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就两岐双岐杆菌以脱脂牛奶为培养基的厌氧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试验了导致双岐杆菌增殖的几种生长促进剂。并获得产菌量较高的发酵培养基,同时对双岐杆菌发酵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两岐双岐杆菌以脱脂牛奶为培养基的厌氧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试验了导致双岐杆菌增殖的几种生长促进剂。并获得产菌量较高的发酵培养基,同时对双岐杆菌发酵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共发酵互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时两者的互生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以质量浓度100gL脱脂乳为培养基,将嗜酸乳杆菌主要代谢产物—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分别以0.0083mgml、0.0036mgml、0.0053mgml的量加入含嗜热链球菌脱脂乳培养基中,40℃培养,测定凝乳时间;将嗜热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乳酸、甲酸分别为0.1332mgml和0.075mgml的量加入含嗜酸乳杆菌脱脂乳培养基中,37℃培养,测定其发酵乳的凝乳时间。结果: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凝乳时间由12h缩短到4h,pH为4.52~4.62,吉尔涅尔度为54.23~64.74°T;嗜酸乳杆菌发酵乳的凝乳时间由16h缩短为5h,pH为4.61~4.65;且嗜酸乳杆菌在CO2环境中发酵时,发酵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时具有互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嗜酸乳杆菌片剂的活菌存活率,延长其有效期,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两组保护剂并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数学统计方法Plackett-Burman设计,对扩大培养时加入的8种材料及制剂压片时的12种材料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影响嗜酸乳杆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接着用均匀设计法进一步得到这些重要因素的最适百分比.验证试验表明:扩大培养时加入氯化钠0.3%、甘露醇0.4%、麦芽糖3.5%有显著保护作用;制剂压片时加入抗坏血酸1.0%、蔗糖35.0%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表明,口服嗜酸乳杆茵及其制剂,能升高大鼠ADL—C和HDL—C/T比值及降低[VLDL LDL]—C的浓度。这一作用对于防止动粥发生显然是十分有利的。若将嗜酸乳杆菌及其制剂,与其它降血脂药物配伍,用于高血脂症的辅助治疗,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酸、乙酸及pH值变化对嗜酸乳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生长及交互作用影响,为探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1)两菌经不同浓度乳酸、乙酸作用后,检测其细菌浓度变化。(2)两菌经不同pH的SBHIG肉汤单独及混合培养,检测其细菌浓度变化并涂片观察生长情况。结果 乳酸、乙酸浓度1.0%~5.0%时,均可抑制两菌的生长。0.1%乳酸对阴道加德纳菌生长的抑制能力较弱,但可促进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肉汤培养基在pH 3.5时,几乎只有嗜酸乳杆菌能生长;pH 8.5时,生长的细菌中阴道加德纳菌占绝大多数;pH 5.5和7.0时,两菌虽然共同生长,但嗜酸乳杆菌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 嗜酸乳杆菌与阴道加德纳菌存在交互作用,但受细菌浓度、乳酸和乙酸浓度及pH的影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需多疗程疗治疗或治疗失败可能与乳杆菌累积浓度未能达到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长的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为实验材料,利用酸化的MRS培养基筛选分离得到嗜酸乳杆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动力学研究,确定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数学模型。方法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法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的嗜酸乳杆菌进行分离,利用分光光度仪和平板菌落计数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嗜酸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细胞浓度的动态变化,经软件处理后拟合出嗜酸乳杆菌细胞生长的Logistic数学模型。结果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嗜酸乳杆菌细胞生长的动态变化,并得到嗜酸乳杆菌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嗜酸乳杆菌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和产香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产类细菌素嗜酸乳杆菌P302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发酵上清液对大肠埃希菌O139的抑菌活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P302产类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4%、胰蛋白胨0.2%、酵母粉0.8%、碳酸钙0.4%和蔗糖1%,0.4%复合维生素,0.3%Tween-80有利于类细菌素的产生。发酵工艺条件为最适初始pH7.0,最适温度37℃,最佳接种量0.3%,种龄14h,厌氧培养22h。结论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发酵工艺,类细菌素的产量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易感小鼠及患病小鼠的病情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为预防与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系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病例对照组(DM组)、预防组(Y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和高剂量治疗组(H组),每组1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CON组仅每日予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Y组造模前灌胃嗜酸乳杆菌。各组每日灌胃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CON组与D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至造模后25 d各组的体重、空腹血糖、C肽水平、血脂谱、胰腺组织学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1)灌胃嗜酸乳杆菌活菌制剂后,小鼠血糖降低,小鼠体重恢复至正常,C肽水平有所回升,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某些条件致病菌在整个实验里呈递增状态。(2)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后,小鼠TG、LDL升高,而TC与HDL变化不明显。灌胃后25 d,各组小鼠升高的TG、LDL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小鼠胰岛病理结构变化:Y组胰岛细胞形态接近CON组,边界较清楚,细胞排列较整齐,胰岛数及岛内细胞数多于L、H组,细胞分布均匀,核大小基本相等,少部分核固缩。结论嗜酸乳杆菌对STZ所致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开发L. acidophilus活菌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L. acidophilus 36 h发酵上清液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吸光度值的影响,计算抑菌率,探讨乳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3个浓度的L. acidophilus发酵上清液对3种常见肠道致病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及其L型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其中原液浓度抑菌作用最强。结论 L. acidophilus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感染引起肠道疾病的微生态制剂,其代谢产物发挥抑菌作用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GIM:1.73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病力和相关酶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720尾初始均重为(5.60±0.05) 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 共设8个处理, 每个处理3个重复。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0.1%、0.2%、0.4%、0.6%、0.8%、1.0%和1.2%)嗜酸乳杆菌的饲料, 养殖期8周。结果表明: 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 WGR)与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SGR)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嗜酸乳杆菌添加0.6%时, 饲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最低, 其他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蛋白质效率(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变化规律则与FCR相反。肝脏和肠蛋白酶(Trypsin, TRY)、淀粉酶(Amylase, AMY)活性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TRY、AMY mRNA表达, 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 肝脏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添加量为0.6%达到最大值, 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添加量0.2%和0.4%达到最大值。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d, 石斑鱼攻毒后成活率(Survival rate, SR)随着嗜酸乳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以WGR为判断依据得出, 在饲料中添加0.42%嗜酸乳杆菌(0.72×108 cfu/g)可显著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 并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2.
旨在检测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以及S-层蛋白与抗生素联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获得嗜酸乳杆菌菌体,LiCl法提取S-层蛋白粗提物,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S-层蛋白,分别用E.coli和S.aureus处理Caco-2细胞2 h后,考察S-层蛋白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E.coli和S.aureus的抑制作用,并考察S-层蛋白联合抗生素对E.coli和S.aureus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2)嗜酸乳杆菌组;(3)S-层蛋白组;(4)抗生素组;(5)嗜酸乳杆菌+抗生素组;(6)S-层蛋白+抗生素组。结果显示,液体发酵得到嗜酸乳杆菌菌体,提取并纯化得到S-层蛋白;S-层蛋白对E.coli和S.aureus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下抑制率达到42.2%和31.7%,差异极显著(P<0.01),且在E.coli和S.aureus作用的短时间内干预效果明显,0 h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9.3%和48.4%;S-层蛋白联合抗生素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1.7%和79.3%,差异极显著(P<0.01),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与抗生素联用,有望开发称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 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从38份土样中筛选到一株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R115,能在pH1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并在pH10条件下产生较高的碱性蛋白酶。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5,最适温度45℃;在pH12条件下最适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5.
乳酸锌(Zn lactate·3H_2O)和氟化亚锡(SnF_2)常作为牙膏中的活性物质添加剂用来预防龋齿及口腔生物被膜的形成。文中评估了Zn lactate·3H_2O和SnF_2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的抑制实验证实乳酸锌和氟化亚锡都具有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功能,联用效果尤佳。乳酸锌通过干扰胞外多糖基质网的形成起作用,而氟化亚锡则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更为重要的是,工作浓度的两种化合物联用几乎可以完全抑制3种实验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其对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口服治疗,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3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及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降脂作用,并能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IMT及斑块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吐温平板筛选法,从山西运城盐湖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胞外脂肪酶的中度嗜盐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并命名该菌为Halobacillus sp.LY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脂肪酶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30℃~90℃)保持高活力;在NaCl浓度为10%的反应缓冲体系(pH值8.0)中,温度为50℃时,酶活性最佳。金属离子除Fe3+外,对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EDTA和SDS亦可不同程度的抑制酶活性。结果表明LY5所产脂肪酶可能存在某些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IL)-6、8和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8和10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8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或上升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2,P〈0.05);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观察组出现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减轻肠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干扰素α-2b栓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就诊的CIN伴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月经后5~7d行LEEP术,观察组于LEEP术后3d予以乳杆菌活菌胶囊[阴道放置,每次1粒(0.25g),每晚1次]联合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每晚1枚(10万IU),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的干扰素α-2b栓治疗,两组连用3个月经周期。两组术后观察其阴道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及并发症,术后6个月比较CIN治疗效果及HRHPV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流液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和8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9,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CIN病变治愈率高于对照组,CIN病变持续或残存率低于对照组(χ~2=3.98,P0.05),HR-HPV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3,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CIN伴HR-HPV感染可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液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可提高CIN病变治愈率,更有效清除HR-HP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