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其物种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79份,经鉴定隶属于2门11纲16目40科83属230种,其中子囊菌门4纲6目8科10属21种,担子菌门7纲10目32科73属209种。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占物种总数的55.65%;优势属有18属,分别为小菇属Mycena、丝盖伞属Inocybe、马鞍菌属Helvella、乳菇属Lactarius、香蘑属Lepista和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等,占物种总数的51.30%。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42种、药用菌4种、食药兼用菌11种、毒菌17种,其中部...  相似文献   

2.
安徽黄山属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2018-2020年对该区的大型真菌展开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子实体形态特征检索比较对获得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属级地理区系成分、经济真菌和特有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地区共发现大型真菌421种,隶属于9纲19目72科200属,其中包含食用菌68种,药用菌31种,毒菌39种,特有种66种。优势科有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0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栓孔菌属Tramete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灵芝属Ganoderma和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 14属。对黄山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发现该区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6.5%),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5%)和泛热带成分(10.5%)。本研究表明黄山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世界广布成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秦岭药用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积累秦岭山区药用真菌资源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前提。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秦岭山区药用真菌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秦岭共有药用真菌196种,其中隶属于39科90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4科,共107种,占全部种数的54.59%,分别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和马勃科;含5种及5以上的属有8属,共5 9种,占总种数的30.09%,依次为红菇属、乳菇属、栓菌属、木层孔菌属、鬼伞属、马勃属、粘盖牛肝菌属、秃马勃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划分为广布成分(67.78%)、泛热带成分(4.44%)、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59%)和北温带成分(26.67%)4个分布型,其中以广布成分为主,表现典型温带区系特征。从其药理作用上分析,主要有抗癌、抗菌消炎、舒筋活络、止血、调节免疫力、养胃、补益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针叶林和草原地区5个样地的15个样方的研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方土壤大型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快速挖掘大型真菌资源;利用冗余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研究新疆大型真菌多样性与不同生境型及大型真菌发生的其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针叶林和草原大型真菌主要涉及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和蜡伞菌科Hygrophoraceae等,其中口蘑属Tricholoma、黏滑菇属Hebeloma、乳牛肝属Suillus、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蜡伞属Hygrophorus和丝盖伞属Inocybe为优势属。  相似文献   

5.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对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内的真菌区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革盖菌科、丝膜菌科、蘑菇科、球盖菇科、蜡伞科和炭角菌科;含5种以上的属为丝盖伞属、小皮伞属、多孔菌属、鳞伞属、光柄菇属、炭角菌属、蘑菇属、赤褶菌属、蜡伞属、湿伞属、靴耳属、囊蘑属、栓菌属和马鞍菌属;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种(34.11%)、北温带分布种(42.05%)、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5.30%)、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3.31%)、欧亚大陆分布种(2.9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2.32%)、东亚分布种(1.97%)、中国-日本共有种(4.64%)和特有成分(3.97%)等9个分布型,表现出鲜明的温带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长白山较为接近,而与热带、亚热带的区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食用真菌种类及生态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已知657种,132属,41科。其中担子菌620种,占总数的94.4%,子囊菌37种,占5.6%。有过栽培记载和试验或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的约80种,32属,18科。目前大量人工栽培的约22种。上述食用真菌按其种数多少主要包括在白蘑科Tricholomataceac,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侧耳科Pleurot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喇叭菌科Cantharellaceae,齿菌科Hydn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依繁殖生长的基物为主,将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的生态习性划分为五类。木生菌138种,粪生菌9种,土生菌128种,虫生菌12种,菌根真菌352种。  相似文献   

7.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共8科,含195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17.78%和63.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等共15属,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3.89%和54.87%。在地理分布上,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为主,分别含有128种和107种,占总种数的41.56%和34.74%,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但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广东已知毒蘑菇种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望天鹅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南坡,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本研究对望天鹅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作者于2019-2021年在该保护区内共采集大型真菌1 425份。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出大型真菌161种,隶属于2门7纲17目48科101属,其中包含1个中国新记录种帝王鹅膏Amanita regalis。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优势科(物种数≥10)为4个,轴腹菌科Hydnangi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含48种,占该保护区物种总数的29.81%。优势属(物种数≥5)为5个,分别是小菇属Mycena、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靴耳属Crepidotus和湿伞属Hygrocybe,含31种,占该保护区物种总数的19.25%。对不同生态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统计,发现针阔混交林型特有种为65种,阔叶林特有种15种,针叶林特有种20种,3种林型共有种为25种。α多样性指数显示在所调查的3种林型中,针阔混交林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针叶林型物种分布最均匀。大型真菌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