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斑瘰螈的核型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晓明  高晓冬 《遗传》1997,19(1):12-15
用常规Giemsa染色和BSG技术研究了尾斑瘰螈的核型和C带。该螈的染色体数 为2n=24,包括9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s. 7、10、11);BSG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显示了弱的着丝粒带,同时还显示了46条近着丝粒区插入带; 其核型和C带均不同于已研究过的国内蝾螈科动物,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形色体。  相似文献   

2.
贵州两种黄脊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贵州日本黄脊蝗 Patanga japonica Bolivar和印度黄脊蝗 P.Succincta Johansson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两种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1,NF=23. 但日本黄脊蝗的染色体绝对长度总和(79.75±2.22μm)比印度黄脊蝗的(71.4 7±0.63μm)长;异染色质总量(35.65±0.14μm)比印度黄脊蝗的(10.76±0.11μm多;日本黄脊蝗的核型属“1B”核型,印度黄脊蜱的核型属“lc”核型。  相似文献   

3.
对天门冬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冬染色体数为2n=20,核型公式为K(2n)=2x=20=8 sm+128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4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5对。核型类型为2B。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寄生于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腔内的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ignotu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瘤线虫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12=10 m+2 sm。由5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其中X、Y和1~4号染色体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5.
远东刺猬和大耳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远东刺猬的核型组成为13m+6sm+3st+1t+XY,NF=92,C带分布于5对近端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长臂,约占整个染色体长臂的1/2至2/3,Ag-NORs位于2—3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大耳猬核型组成为18m+4sm+1st+XY,NF=92,C带分布于17对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Ag-NORs位于3—5对染色体上,其中一Ag-NORs位于染色体的长臂中部,两者的核型特征有明显区别。结合前人的工作,作者提出在远东刺猬不同地理居群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核型。本文对普通刺猬属的远东刺猬、东欧刺猬和西欧刺猬的核型以及大耳猬属的大耳猬、达乌尔刺猬和秦岭短棘猬的核型还分别作了比较分析。此外,对远东刺猬联会复合体形态、性染色体的配对行为和SC侧线加厚现象也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甘肃仓鼠的核型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核型和带型技术对分布于陕西宁陕的甘肃仓鼠进行了研究, 其核型为2n = 24 = 16 m + 4 sm +2st + 2t 。由于没有得到雄性个体, 所以很难确定性染色体。部分染色体有着丝粒C - 带, 有1 对亚端染色体长臂具较大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带, 暂定为X染色体。3 对染色体上有NORs。与已有报道的大仓鼠染色体比较, 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从染色体特征上看, 将甘肃仓鼠作为大仓鼠的亚种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内葵杂3号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内蒙古地区的栽培品种内葵杂3号三交种和单交种了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内葵杂3号三交种和单交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34,各具一对随体染色体。三交种第2对染色体具随体且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4.105%~7.703%,核型公式为2n=2x=34=32m+2sm(2sat),核型类型属于1A型;单交种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具随体,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3.661%~8.128%,其核型公式为:2n=2x=34=34m(2sat),核型类型属于1B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高加索蜂单倍体雄蜂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加索蜂单倍体雄蜂染色体数为n=16.根据Levan等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高加索蜂: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12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4条,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染色体总臂数(NF)为32,高加索蜂雄蜂的核型公式为n=x=16=12 m+4 sm,属“1A”核型.  相似文献   

9.
远东刺猬和大耳猬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东刺猬和大耳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远东刺猬的核型组成为13m+6sm+3st+1t+XY,NF=92,C带分布于5对近端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长臂,约占整个染色体长臂的1/2至2/3,Ag-NOR_5,位于2-3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大耳猬的核型组成为18m+4sm+1st+XY,NF=92,C带分布于17对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Ag-NOR_5位于3-5对染色体上,其中—Ag-NOR位于染色体的长臂中部,两者的核型特征有明显区别,结合前人的工作,作者提出在远东刺猬的不同地理居群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核型。本文对普通刺猬属的远东刺猬、东欧刺猬和西欧刺猬的核型以及大耳猬属的大耳猬、达乌尔刺猬和秦岭短棘猬的核型还分别作了比较分析。此外,对远东刺猬联会复合体的形态、性染色体的配对行为和SC侧线加厚现象也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制备了中华沙鳅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中华沙鳅二倍体染体色数目为96,核型公式为:2n=8m+12sm+20st+56t,臂数NF=116,无异形染色体分化。通过与其他鳅科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推测中华沙鳅核型是鳅科祖先经过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类型转变、染色体多倍化等途径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和须鲫的染色体二倍数均为100,NF=150。前3种鱼的核型都是18m+32sm+26st+24t。须鲫的核型为18m+32sm+18st+32t。四种鱼染色体的体积从大到小均呈缓慢的连续递变,都是sm_1较大。作者认为这14种鱼与鲤属和鲫属鱼类一样,属于二倍化了的四倍体种娄;并认为鲃亚科和鲤亚科中现存的四倍体种类可能都是由一共同祖先经多倍化后自然选择演变而来的;考虑到四倍体物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强的适应力,提出了开发和利用(资源增殖、驯化和杂交等)这些鱼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用常规涂片法对贵州产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与织金瘰螈P.zhijinensi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龙里瘰螈的核型为2n=24=16m+8sm,染色体臂数NF=48,其中No.7、10、11、12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其余均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织金瘰螈的核型为2n=24=20m+4sm,NF=48,其中No.9、11为sm,其余均为m。2种瘰螈的核型存在差异,可为2个物种的成立提供细胞遗传学佐证。  相似文献   

13.
黄山北草核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1989,11(1):18-20
本文研究了北草晰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蝴的染色体数2。二38,由18对常染色休和 1对性染色休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1组有2对染色体;11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川组仅含 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二38包括1对Z染色 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晰蝎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晰的各染色体对均有 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台山多目涡虫(涡虫纲,三肠目)染色体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山西茶铺和镇海寺的五台山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1996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多目涡虫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为2倍体,核型公式2n=2x=42 =28m 14sm,其中28条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14条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明显比其它染色体长。五台山多目涡虫的核型属于2C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常规植物染色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高山冰缘带地区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5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川西黄耆(A. craibianus Simps.)、无茎黄耆(A. acaulis Baker)、梭果黄耆(A. ernestii Comb.)、东俄洛黄耆(A. tongolensis Ulbr.)为二倍体,窄翼黄耆(A. degensis Ulbr.)为四倍体,所有物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8;川西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6sm+10m,为2A型,无茎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梭果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窄翼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32=4sm+28m,为1A型,东俄洛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t+2sm+12m,为2A型。已报道横断山的黄耆属物种均为二倍体,而本研究首次发现了四倍体种,研究结果补充了横断山高山地区黄耆属植物染色体的基础资料,同时为该区域的植物系统分类及属内植物进化研究提供了细胞分类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参照植物根尖细胞学研究的方法标准,对香薷属3种(5个居群)植物进行核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1)从染色体数目看,密花香薷2居群染色体数目2n=16;野苏子2居群染色体数目2n=20,染色体数目和倍性与前人报道的一致;毛穗香薷染色体数目2n=10为首次报道。(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种(5居群)植物中野苏子和密花香薷亲缘关系较近;结合现有报道数据分析表明,该属植物仅有2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且二倍体占主导地位。(3)核型参数分析表明:密花香薷的稻城无名山居群1核型公式为2n=2x=16=14m+2sm,居群2为2n=2x=16=16m,着丝粒指数(CI)分别为39.57和42.32,不对称系数AI值分别为2.75和2.87,核型不对称性都为1A型;毛穗香薷的核型公式为2n=2x=10=10m,着丝粒指数(CI)为41.76,不对称系数AI值为5.25,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野苏子的昆明西山居群核型公式为2n=2x=20=14m+6sm,聂拉木樟木沟居群为2n=2x=20=16m+4sm,着丝粒指数(CI)分别为38.49和40.97,不对称系数AI值为4.20和4.30,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和2B型。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以C带、硝酸银染色、对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的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6,核型组成为16(8m+6sm+2t)大染色体+20微小染色体。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有一对插入型C带位于第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一个银染核仁组织区(NORs)位于No.12小染色体。同时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黑届锦蛇减数分裂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的结构进行了亚显微观察。发现黑眉锦蛇的SC结构与其他动物的SC相似,是由两股平行的侧线组成,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普通压片法对3个引进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品种的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试验品种染色体数均为2n=32。染色体形态比较一致,多是由中部(m)以及近中部(sm)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Allure’为2n=2x=32=14m(2SAT)+2sm,‘Cupdio’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4m+2sm,Odessa的核型公式为2x=32=1M+15m(1SAT)。3个品种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6.72%,56.25%和56.38%,核型分类显示其均为1A型。  相似文献   

19.
以硬枝黄蝉Allamanda neriifolia幼胚为试验材料,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枝黄蝉幼胚细胞含9对染色体,由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核型公式为2n=2x=6sm+12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5%,核型分类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20.
对7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紫胶虫染色体数量、形态及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形状有棒状、卵圆形、肾形、椭圆形、长圆形以及哑铃形,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从核型分析上看,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均由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有K=10m+8T, K=8m+10T, K=6m+12T, K=4m+14T四种不同的组成方式。采用Leven et al(1964)、Stebbins(1971)以及Guo et al (1972) 核型分类标准对7种紫胶虫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信德紫胶虫与紫胶蚧在着丝粒类型、核型对称性和相对长度组成上相一致,因此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尼泊尔紫胶虫与普萨紫胶虫在核型不对称系数与染色体类型上相近似,两者的关系较为紧密;田紫胶虫与云南紫胶虫的染色体均是由8条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10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亲缘关系也较紧密;而中华紫胶虫的核型较为特殊,与其他6种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澄清了紫胶生产虫种在分类上的混淆,证实了中国紫胶生产虫种为云南紫胶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