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受害程度的甜槠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其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的季节,不同受害程度甜槠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不同,韧皮部的反应比木质部更加强烈;受害初期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减少,这是植物受害后的一种应激反应,重度受害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2.
粒肩天牛危害对杨树单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肩天牛是福建省杨树的一种新蛀干性害虫,经对杨树受害与未受害、不同危害期、不同品系、不同危害部位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间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危害期单宁含量差异极显著,在天牛危害末期和越冬期,受害植株单宁的含量比健康植株增加;不同杨树品种单宁含量变化不同,意大利杨健康植株和受害植株的单宁含量均比欧关杨高;受害植株中远离蛀孔与蛀孔周边的单宁含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杨树受害引起单宁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杨树受到危害后的一种应激反应的表现,具有诱导抗虫性,即通过增加单宁的含量来抵御害虫的取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油茶蓝翅天牛ChreonomaatritarsisPic.发生与寄主枝条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蓝翅天牛在油茶林中的发生监测预警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法对蓝翅天牛在油茶幼龄林和壮龄林中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烘干称重法、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林龄内的油茶枝条含水量,枝条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总酚、缩合单宁和黄酮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为害情况与各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林间调查结果表明,油茶蓝翅天牛能够为害幼龄油茶林,且在幼龄林中喜为害枝高≤50cm、直径>1cm枝条,尤以直径1-2cm枝条受害最重;壮龄油茶林中在枝高>50 cm枝条、直径>1 cm的枝条上为害较重,尤以直径>2 cm枝条受害最重。室内研究结果揭示了油茶枝条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酚、缩合单宁、可溶性蛋白和黄酮。其中,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各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茶蓝翅天牛在幼龄林内的选择为害行为和油茶枝条的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之比呈显著负相关,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壮龄油茶林内选择为害行为与枝条的总酚、缩合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油茶蓝翅天牛对油茶枝条的为害选择与枝条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比、总酚含量及缩合单宁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林间栽培油茶植株过程中应加强对相应树龄及直径枝条植株上蓝翅天牛发生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4.
杏树营养物质含量与多毛小蠹危害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杏树营养物质含量与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 Murayama危害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多毛小蠹不同危害程度的杏树树叶和韧皮部中的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多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判断各个营养物质含量与多毛小蠹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蠹危害后,能使树体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不同受害程度的杏树树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受害程度的杏树韧皮部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营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重度受害(50.34±0.68,21.46±1.52,11.31±0.10)轻度受害(44.75±0.7,17.33±0.06,10.35±0.27)健康(38.58±0.88,11.92±0.51,9.25±0.24)。对不同受害时期营养物质含量的分析表明,树叶中可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7月时含量最低。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月时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树叶和韧皮部中表现一直呈上升趋势,8月时含量最高。经过相关性分析,受害程度与韧皮部中的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多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各个受害时期均呈正相关关系(r0.834),其中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7月相关性最大(r=0.948,0.939);与多糖在8月相关性虽大(r=0.961)。杏树植株中营养物质含量越高被害率越高,且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松突圆蚧为害对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为害的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测定表明,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与其针叶内的次生物质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黄酮、单宁和总酚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发生变化,先增加,后降低,这说明了受害程度的强弱对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变化有影响,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物质,影响主要代谢。这是被害松树针叶枯黄、枝干枯死直至植株枯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兴华  周晓榕  庞保平  孟庆玖 《昆虫学报》2012,55(10):1178-1184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是一种危害多种蔬菜和观赏植物的多食性害虫。本研究采用蒽酮比色法、 考马斯亮蓝法、 磷钼酸 磷钨酸比色法、 索氏回流法及丙酮法, 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1~3龄幼虫不同为害程度(系统受害、 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对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单宁、 黄酮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后, 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增强而显著降低(P<0.01), 最大降幅分别为62%, 35%和40%; 单宁和黄酮的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增强而显著上升(P<0.01), 最高升幅分别为26%和53%; 并且具有系统性影响。结果提示, 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导致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下降、 光合作用降低, 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上升, 从而对植食者产生诱导抗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南美斑潜蝇与其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柄天牛属8个种(亚种)的雌性生殖器,比较研究了该属雌性生殖器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柄天牛属雌性生殖器在骨杆形状、受精囊管长短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雌性生殖器特征对比,黄颈柄天牛、暗胸柄天牛、红腹柄天牛三者虽然存在一定差异,是否应作为同一种依据不足,故仍保留亚种地位.  相似文献   

8.
二种天牛对濒危植物四合木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升  刘强 《昆虫知识》2009,46(3):407-410
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野外观察、随机抽取样方,结合解剖病害植株,对危害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2种天牛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Pallas)和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的为害株率和为害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天牛对四合木的危害十分严重,将成为导致四合木近期灭绝的主要威胁;在整个保护区范围内,4个地段的为害程度不同,2种天牛的分布情况也不同;2种天牛的危害特点以及对寄主造成的危害也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受拉缘蝽不同程度为害的卵叶小蜡叶片中可溶性糖、总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受害程度下卵叶小蜡叶片中可溶性糖、总糖含量差异是显著的,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呈现出先明显降低,而后又略增加的波动变化.不同受害程度下卵叶小蜡叶片中Mg、Cu、Ca、N、P含量的变化不大,说明拉缘蝽的为害对卵叶小蜡叶片中这些营养元素没有显著影响.但叶片K、Mn元素含量与虫害的危害程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受害越严重,叶片中Mn、K元素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严重危害。北抗杨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抗性,但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未受害、机械损伤、虫害北抗杨为研究材料,对其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防御酶含量进行检测,以探索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和光肩星天牛危害后其反应不同:1)次生代谢产物,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白杨甙含量显著上升,槲皮苷含量降低;而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槲皮苷含量显著上升,白杨甙含量无显著变化。机械损伤的北抗杨木质部总酚含量高于虫害与未受害木质部,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北抗杨木质部白杨甙和亚麻木酚素含量高于机械损伤木质部与未受害木质部。遭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北抗杨木质部的总酚苷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害木质部。2)防御酶活性分析表明,与未受害北抗杨树皮相比,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升高,但两者间无差异;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未受害树皮,且机械损伤树皮高于虫害树皮;北抗杨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木质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未受害木质部,但两者间无差异。3)与未受害北抗杨相比,北抗杨受机械损伤、虫害后部分次生代谢物和防御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推测这些物质可能与北抗杨抗逆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