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伟 《生物学通报》1994,29(11):17-17
我国的大银鱼秦伟(江苏省苏州蚕桑专科学校215151)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nius(Abbott)隶属鲑形目、银鱼科、大银鱼属。是我国的名贵食用经济鱼类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渔业产品。大银鱼分布很广,见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其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属、种的界定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12S/16S核糖体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1全长序列重建银鱼科属间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银鱼科鱼类是单系群,白肌银鱼属在银鱼系统发育的基部,"大银鱼属+新银鱼属"、"间银鱼属+银鱼属"形成两个单系亚群,但日本银鱼属的位置没有很好解决。基于COI基因序列计算的"短吻-陈氏-太湖-近太湖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0.19%、"乔氏-寡齿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整合研究结果与前人形态、分子证据,详细地讨论了银鱼的属、种分类。  相似文献   

3.
安氏新银鱼是瑞典学者Rendahl氏于1923年发表的银鱼科Salangidae的新种,命名Prolosalanxanderssoni。模式标本是J.G.Anderson于1919年5月采自河北山海关。后来,国内外学者几易其属名,如Paraprotosalanx(Fsag 1934)、Neosalanx(Wakiya and Takahasi 1937)、Salangichthys(Nichols 1943)。但是,1972年以来公认隶于Neosalanx属。他的种本名自1934年至1990年的50多  相似文献   

4.
中原和郎(Nakahara,w.)1966在《台湾及琉球群岛的褐蛉、水蛉和溪蛉科》一文中曾建立一个新属Mesohemerobius.是以我国台湾的M.subacutus Nakahara新种为属的模式种。早在1928年我国学者秉志在《中国白垩纪之昆虫化石》(载于《古生物志》内)一文中.已根据热河的化石标本记述了Mesohemerobius Ping新属,模式种为M.jeholensis Ping 1928。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太湖短吻银鱼秋季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成德 《生态学报》1984,4(1):65-72
太湖短吻银鱼是太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在1975和1981年对不同温度下太湖短吻银鱼秋季人工授精孵化进行了8次试验,胚胎发育和孵化仔鱼均属正常,并得到如下统计分析结果: 1.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孵化温度与积算温度(A)的相关为A=3441.97-93.41t; 2.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H)的相关为logH=4.3615-1.8946logt; 3.孵化温度与初孵仔鱼全长(L)的相关为logL=1.0917-0.5246logt。  相似文献   

6.
银鱼是太湖的名产,以夏季的产量为最高,除一部分在附近市场鲜售外,大部分就在船上晒制成为银角干,再销售各地。到了冬季,渔民以价值较银鱼为高的鱼类为捕捞对象,所以专捕银鱼的船大大地减少,捕捞所得的大部分供市场鲜售。作者从1951年1月起至1952年3月止,对于银鱼作了周年的采集与观察。采集的地点,有时在五里湖,有时在太湖(界于苏州与无锡之间的一段区域)。五里湖是太  相似文献   

7.
邵晓阳  黎道峰  潭路  蔡庆华 《生态学报》2011,31(17):4858-4865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资源以及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对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香溪河1-3月多年平均气温为8.4℃,2月份多年平均最低10.8℃,适宜银鱼孵化的最佳温度时间为12月至翌年3月。(2)香溪河pH值全年在7.5-9.0之间变动,大多季节稳定在8.5左右,有利银鱼的繁殖生长。(3)太湖新银鱼5-6 cm规格的个体数量占优势,占总数96.2%;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的肥满度指数分别为(0.004±0.0004)g/cm3、(0.002±0.0003) g/cm3,两种银鱼的肥满度指数差异显著(P<0.001)。分析探讨了银鱼的时空分布格局、捕捞强度和渔产量对银鱼种群形成与衰退的影响。结果显示:(1)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在三峡水库湖北库区的各支流河道均有分布,沿江而上,种群规模逐渐减小,渔获量组成以太湖新银鱼为优势类群。(2)以灯光诱捕为主的扳罾网(网片规格为14.7 m × 14.7 m,网目0.3 cm × 0.3 cm)引入库区,使银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规格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2006年10月,太湖新银鱼种群主要由体长为50-60、60-70 mm的个体组成,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3%和20.6%,大于70 mm的个体也占14.7%;2007年10月,种群主要由体长为40-50、50-60、60-70 mm的个体组成,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2%、61.7%、15.8%,大于70 mm的个体极少见。(3)太湖新银鱼垂直活动范围在10 m以上的水层,受河岸底质的影响,山坡陡峭、浸水坡面主要由岩石构成的河岸水质清澈,银鱼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依姬蜂属Ishigakia Uchida 1928,作者已报道1新种(动物学研究1(3):389,1980),最近整理犁姬蜂亚科的标本,又收集到两个新种。本文以新种记述为主,同时附本属已知种的检索表;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黑色依姬蜂的副模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3,(3):382-384
1923年Newstead氏鉴定了松山等氏 1916年 6—7月间从日本所捕到的白蛉;发现其中有一新种,定名为鳞喙白蛉 Phlebotomus squamirostris,并对其雌雄蛉做了形态描述。1928年Sinton氏(1928)研究了Newstead氏的鳞喙白蛉模式和副模式标本,进一步明确了 De Meijere 氏(1909)在爪哇岛所发现的搅扰白蛉 Phlebotomus perturbans;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东亚膜翅目茎蜂科两新属:大跗茎蜂属Magnitarsijanus gen.nov.和短痣茎蜂属Stigmatijanus gen.nov.,前者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后者分布于中国东部,其模式种分别为Janus kashivorus Yano et Sato,1928和Janus stigmaticus Maa,1949.建立了2个新组合:红盾大跗茎蜂Magnitarsijanus kashivorus(Yano et Sato,1928)comb.nov.和黄鳞短痣茎蜂Stigmatijanus stigmaticus(Maa,1949)comb.nov.,其中红盾大跗茎蜂是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鱼属鱼类的分类整理(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鱼属Anabarilius Cockerell [模式种]Barilius andersoni Regan Anabarilius Cockerell, 1923, Bull. Amer. Mus. nat. Hist. 48: 531—532. Nicholsiculter Rendahl, 1928, Arkiv. Zool. Stockholm, 20A(1): 118(模式种:Hemiculter andersoni Nichols) Rohanus Chu(朱元鼎) 1935,Biol. Bull, St. John's Univ.(2): 40(模式种:Ischikauia transmontana Nichol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剑角蝗科二新属二新种的记述(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28年Rehn建立鸣蝗属Mongolotettix后,在我国先后发现了条纹鸣蝗M.japonicus vitattus(Uv.)、异翅鸣蝗M.anomopterus(Caudell)和青海鸣蝗M.qinghaiensis Yin。我们在整理鸣蝗属标本过程中,发现青海鸣蝗具有头侧窝,认为应另建新属:窝蝗属Foveolatacris;另外,还发现在外形上介于鸣蝗属和直背蝗属EuthystiraFieb.之间的种类,亦应另立新属:迷蝗属Confusacris。现分别将新属和新种记述如  相似文献   

14.
革苞菊属是Iljin(1928)以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 Iljin为模式而建立的。模式标本采自蒙古戈壁湖泊谷区山地。关于属的形态特征,198G年,马毓泉教授经过研究,对照原描述,曾作了部分地订正与补充。1981年,作者在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第六卷的过程中,整理和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所产的许多革苞菊标本,并经过野外实地观察,发现革苞菊与原描述及其订正的主要不同点是雌雄异株。Iljin的原文献中属的形态特征,实系根据所采到的雄株标本  相似文献   

15.
个木虱科一新属三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和由他创办并主编的《昆虫分类学报》创刊十周年,特选了他在五十年前(1928年)由四川康定和1983年“太白山昆虫考察组”采集的木虱标本撰写此文。本文包括了个木虱科(Triozidae)的一新属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滴滴涕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滴滴涕(die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作为太湖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的代表性污染物,以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刀鲚为研究对象,建立太湖主要经济鱼类食物网模型,并结合DDT的生物化学特性以及蒙特卡罗(Monte Carlo)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应用食物网模型研究DDT在食物网主要经济鱼类中的迁移分布特性,分析由此导致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银鱼DDT累积量为0~0.329 mg·kg-1,平均值为0.039 mg·kg-1;陈氏短吻银鱼DDT累积量为0-0.188 mg·kg-1,平均值为0.022 mg·kg-1;刀鲚DDT累积量为0-0.575 mg·kg-1,平均值为0.067 mg·kg-1;以脂溶性为代表的污染物累积性质是太湖经济鱼类富集DDT的主要控制因素;生态风险总体状况为:刀鲚>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  相似文献   

17.
突角瓢虫属Asemiadalia Barovskiji,1928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是A.heydeni Weise。Iablokoff-Khnzorian(1979)把Asemiadalia列为Hippodamia属的亚属、笔者鉴于雄虫外生殖器构造的不同仍视其为独立的属。根据文献纪录,我国已知有三种。现经整理国内收藏的标本,发现两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拼接并测定出太湖新银鱼线粒体tRNAAsp-COII-tRNALys和tRNAGlu-Cytb-tRNAThr两段基因序列片段。基因定位和序列分析发现,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OI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91 bp,序列AT含量为52.80%,编码230个氨基酸;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AT含量为48.90%,它编码380个氨基酸。分别位于线粒体COII和Cytb基因两翼的4个tRNA基因(tRNAAsp、tRNALys、tRNAGlu和tRNAThr)同时被测定出来。将太湖新银鱼与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线粒体COII Cytb基因合并数据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两种序列形式,以黑斑蛙为外群,对10种鱼类进行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一致表明:小齿日本银鱼与有明银鱼的亲缘关系近于太湖新银鱼;鲱科与鲑科的亲缘关系近于银鱼科鱼类;此外在本研究硬骨鱼类的4个科中,白鲟科作为原始而古老的类群,是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银鱼属NEOSALANX的初步整理及其一新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玉玲 《动物学研究》1987,8(3):277-286
中国的新银鱼属至今尚无全面的总结。本文根据近年野外和室内工作所得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结果表明中国新银鱼属有效种共8个,其中包括1新种及1中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副蛉亚属(Subgenus Paranhlebotomus)的蛉种已有6种和两个变种。过去在我国仅发现蒙古白蛉(P.mongolensis Sinton,1928)一种。1958年至1961年间,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图什及甘肃省的酒泉与玉门等地的荒漠地区中发现了属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P.alexandri Sinton,1928),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