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Hg^2+对金银莲花根和叶片的伤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汞离子胁迫下金银莲花〔Nymphoidesindica(L.)Kuntze〕根受害情况、根部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新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部受害程度随汞离子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低浓度Hg2+短时间处理后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而高浓度Hg2+长时间处理后根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且随着Hg2+浓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新叶叶绿素含量对Hg2+胁迫的反应与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浓度Cd2+、Hg2+处理菱幼苗,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菱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Cd2+、Hg2+对同一植物的毒性差异。Cd2+、Hg2+各处理浓度均抑制菱幼苗生长,使叶绿素含量下降,但Cd2+的抑制作用比Hg2+的作用明显。Cd2+、Hg2+对SOD、POD活性有不同的影响效果:Cd2+处理最初诱导SOD、POD活性升高,但随浓度加大时间延长酶活性急剧下降;Hg2+处理的酶活性变化相对平缓,其中5μmol/L和10μmol/LHg2+处理的POD活性持续上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Cd2+比Hg2+对菱的毒性要大。依据实验结果,作者探讨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浓度Cd^2+、Hg^2+处理菱幼苗,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菱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了Cd^2+、Hg^2+对同一植物的毒性差异,Cd^2+、Hg^^2+各处理浓度与均抑制菱幼苗生长,使叶绿素含量下降,Cd^2+的抑制作用比Hg^2+的作用明显。Cd^2+、Hg^2+对SOD、POD活性有不同的影响效果;Cd^2+处理最艉地SOD、POD活性升高,但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藉精(MV)O-1mmol/L在1500μmol m^-2a^-1光下处理C3植物花生、水稻和C4植物玉米、甘蔗的叶圆片30mm,O2^2+产生速率随MV浓度提高而加快MV浓度超过10μmol/L,光合放氧出现负植并持续增大。光氧化作用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qp,而qN则或提高(C3植物,MV10μmol/L)或几平下)。热耗散系数KD的变化与QN相似。秘C4植物相比,C3  相似文献   

5.
LHRH—A2及无机离子促进草鱼脑垂体离体分泌GH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培养瓶(皿)培养法研究LHRH-A2、Ca^2+、K^+对草鱼脑垂体器官分泌GH的影响。结果表明,1nmol/L、10nmol/L、100nmol/L和1000nmol/L的LHRH-A2都能显著促进GH的分泌;随着Ca^2+浓度(0.1、1、3mmol/L)的增高GH的分泌增强,在1mol/L和3mmol/L Ca^2+条件下的GH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在0.1mmol/L Ca^2+条件下的GH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制备的豌豆完整叶绿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蛋白质合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绿体蛋白质合成的饱和光强为450μmol m^-2s^-1,合成的速率在最初5min内最大,此后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速率下降;K^+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 ̄40mmol/L,进一步增加浓度其促进使用反而降低;Mg^2+在1mmol/L以下对蛋白质合成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1.5mmol/L则开始产生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10-8mol/L的DON毒素加入小麦根质膜制剂中可促进K+刺激的ATP酶活力,10-6mol/L开始呈抑制效应,抑制程度随DON浓度加大而提高。根尖(5cm)离体根段于0.5mmol/L的KCl中,10-8mol/L的DON能促进根段K+吸收,10-6mol/L以上浓度则K+吸收呈抑制,10-2mol/L浓度下根段的净吸收为负值,表明组织中K+大量外渗。根段置蒸馏水中6h,4mmol/L的DON即导致振段K+渗漏。用DON处理整株小麦根,浓度在0.25mmol/L以上可促进K+从植株其它部位向根运输,而浓度在8mmol/L时即抑制K+向根富集,且根内K+明显渗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TEV)法研究细胞外Mn^2+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内向整流钾通道(IRK1)的阻断作用。结果:细胞外Mn^2+浓度分别为1、1.25、2.5、5、10和20mmol/L,K^+浓度为90mmol/L,可见Mn^2+对IRK1的瞬间电流(旋加电压后2ms)具有Mn^2+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阻断作用;细胞外加Mn^2+浓度较高时强;细胞外K^+浓度为90mmol/  相似文献   

9.
钙提高玉米种子活力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玉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钙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在0—40mmol/LCa(2+)的浓度范围,低浓度的Ca(2+)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最适浓度为10mmol/L,超过此浓度Ca(2+)的促进作用减弱.Ca(2+)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原因可能是Ca(2+)促进胚和胚乳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加速胚乳中贮藏物质如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动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EGTA和EDTA能降低种子活力,2.5和10mmol/LCa(2+)能部分解除EGTA和EDT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6—BA诱导的带正电荷的葡萄叶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岸葡萄叶的带正电荷过氧化物酶可受6-BA诱导,但盐,H2O2或Fe^2++H2O2均使叶片COPD活性明显下降,而高浓度的无机盐明显刺激纯COPD活性增加。在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CPOD最适pH为4.60-5.75,对H2O2的表面Vmax和Km值分别为110U/mg蛋白和1.15mmol/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对于揭示宽叶雀稗对不同钙浓度环境的适应机理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盆栽砂培试验, 研究不同钙浓度(0、5、25、50、100和200 mmol·L-1 CaCl2)和不同处理时间(7、14、21和28天)对宽叶雀稗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宽叶雀稗幼苗株高等形态指标、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低钙浓度(5-50 mmol·L-1)环境下, 株高、叶长、叶宽、根长和生物量与对照(0 mmol·L-1)相比均升高,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强; 高钙浓度(200 mmol·L-1)环境下,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增加, 叶绿素含量减少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弱。结合隶属函数分析, 低钙盐浓度(5-50 mmol·L-1)处理对宽叶雀稗幼苗无抑制作用, 说明宽叶雀稗对低钙浓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而在高钙浓度(200 mmol·L-1)下, 宽叶雀稗幼苗通过提高自身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及增强光合作用等方式来快速调节植物生理代谢功能, 进而适应高钙浓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aqueous leachate of 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 Viv. on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amylase activity,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s of germinated seeds of maize (Zea mays L. cv. Uttam) were examined. Effects of leachate on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protein content,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 and some antioxidants were also studie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leachate of N. plumbaginifolia reduced the germination rate (GR). However, fin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remained almost unaffected. Lower concentration of leachate stimulated the amylase activity and resulted in higher sugar content and GR.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leachate inhibited the conversion of starch into sugars. Allelochemicals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carotenoids, protein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The leachate of lower concentrations stimulated the activity of peroxidase but slight decrease was record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exhibited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increase except in seedlings treated with 100% concentration of leachate. Impairment of various metabolic activities due to leachate resulted in decreased root and shoot length.  相似文献   

13.
以西芹‘文图拉’幼苗为试材,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NO3-(0、1、5、10、15、50、100、150mmol·L-1)对芹菜植株生物量、养分含量、叶绿素、丙二醛(MDA)及两种渗透调节剂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NO3-浓度的增加(1~50mmol·L-1),芹菜株高、生物产量、根冠比以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和叶绿素明显提高,同时植株的MDA含量上升,POD和CAT的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2)当NO3-浓度等于或大于100mmol·L-1时,芹菜的生物产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对K、P养分的吸收降低,膜脂过氧化物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性达到最高峰值,POD和CAT活性有所下降。研究表明,NO3-浓度为15mmol·L-1时最有利于芹菜植株的生长;NO3-浓度为100mmol·L-1时对植株生长产生了硝酸盐胁迫,导致膜脂过氧化伤害,但芹菜植株能通过调节抗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剂的合成代谢抵御环境胁迫,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硝酸盐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一种喜盐植物,其最佳生长的实现需要200—400 mmol/L NaCl。为了解盐渍环境下盐角草氮素吸收利用特点,在水培添加200或400 mmol/L NaCl情况下,从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根系体积和活力,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蛋白、总氮、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等方面检测了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3种氮形态对盐角草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氮摩尔浓度(mmol/L)计,在0.1—400 mmol/L浓度范围进行测试,盐角草在0.1 mmol/L低氮条件下仍能维持生长,同时,抑制盐角草生长的氮浓度域值较高,其中铵态氮、尿素和硝态氮分别为50、50及400 mmol/L。研究结果表明盐角草吸收利用氮素的能力强,对氮素的浓度耐受范围宽,3种氮形态都可作为氮源满足其生长需要,但有效促进生长的效果存在差异,总体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研究为揭示盐生植物氮吸收利用特点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提高盐生植物生产力,指导沿海滩涂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6种红花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沙培法,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6个品种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除封丘红花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之外,其它品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盐胁迫下各种红花幼苗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3)菏泽红花和川红花SOD活性在盐浓度为50mmol/L时与对照相比升高,随后下降,其它品种均呈下降趋势;NaCl胁迫下,6个红花品种POD和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后降低;(4)应用隶属函数法,得出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封丘红花〉菏泽红花〉川红花〉亳州红花〉云红3号〉新疆红花。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Cu2+处理浓度(0、0.002、0.004、0.006、0.008 mmol.L-1)对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1)叶绿素含量、Fv/FoFv/Fm显著下降,Fo显著上升;(2)活性氧(AOS)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始终高于对照;(3)电镜观察发现,Cu2+对叶片细胞器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造成严重损伤。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过量Cu2+的胁迫破坏了菱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并造成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菱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随营养液中No_3~-浓度升高,叶片内No_3~-总量、代谢库大小(NIPS)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升高,其中MPS与NK活性呈同步变化;No_3~-浓度达2.0mmol/L时,两者趋于稳值;若再增加NO_3~-浓度,则被吸收的NO_3~-积累于液泡中,而代谢库中NO_3~-含量(MPS)与NO_3~-总量之比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氮(NO_3~-浓度为1.0 mmol/L)情况下,反应液中无NO_3~-时,叶片内NR活性品种间有差异,但在50 mmol/L NO_3~-反应液中则品种间无差异;NK活性高的品种鲁麦8号及品种321叶内有大的NO_3~-代谢库,反应液中NO_3~-对NR活性刺激程度低,代谢库NO_3~-含量与叶NO_3~-总量之比高,而叶组织长时间反应过程中其NR活性衰减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硝酸盐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诱导及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积累过多已成为影响蔬菜品质并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硝酸还原酶(NR)是硝酸盐代谢中的关键酶,提高其活性有利于硝酸盐的降解。为了解植物不同组织中NR的活性,用活体测定法检测了经50mmol/L的KNO3诱导不同时间后的油菜、豌豆和番茄幼苗根茎叶中NR活性,同时为了明确外源诱导剂浓度与植物体内NR活性的关系,检测了经不同浓度KNO3诱导2h后的矮脚黄、抗热605、小白菜和番茄叶片中的NRA。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组织NR活性有很大差异,叶中NR活性较高,根其次,茎最低;不同植物的NR活性随诱导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相同植物不同组织的NR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植物叶片NRA为最高时KNO3浓度不同。用30mmol/L的KNO3诱导番茄苗2h后,从番茄根和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NR cDNA,全长2736bp,编码911个氨基酸。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提高植物对硝酸盐的降解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Cu^2+处理浓度(0、0.002、0.004、0.006、0.008 mmol·L^-1)对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1)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显著下降,Fo显著上升;(2)活性氧(AOS)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始终高于对照;(3)电镜观察发现,Cu^2+对叶片细胞器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造成严重损伤。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过量Cu^2+的胁迫破坏了菱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并造成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菱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实验以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innaeus)无菌苗为材料, 用含不同浓度Cu2+(0、5、10、20和40 mg/L)和Cr6+(0、5、10、20和40 mg/L)的1/10霍格兰溶液对千屈菜进行培养, 测定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Cu2+和Cr6+对千屈菜无菌苗生理生化特征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Cu2+浓度的增加, 千屈菜无菌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 膜脂化程度加剧, 但叶绿素含量基本未受影响, 且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持续上升。随着Cr6+浓度的升高, 叶绿素含量也基本未受影响, 膜脂化程度在0—20 mg/L未受显著影响。CAT活性受到持续抑制, 但SOD和POD活性持续上升。综上, 千屈菜对重金属铜和铬具有一定的抗性, 其叶绿素含量基本未受影响, 抗氧化酶活性上升, 且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在Cu2+浓度低于5 mg/L和Cr6+浓度低于20 mg/L时千屈菜生理生化指标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千屈菜对铜、铬和其他重金属的响应, 及千屈菜在水体修复方面的生态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