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Ⅰ)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40株P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acE△1-sulⅠ基因及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CTX-M-1群、PER、VEB、GES、CARB、IMP、VIM、DHA和oprD2)。结果40株中qacE△1-sulⅠ基因阳性19株(47.5%),CARB基因阳性18株(45.0%),oprD2基因缺失35株(87.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qacE△1-sulⅠ基因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2基因缺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12种)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40株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0群、CTX-M-1群、PER、VEB、GES、CARB、IMP、VIM、DHA和oprD2)。结果40株中CARB阳性18株(45.0%)、35株oprD2基因缺失(87.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呼吸监护室下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呼吸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3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和oprD2)。结果3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CARB阳性15株(40.5%),oprD2基因缺失33株(89.2%),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呼吸监护室下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2基因缺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左氧氟沙星和常用的12种抗生素对9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菌株的耐药率为43.48%;显著低于头胞噻肟、头胞西丁、头胞他定、头胞哌酮、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P<0.02或P<0.001);和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无差异([ WTBX 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杭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0%-72.2%,对其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率在16.7%-83.3%;13株(72.2%)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DHA、IMP和OX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6%、27.8%、22.2%和11.1%,SHV、PER、VEP、GES和VIM基因阴性,oprD2基因缺失。结论杭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oprD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5株IMPRPAE,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分析IMPRPAE的耐药性;PCR法扩增基因oprD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突变类型。IMPRPAE共15株,其中1株oprD基因PCR扩增阴性。余14株阳性菌株进行oprD基因测序发现其中1株无突变,11株有框码移位(其中有2株发现携带插入序列ISPpu21, IS1394),2株有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院烧伤科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似单胞菌的耐药谱特点及产生金属酶情况。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对金属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序列分析。结果48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IP、TOB、AMK、GEN和FEP。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阳性6株,6株菌金属酶引物VIM-2扩增阳性,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结论该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产VIM-2型金属酶。 相似文献
9.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125株,筛选亚胺培南耐药株,常规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并用E-test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型。结果显示,1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计617株,占54.8%;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计508株,占45.2%。617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为多重耐药,而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仅为13.78%,明显较前者低(χ2=871.15,P<0.05);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MBL表型阳性共126株,阳性率为15.4%,94株(74.60%)表现为VIM-2阳性,10株(7.94%)表现为IMP-1阳性,1株检出OXA-10,〖WTBZ〗且该例菌株同时表达VIM-2。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产MBL的主要基因型是VI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分离的587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MBLs产生情况,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其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在587株PAE中,IRPA 127株,占21.6%;IRPA对其中7种抗生素为全耐药,对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40%以上;IRPA组及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组两组间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除AMP、CZO、FTN、SXT、SAM及CTT外,两组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7株IRPA中,产MBLs 45株,产酶率为35.4%.结论 IRPA的检出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严重,产MBLs是PAE对IPM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参考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体外培养释放DNA的影响。方法: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耐药菌株作为实验菌株,检测其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不同浓度亚胺培南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的DNA释放情况,并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所释放DNA片段的分子量和含量。结果:亚胺培南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从1/2MIC开始释放小片段DNA,大于1/2MIC仅释放l条大片段DNA,且含量少,等于1/2MIC可释放3条DNA,但无小片段DNA,小于1/2MIC可释放4.5条DNA,且含量多。1/16MIC时,标准菌株释放的第1、5条DNA片段含量偏少,3、4条DNA片段含量偏多,而耐药菌株相反。耐药菌株与标准菌株相比释放的DNA片段有所不同,耐药菌株比标准菌株多释放一条DNA片段(第2条),分子量为2784bp,耐药菌株的第1、3、4、5条DNA片段分子量均比标准菌株小。耐药菌株释放的第3、4、5条DNA含量明显高于标准菌株,P〈0.01,其统计有显著学意义。结论:不同亚胺培南浓度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会释放不同片段大小和含量的DNA分子,耐药菌株与标准菌株释放的DNA片段数量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与耐药机制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7,(5)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使用K-B纸片扩散法(简称K-B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表型;用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及可变区的基因盒,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23株MDRPA中19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15株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结构共有6种。其中6株携带aad A4a、3株携带aac A4-cat B8-aad A1、1株携带aac(6’)lai-orfv-aad A1-qac EΔ1-sul、3株携带blaIMP-6-qnr-aac A4-blaOXA-1-aad A1-qac E△1-sul、1株携带permease of ABC transporter gene、1株携带bacteriophage protein gene。在15株携带Ⅰ类整合酶基因盒的可变区中,检出8种耐药基因和2种新型基因盒。结论 MDRPA携带的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具有多样性,与菌株的多重耐药表型密切相关;检出两种新型基因盒,分别是ABC转运系统蛋白和噬菌体蛋白的编码基因。这两种新型基因盒的功能尚不清楚,特别是它们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从中挑选多重耐药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型整合子可变区,应用酶切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基因结构,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整合子与耐药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27.3%.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排列形式共有3种(1500 bp、2300 bp和4000 bp),其中2种在其他细菌中也有发现.基因盒所编码的耐药基因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aadA、aadB、aac(6')Ⅱ和aadA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laCARB8和oxa10)和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8),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整合子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密切相关.[结论]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了3种不同Ⅰ型整合子结构,这3种结构中均含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其中aadB-aac(6')Ⅱ-blaCARB8结构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紊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和三维试验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和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敏感组。耐药组产生了较高活性的AmpC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可能是OprD2的缺失和AmpC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中3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基因TEM、SHV、CTX-M-9、DHA、VIM、PER、OXA、IMP和OprD2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3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是3.1%,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3%~100%,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DHA-1、PER-1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6.9%、21.9%、15.6%、12.5%和31.3%,未检出SHV基因、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8.8%。结论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医院患者,各医院诊所内环境、医护人员手涂抹样以及食品样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inosa,PA)对抗生素耐药性及携带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PA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PA的20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TEM、VEB、CARB、OXA、SHV、PER、GES、GTX、SPM、GIM,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AmpC酶DHA,膜通道蛋白oprD,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Ⅰ、Aac(6’)-Ⅱ、Aac(3’)-Ⅰ、Aac(2’)-Ⅰ,耐消毒基因qacE1-sull与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53株菌对11种抗菌药物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耐药率为100%,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为10%~30%。检出11种耐药基因:TEM、SHV、IMP、DHA、Aac(6’)-Ⅰ、Aac(6’)-Ⅱ、Aac(3’)-Ⅰ、Aac(2’’)-Ⅰ、qacE1-sull、Ⅰ类整合子及opr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4%、5.66%、3.77%、11.32%、5.66%、15.09%、5.66%、58.49%、9.43%和9.43%,oprD基因缺失率为67.93%。结论部分分离自患者菌株呈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不同类型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情况,提供大连地区院内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40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金属酶检测采用E-test试验;PCR法扩增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并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确认。结果 40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81.5%;分布以呼吸内科和ICU病房最高,占总数的19.8%和25.5%;药敏结果发现有8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多数为多重耐药菌株;400株铜绿假单胞菌经E-test试验进行金属酶表型筛查,有17株金属酶阳性,检出率为19.1%;经PCR扩增金属酶基因阳性的有11株,其中8株为IMP-1,3株为VIM-2,其他几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大连地区耐亚胺培南的89株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大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酶的基因型主要为IMP-1和VI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2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2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PCR扩增法检测29株菌中金属酶VIM和IMP基因。结果2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出MBL阳性菌株5株,阳性率为17%。PCR扩增出IMP基因型有4株,阳性率为14%,均为金属酶IMP-9型,未扩增出VIM基因。以PCR法结果为判定标准,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6%。结论IMP-9型为该院分离的这2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MBL基因型。本实验中所用的亚胺培南一EDTA纸片法能简单有效的筛选出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异质性耐药的发生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异质性耐药情况,为相关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diskdiffusion method)即Kirby-Bauer (K-B)法、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PAP)法、生长实验以及传代稳定性实验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结果】K-B法初筛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piperacillin,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TZ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TIM)的异质性耐药率分别为52%、52%和54%。PAP实验确认后有13株异质性耐药菌,其检出率占总实验菌株的26%。随机选取8株异质性耐药菌株,其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7.3×10-7-1.2×10-5。通过无抗生素压力的生长实验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PAS92、PAS57与其各自的3株最高PIP浓度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分离的耐碳氢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8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CR检测金属酶、整合子I、ISCR1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细菌基因分型。结果 89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SCR1基因阳性菌25株(25/89,28%),其中84%(21/25)为多重耐药,5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4%(16/25),金属酶基因阳性为11株(11/89,12%),其中有8株携带IMP-1基因,3株携带VIM-2,整合子I基因阳性43株(43/89,48%)。但携带金属酶的菌株整合子I、ISCR1基因扩增均为阴性;PFGE分型结果显示:8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15基因型(A~O),其中A型46株、B型16株、C型4株、D型5株、E型4株、F型3株、G型2株、H型2株,I型~O型各有1株。基因型集中的A型~G型,各型中的菌株来源于不同医院,呈多态性,每群均存在克隆株。结论 基因捕获元件整合子I基因及ISCR1广泛分布在大连地区耐碳氢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显著相关,特别是ISCR1基因;大连地区整合子I、ISCR1并未携带金属酶基因盒。PFGE结果提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基因多态性,但仍存在高度同源性的流行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