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曰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的致病性最为强烈,是导致全球疟疾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硫化肝素是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的无支链多糖,为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体外培养的海南株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与其他种株恶性疟原虫的超徽结构相同,它具有许多哺乳类疟原虫的形态学特征,但是又与鸟类去原虫有不少类似之处。因此,恶性疟原虫在形态学上是一种较独特的哺乳类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主要发生两个形态学变化:一是在红细胞胞浆中出现狭长的M…cr氏裂隙,二是在红细胞膜下出现小瘤节样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3.
明确中国和缅甸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 AMA1蛋白的基因特点。收集中缅边境地区88例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制备血样滤纸片;试剂盒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g DNA);PCR和测序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Pf AMA1基因的Domain I(DI)区域的多态性。成功扩增88例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 AMA1胞外段DI区域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比较,检测出31个分离位点,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94。其中c1特别是c1L区域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区域。同时,分子进化分析显示,DI区域及其中的c1和c1L区域在进化过程中经历阳性选择。研究发现,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 AMA1基因DI区和其中c1、c1L区域高度多态,提示上述区域作为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研制靶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明确中国和缅甸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AMA1蛋白的基因特点。收集中缅边境地区88例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制备血样滤纸片;试剂盒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gDNA);PCR和测序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PfAMA1基因的Domain I(DI)区域的多态性。成功扩增88例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AMA1胞外段DI区域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比较,检测出31个分离位点,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94。其中c1特别是c1L区域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区域。同时,分子进化分析显示,DI区域及其中的c1和c1L区域在进化过程中经历阳性选择。研究发现,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fAMA1基因DI区和其中c1、c1L区域高度多态,提示上述区域作为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研制靶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TCTP)基因 ,提取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总RNA ,直接用总RNA反转录成单链DNA ,再用长距PCR方法扩增出双链cDNA .根据小鼠约氏疟原虫TCT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以cDNA为模板合成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TCTP基因 .以pMD18 T为载体 ,用大肠杆菌XL1 blue对基因克隆 .测序结果表明 ,此基因序列与小鼠约氏疟原虫TCTP基因序列有 85 %同源性 .由此基因序列推导出的TCTP氨基酸序列 ,与小鼠约氏疟原虫TCTP氨基酸序列有 88%同源性 .进入GenBank国际基因库 (美国 )检索 ,所克隆的基因与基因库中恶性疟原虫基因同源性为 97% ;由所克隆的基因序列推导的TCTP氨基酸序列 ,与国际基因库恶性疟原虫TCTP基因推导的TCTP氨基酸序列仅有 1个氨基酸差异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TCTP基因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6):1201-1204
《自然》: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  相似文献   

7.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在受体介导下完成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受体。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蛋白A(GPA),GPA分子中的NeuNAC、GleNAc以及T1和T6结构均可能参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Duffy血型抗原可能作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但至今对其化学本质的了解远不如GPA清楚,又由于间日疟原虫在体外培养未获成功,故对间日疟原虫受体及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8.
恶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辉  曹诚  李平  李杰之  马清钧 《遗传学报》2000,27(2):95-100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  相似文献   

9.
入侵疟原虫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广泛传播的人类严重寄生虫病。近十年来,从分子水平探索疟疾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预防手段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恶性疟原虫全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疟疾疫苗的设计和试制开拓了新途径。该文就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表面过程的生化背景,裂殖子与红细胞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疟原虫向红细胞输出的蛋白质,以及疟疾感染所致红细胞的遗传障碍等方面的近期有关报道作一简介,试图从细胞与分子机制讨论被感染红细胞的膜蛋白与膜骨架的某些改变。  相似文献   

10.
测定恶性疟原虫红内期Pf332抗原 (Ag332 )基因的未知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根据非洲恶性疟原虫Palo alto株Pf332基因的G1片段序列 ,设计 1对引物 ,从中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32 1片段 .Pf332基因中经常出现SVTEEI短肽的编码序列 ,据此分别设计非特异的正、反义寡核苷酸引物 (NSP1、NSP2 ) ,应用低严谨PCR(LSPCR)分别扩增出P332 1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up1和P332 dow1.根据恶性疟原虫Palo alto株Pf332基因G1片段上、下游的G9和C1片段序列以及测定的P332 up1和P332 dow1序列 ,分别设计 2对特异引物继续扩增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up2和P332 dow2 .根据P332 dow2片段的 3'端序列 ,设计 2条特异引物分别与非特异引物NSP2行LSPCR和巢式PCR ,扩增出P332 dow2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dow3.对获得的Pf332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辅助进行序列分析 .序列测定和拼接结果显示 ,共获得了连续 6 14 4bp的恶性疟原虫FCC1 HN株Pf332基因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 ,所获得的 614 4bp序列位于Pf332基因的编码区内 ,不含内含子 ,编码 2 0 4 8个氨基酸残基 ,包含 5个氨基酸残基重复区 .对恶性疟原虫FCC1 HN株Pf332基因 6 14 4bp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为获得Pf332全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一、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的种类很多,据Coatney和Roudabush两氏1949年所开的全世界各地已知的各种疟原虫名录,共计有146种(包括变种)。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个世代。完成疟原虫全部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完全不同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一个是脊椎动物宿主,是疟原虫无性世代的寄生宿主,一个是昆虫宿主,是疟原虫有性世代的寄生(冖佰)主。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在造成宿主食源性感染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凭借其独特的表面蛋白入侵宿主的非吞噬细胞。内化素蛋白家族(Internalins)是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入侵宿主非吞噬细胞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工作, 综述了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的内化素蛋白InlA和InlB介导细菌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以期为阐明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保护率为60%一80%。将纯化的质粒混合后免疫恒河猴,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恒河猴进行食蟹疟原虫攻击实验,显示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来表达外源抗原并制备口服活菌苗,是疫苗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作者已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以β—半乳糖苷酶(GZ)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74肽基因HGFC。现报道用活菌SL3261(pWRC)(C组)、SL3261(pWR450-1)(R组)分别免疫新西兰家兔,研究其在家兔体内免疫应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种快速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18S r RNA基因设计一组引物,包括外引物、内引物、环引物及第二对环引物,用于恶性疟原虫的LAMP检测。结果:双环引物LAMP检测法灵敏度可达10拷贝DNA模板/μL,可特异地检测出恶性疟原虫DNA,3次重复试验Ct值的CV小于5%,比普通加环引物LAMP检测法时间缩短10 min左右,提高了反应的检测效率。结论:建立的双环引物LAMP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加工环境,容易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LM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其毒力因子内化素A(internalin A,InlA)和内化素B(internalin B,InlB)被认为在LM穿透宿主屏障、入侵宿主细胞以及胞间传播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同源重组法将LM野生菌株EGDe的inlA和inlB基因的敲除,对inlA和inlB基因缺失菌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RealTime-PCR监测LM的毒力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基因的缺失对突变菌株的生长以及对环境中的氯化钠(NaCl)和乙醇(EtOH)的耐受能力没有影响,但多个毒力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该缺失菌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InlA和InlB在LM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具体功能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便于恶性疟疾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Gen Bank得到恶性疟原虫7G8的基因序列,选取该序列628~1 194位基因,以密码子最佳化为原则合成基因后构建酵母表达载体CSP/p GAPZa A,电转毕赤酵母菌PDI-GS115,获得酵母重组体。三角瓶规模表达重组菌,获得表达上清。结果经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上清,均显示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CSP基因的表达,为恶性疟疾疫苗的研发作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脊椎动物的感染有严格的特异性。一般情况下,一种疟原虫,只能感染相对应的同类型宿主(除个别种类和特殊情况外)。例如,鼠疟原虫(Rodent malaria)一般只能感染鼠类,并且在同类型宿主中,它们对各种疟原虫还有不同的敏感性,并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多种鼠疟原虫(或虫株),研究和了解各种鼠类对鼠疟原虫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新成员,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是侵染人体并决定其入侵宿主的亲和能力及组织特异性的包膜蛋白,研究S-蛋白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不仅有利于重组表达,也利于分析其进化规律.利用Codon W和SPSS等在线服务器及软件,首先分析SARS-CoV-2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瑞士杂种和C_(57)BL/6 Jax纯种小鼠为疟原虫的脊椎动物宿主,以斯氏按蚊为疟原虫的无脊椎动物宿主,较详细系统地定时定量地评价了标准抗疟药伯氨喹啉对约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 By265)配子体和孢子体作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