在水螅的摄食和生殖等方面笔者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见本期封四彩色照片 ) ,现做简要介绍。1 摄食和消化水螅喜食水蚤、剑水蚤和小型的环节动物。水螅捕食没有数量选择。当游动的 1个或几个水蚤撞到水螅任一触手或几条触手时 ,触手上密布的具有捕食和防御功能的 4种刺丝囊同时放射刺丝 ,将其抓住、麻醉、杀死。同时受刺激的散漫神经引起水螅全身的收缩 ,触手和躯体已缩成一团 ,此时 ,如又一被捕获物撞到收缩的触手上 ,剩余的刺丝囊能够继续放射刺丝 ,…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进行讲解初中动物学第四章腔肠动物第一节水螅教材中,曾在当地池沼里采集了些水螅,由于没有把握随时能够取得,采来后不能立刻做实验,因此自己进行了培养,以作为实验的材料,现在介绍一下培养的方法供作参考。我采集了水螅后试放四只在原培养草履虫的玻璃缸里(缸里系池水),以后,我每日观察,发现了水螅在吞食  相似文献   

11.
水螅的畸形触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常水螅(Hydra)的触手没有分枝,但在2触手合并过程中有暂时的分枝现象。对于多分枝或呈环形的畸形触手以及引起畸形的原因,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0年10月观察到1个畸形触手的水螅,为探明其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实验用水螅均采自安徽  相似文献   

12.
水螅摄食中的特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安泰  余少文  胡章立 《动物学杂志》2002,37(4):44-46,F004
取经中性红活染后的杆吻虫喂水螅,仔细观察了水螅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水螅垂唇端部能够相互识别出同类;水螅的垂唇与胃区能协力把杆吻虫吞入胃腔,触手经常随食物进入胃腔;吞食时经常出现头部内翻或外翻;个体间及其成体与芽体间常出现争夺食物的现象,当垂唇端部互不相触时,体型较大的个体常常把较小个体或芽体连同食物一起吞食;垂唇内胚层腺细胞对食物有消化作用,对同类无伤害;水螅的神经系统已有初步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采集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从池塘采回大量水生植物,静置玻璃培养缸中。第二天观察缸壁向光面,有无水螅附着生活。用这种方法采集水螅完全没有把握,有时一个水螅也采不到。  相似文献   

14.
张小云  曾弥白 《生命科学》1999,11(4):148-15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和追踪神经肽样物质在原生动物、水螅及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布的变化,试图探索在动物早期进化过程中神经肽样物质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从系统发育看神经肽样物质比神经系统先出现并行使在细胞内的功能。(2)在随后的进化中神经肽样物质先分布于非神经系统部位,如肠道外缘及表皮,并逐渐进入神经系统,这无论从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中都能找到依据。(3)在神经系统,神经肽样物质先出现在周边神经,之后;才出现在中枢神经,实验中表明NPY是随着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而进入周边神经系统,之后,随着胶质细胞的出现而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4)原生动物和蝾螈胚胎均由皮膜或表皮细胞中囊泡状结构直接分泌神经肽祥物质进入胞质内或细胞外。  相似文献   

15.
我培养褐水螅已近三年的时间,在培养的过程中,我发现水螅能捕食比它身体(在正常情况下)还大的食物。有一次我看到一只水螅吞住一条有它身体四倍长的水丝蚓,后来只吞入约1/4剩下的一段掉入水底。我就想到在水螅的主要饲料(水蚤)缺少时,可用人工方法以水丝蚓来餵飼。餵飼的结果水螅生长和发育的快、长的大、体色(?)。兹将此法介绍如下,仅供读者们参考。一.饲料的准备用水丝蚓做为饲料,在秋季采集水螅的同时可在浅的停滞水池中近池底连同水草一起取到。冬季可放在玻璃器内于室内培养,器内放入极薄一层泥土(不放亦可),再将采集到的水丝蚓、水草连同水一起倒入即可。同时可根据水螅的数目取出数条,放在小蜡盘内将每条水丝蚓用刀或尖锐的镊子截成数条,使每段稍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发现一种喂养水螅的好饵料——水丝蚓 (鱼食 ) ,它容易获得 ,是非常好的水螅饵料。喂养的具体方法是 :将少量水丝蚓分散放入水螅培养缸中 ,因水丝蚓在水底生活 ,所以 ,在水底的水螅可直接捕捉到水丝蚓 ,在缸壁及水面上捕捉不到水丝蚓的水螅可人工喂养 ,方法是 :用吸管吸取 1条水丝蚓 ,放到水螅触手附近 ,这样水螅可直接将其缠绕捕捉 ,每天喂 1次 ,同时 ,随时清除水底异物。笔者试验用 6条水螅经 10几天的喂养后 ,发展为 2 0几条 ,而且有许多还带有 2~ 3个芽体。因食物充沛 ,水螅繁殖非常快 ,实验室中可通过食物投入的多少来控制水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 )基盘组织更新进程,探讨水螅营养积累对基盘组织更新进程的影响。方法设定水螅喂食频率梯度(代表不同的营养积累水平),记录和观察喂食频率对水螅更新基盘组织进程的影响。通过ABTS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水螅基盘分子标志物过氧化物酶的表达,观察水螅老基盘组织脱落后水螅体主体新生基盘组织的再生过程。结果喂食频率对水螅更新基盘组织进程有明显的影响。水螅基盘组织更新的标准过程如下;在一定的喂食频率下培养水螅,水螅体出芽区逐渐有芽体产生,随后在出芽区和基盘之间靠近芽体的位置出现缢痕,最后水螅体在缢痕处断裂为水螅体主体和老基盘组织两部分。缢痕断裂后对水螅体主体保持既定的喂食频率,其伤口能愈合但不能再生出新的基盘组织;对其降低喂食频率直至其伤口上方的芽体全部脱落后伤口处重新启动新生基盘组织的再生进程。另外,脱落的老基盘组织有两种不同的命运,即大部分老基盘组织不能发育成正常水螅体、最终解体;而小部分的老基盘组织能发育成正常的水螅体。结论水螅营养积累可能促进基盘组织更新进程,靠近断裂伤口处的芽体能抑制水螅体主体新生基盘的再生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水螅的采集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在缓流、清澈、水草丰富、无污染的小河、稻田或池塘中生长.这些地方一般具有光线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适于它们生长和繁殖.水螅标本,有可能从这些地方采到.把采集来的水草,均匀地分散放在金鱼缸或其他玻璃容器中,同时向鱼缸中放入少量的水蚤.水蚤是水螅的食物,它们的游动对水螅躯体伸展有刺激作用,故有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水螅存在.  相似文献   

19.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它们在动物界的演化上处于两胚层、辐射对称、有初步组织分化、无器官系统的阶段。从腔肠动物起,开始进入了真后生动物(Eumetazoa)。淡水生活的水螅较之海产水螅虫、水母和海葵等其他腔肠动物,在组织结构上更为简单、原始。它们是附着生活、但也有着各种较为简单的运动方式,如摆动、捕食、吞咽、滑动、翻筋斗等。其他如水母伞体的收缩,在水中游动,就更复杂些。甚至有人报道一些海葵可以使附着的足盘脱离外物,而进行极缓慢地爬行,这是一种极复杂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dam 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方法将gfapcre转基因鼠和adam10loxlox转基因鼠杂交,得到神经细胞特异性adam10基因敲除鼠(gfapcre-adam10loxlox);在出生后第14d对小鼠大脑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am10基因敲除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gfapcre-adam10loxlox)后,小鼠可存活至出生后3w左右;HE染色发现胼胝体缺失,海马发育不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髓鞘发育异常。结论 Adam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胼胝体和海马联合发育不全,髓鞘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