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沙生植被系由沙生植物和一些耐沙植物所组成的隐域植被,具旱生性质;种类组成简单,只24种,隶属18科,21属。此外,在砂质海岸听见的一个向森林演替的群落地段,含有19种木本,21种草本植物,概为新发观的耐沙植物,根据组成植物的生活型分析,作了沙生植被的生活型谱。 海岸沙生植被可分为草本与木本两个基本类型、共6个群落。它们的演替规律作了论述。最后讨论了沙生植被的开发、利用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海岸的红树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树培  梁志贤  邓义   《广西植物》1988,(3):215-224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潮滩上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岸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包括桂、粤、台、闽南部海岸,但主要是广东省的海岸,尤为海南岛。群落的组成种类丰富,有21科、27属和38种,其中红树林的有9种,占世界红树科种数的54%。我国红树林根据其群落的各种特征,可以划分人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两类,共包括15个群落类型,其组成种类、外貌结构与马来半岛及其邻近岛屿相似。因此,我国的红树林应属于世界红树林的东方群系。 木文还介绍我国南海海岸红树林的分布和演替,并根据红树林的特点提出保护和经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霸王岭两种典型热带季雨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万德  臧润国  丁易 《生态学报》2009,29(7):3465-3476
热带季雨林为海南岛的隐域性植被类型,分布在与热带低地雨林相似的海拔范围但生境条件较差的局部地段,在旱季其大部分的乔木种类和个体都会落叶.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分布着海南岛最为典型且大都保存较为完好的热带季雨林原始林,按照其优势树种可划分为海南榄仁(Terminalia hainanensis)季雨林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季雨林两种群落类型.通过对霸王岭林区两种典型的热带季雨林老龄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大小结构、多样性、季相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热带季雨林群落中物种优势度明显,具有明显的标志种--海南榄仁和枫香.海南榄仁群落具有较高的灌木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及较低的乔木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和多样性;海南榄仁群落在小径级和低高度级中具有较高的植物个体多度,同时在低高度级中具有较低的物种丰富度,但其它径级和高度级两个群落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差异均不显著;除灌木落叶物种丰富度海南榄仁群落显著高于枫香群落外,其余各生长型落叶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两个群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具刺木质藤本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上海南榄仁群落与枫香群落差异不显著,但乔木、灌木和木本植物具刺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海南榄仁群落均显著高于枫香群落.总体来看,海南榄仁群落比枫香群落的季雨林特征明显,是海南岛最为典型的季雨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陆均松+黄叶树一线枝蒲桃群落和钝叶水丝梨+线枝蒲桃一托盘青冈群落为例,对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域内的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林植被的最小取样面积、种群的立木级组成以及物种重要值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生态系列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随环境条件递变而变化的分析,反映出在一较短的水平距离内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并通过群落生态学方法的分析,说明尖峰岭地区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群落外貌等方面都具有较典型的热带性质,但在群落的结构方面则比典型的热带雨林逊色,说明它是地处热带北缘和在季风气候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用重要值方法来描述热带植物群落,其结果较为理想。研究该地区热带植被的特点,对认识、了解我国的热带植被和经营热带林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西南部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的更新群落大多数是以闽粤栲占优势的森林植被。本文以尖峰岭为例,对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的群落进行了群落数量特征、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同时从林业生产的角度,评定了群落的更新质量,并提出了热带山地雨林适宜的采伐方式和群落更新的抚育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海岸带和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海岸带比较复杂,有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砂岸等。红树林海岸在岛的北部和东部分布最广;红树林有护岸作用,枯枝落叶是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首要环节,关系沿海渔业的发展。珊瑚礁在岛的南部沿海发育最好。这里有许多优良港口,为开发南海提供了方便。砂岸在海南分布最广,以岛的西南部最典型,气候干热,常风大,植被稀疏,砂丘起伏,一片荒芜景象,沿岸建设防风林带是项重要工作,对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和热带作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王伯荪  张炜银 《广西植物》2002,22(2):107-115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群丛组或群丛 ;并对代表类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岛霸王自然保护区内占有主体的热带山地植被的群落类型作如下初步的划分:1)热带山地雨林;a.陆匀松+黄叶树--线枝蒲桃君落,b.油丹+黄叶树-线枝蒲桃群落;c.黄叶树+厚壳桂-线枝蒲桃群落;d.鸡毛松-线枝蒲桃群落;e.厚壳桂+线枝蒲桃-光叶白颜群落;2)热带山地常绿林,钝叶水丝梨+线枝蒲桃-托盘青岗群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岸沙生植被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海岸沙生植被的分布、生境、组成、演替、适应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现状,以引起人们对海岸植被尤其是海岸沙生植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研究海南岛琼化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明显,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pH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岸带植被的特征、分布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海岸带的自然植被基本上为滨海盐土植被,包括陆生、沼生及水生三类植被。另外,海边沙滩有很少量的沙生植被。滨海盐土植被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与滨海盐土的成土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本文论述了海岸带植被的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详细分析植被的区系组成特点,并作了生活型谱,简要概述群落类型、分布及其演替规律;最后,讨论了盐土植被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结果表明在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的植被演替过程中 ,植物种数增加的速度较快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是比较明显的 ;β多样性变化较强烈的阶段是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 ,这说明在弃荒农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生态过渡区是植物种类增加较快和更替较快的区域。比较弃荒农田植被类型的植物成分百分比与典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现有植物成分的百分比 ,预计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 10 0~ 12 0年可达到次生密林  相似文献   

14.
海南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基于2000—2019年MODIS—NDVI海南岛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岛植被生态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气象条件对植被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海南岛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大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向好....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是晋西黄土区植被群落生长与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定量探讨该区域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选择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典型植被群落(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研究区降雨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降雨前期不足,集中在中后期;近10年植被群落生长季,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最大,刺槐林最小,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油松林地差异不显著;(2)研究区3种植被群落0~60 cm土层中根系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同种植被群落不同土层间根系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群落中,天然次生林与油松、刺槐林的根系分布在20~6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研究区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即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而40~100 cm土层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10%~15%;表土层(0~40 cm)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根系分布有关,且植被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4)通过对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降雨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地相关系数最高;气温只与次生林的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全磷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封育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理解长期处于封育状态下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该文基于对科尔沁沙地长期封育的流动沙丘(2005年封育)、固定沙丘(1985年封育)和沙质草地(1997年封育)连续多年(2005–2017年)的植物群落调查,结合土壤种子库、土壤养分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植被盖度显著增加,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年际间波动变化,但无明显趋势;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存在逆行演替趋势,具体表现为群落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以及豆科优势度显著下降,而一年生和多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显著增加;沙质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年生禾草优势度存在降低趋势,并且一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功能群,群落存在退化现象。3类沙地土壤种子密度变化不显著,而种子丰富度在流动沙丘显著增加,在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有下降趋势,土壤养分仅有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年内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素,但对年际间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影响不大。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种子库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紧密相关,而固定沙丘群落主要与土壤水分紧密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封育33年的固定沙丘群落和封育21年的沙质草地群落都存在退化现象,而封育11年的流动沙丘群落正在缓慢恢复,因此封育年限的设定对退化沙地植被恢复至关重要,封育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植物群落恢复,反而会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建议封育年限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植被退化程度、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种子库基础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封育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 理解长期处于封育状态下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该文基于对科尔沁沙地长期封育的流动沙丘(2005年封育)、固定沙丘(1985年封育)和沙质草地(1997年封育)连续多年(2005-2017年)的植物群落调查, 结合土壤种子库、土壤养分以及气象数据, 分析了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植被盖度显著增加, 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年际间波动变化, 但无明显趋势; 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存在逆行演替趋势, 具体表现为群落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以及豆科优势度显著下降, 而一年生和多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显著增加; 沙质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年生禾草优势度存在降低趋势, 并且一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功能群, 群落存在退化现象。3类沙地土壤种子密度变化不显著, 而种子丰富度在流动沙丘显著增加, 在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有下降趋势, 土壤养分仅有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年内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素, 但对年际间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影响不大。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种子库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似性,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紧密相关, 而固定沙丘群落主要与土壤水分紧密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 封育33年的固定沙丘群落和封育21年的沙质草地群落都存在退化现象, 而封育11年的流动沙丘群落正在缓慢恢复, 因此封育年限的设定对退化沙地植被恢复至关重要, 封育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植物群落恢复, 反而会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 建议封育年限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植被退化程度、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种子库基础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徽皇甫山黄檀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皇甫山黄檀(Dalbergia hupeana)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群落的科-属组成、属一种组成具较高的多样性,该群落属于典型的次生演替群落;该群落植物区系中的亚热带、温带区系交汇融合明显;该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呈现明显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与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吻合,该群落属于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从而表明皇甫山黄檀群落的次生演替处于较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水库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雪  陈龙清  史志华 《生态学报》2015,35(4):1208-1216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水滨带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实地调查,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201个水滨带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合地形、土壤和水文因素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环境因素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的影响;并对环境因素的解释能力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1)水滨带植物群落包括7种类型,分别是萹蓄群落、苘麻群落、细叶水芹+狗牙根群落、狗牙根群落、响叶杨-狗牙根群落、杜梨-白刺花-狗牙根群落和侧柏-牡荆-三穗苔草群落;(2)海拔和水淹影响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具有主导作用。海拔升高,水淹影响减弱,植物群落呈现由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变化的格局;(3)土壤因素的解释能力大于地形因素,水文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小。各类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地形、水文和土壤因素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最大,地形和土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小。环境因素共解释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21.99%,未解释部分为78.01%。结果证明环境对植被的解释能力是由植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解释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