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安图人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63年末,安图县石灰场工人在石门山采石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吉林省博物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闻讯后,曾于1964年初先后派人前往现场调查。从化石的种类和堆积的残存现状判断,这是一处晚更新世洞穴堆积。同年五月,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织了一个发掘小组,对残留的洞穴堆积进行了清理。从中获得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2.
论南京直立人化石的年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春林  程海 《人类学学报》1999,18(4):255-255
根据南京直立人洞穴钙板方解石的TIMS测年,南京直立人化石的年代应早于距今50万年。南京猿人洞穴堆积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分析,表明含人类化石的堆积形成于冷期;哺乳动物化石的比较分析和聚类分析认为含南京直立人化石层可对比于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的第6层和深海岩芯氧同位素记录的14阶段,从而进一步支持南京直立人化石时代早于50万年的T^IMS测年结果。  相似文献   

3.
贵州盘县大洞更新世灵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贵州盘县大洞中-晚更新世洞穴堆积中的猴类化石,数量不多,被归入短尾猴(Macacaarctoides),熊猴(M.cf.assamensis)和疣猴亚科(Colobinae)本研究为南方洞穴堆积单个灵长类牙齿的鉴定积累一些资料,同时也扩大了贵州省猴类化石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12,31(4):371-380
釉面横纹的分布与数目可以反映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 在化石研究中能为复原个体生活史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华南化石猩猩门齿、犬齿釉面横纹分布与数目, 并估算门齿和犬齿牙冠形成时间, 结果如下: 牙冠从牙尖至牙颈方向釉面横纹分布密度有疏密变化, 牙尖釉面横纹密度小于10条/mm, 中间至牙颈釉面横纹密度较尖部增大, 大约10-15条/mm; 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门齿, 雄性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雌性; 根据釉面横纹计数及其生长周期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估算门齿牙冠形成时间大约为2.97-6.66年, 犬齿雄性长于雌性, 分别为6.25-11.31年和4.28-7.29年。与一些古猿、早期人类、现代人以及现生大猿比较,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整体密度稍大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小于黑猩猩、大猩猩、现代人和禄丰古猿; 除侧门齿外,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数目明显多于南方古猿、傍人和现代人, 与大猩猩接近; 华南猩猩前部牙齿牙冠形成时间与现生大猿、禄丰古猿差别不大, 与现生猩猩最相近, 长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西方化石人头骨面部三项非测量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传统的人类学观察方法,对一些中国和西方的化石人头骨模型的犬齿窝、颧骨缘结节和梨状孔上外侧部的膨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希望为研究头骨形态的发展变化及现代人起源问题,特别是中国现代人的起源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得到如下提示:(1)在欧洲犬齿窝似乎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逐渐出现的,(2)在化石人头骨上,颧骨缘结节的出现似看不出明显的地域差异,(3)梨状孔上外侧部的膨隆这一性状似乎在大荔头骨与其他中国化石人“不融洽”,而与欧洲尼人接近,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某种程度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
1963年,安图县石灰场工人在石门山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吉林省博物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闻讯后,曾于1964年初先后派人前往现场调查。从化石的种类和堆积的残存现状判断,这是一处晚更新世洞穴堆积。参加发掘清理的有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 1973年吉林省地质局直属综合大队,在编制1:20万明月镇幅地质图时,派金顿镐同志会同笔者前往该处进行复查。复查时,在上述洞穴堆积地点的同一高度的正西9米处,又发现一处堆积层次明显的小型洞穴,经发掘又采得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下面介绍的是这两次发现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兽头类是二叠、三叠纪的一类兽孔类,与我们哺乳动物所在的犬齿兽类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在地球上只生存了不到三千万年,虽然躲过了二叠纪末期(大约2.5亿年前)那次大浩劫,却在三叠纪中期灭绝了。这类动物的化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南非发现了,它们与二齿兽类、犬齿兽类等化石共同产出。目前这类化石种类、数量最丰富的也是在南非。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证据之一是克莱西斯河口人化石。我在开普敦的南非博物馆里见到了这些化石。有一个较完整的下颌骨和一些头骨破片。这些化石是在好望角海岸的洞穴堆积中发现的,其年代距今约十几万年。别看这些化石很残破,但却表明早期现代人的眉脊已经不很发达,下颌骨已显现出突出的下巴的轮廓。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近些年来得到分子生物学的支持。分子生物学家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方法是,他们从147位不同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抚宁县山羊寨发现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的柳江盆地地处我国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其中的地层记录着晚元古代至新生代期间中国华北地台在地球演化中的各种地质事件,在较小的范围内集各种地质现象之精华,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华北地台地质窗口。作者在进行“柳江盆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勘查与规划”中,对该区的石灰岩溶洞与洞穴堆积进行了调查。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抚宁县石门寨镇山羊寨村南采石场残留洞穴堆积中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哺乳动物化石300余件。经初步鉴定,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7个属种。山羊寨哺乳动物化石点位于山羊寨…  相似文献   

10.
江西萍乡杨家湾2号洞是发育在二叠系灰岩中的溶洞,其中充填了晚更新世的黏土和沙砾堆积;自2015年至今已经挖掘6次,出土了万余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其中野猪牙齿化石约占49%,代表目前我国更新世野猪牙齿化石最为丰富的地点。将杨家湾2号洞出土的猪科动物牙齿化石(尤其是犬齿和第三臼齿)与我国南方特有的化石种裴氏猪(Sus peii)和小猪(Sus xiaozhu)及盐井沟出土的野猪化石进行了牙齿形态学比较研究和一系列数据分析(包括散点图、回归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等);所有雄性下犬齿均属于野猪型,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杨家湾2号洞出土的猪科化石可全部归入野猪种(Sus scrofa);尽管雄性下犬齿和上第二及下第三臼齿测量数据的变异范围很大,但都在野猪的变异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还利用杨家湾2号洞出土的野猪第三臼齿化石进行了种内变异研究,上、下第三臼齿的散点图各自聚为两大聚集区,这一结果很可能是由性别差异所导致而非不同属种混合。中国南方地区早更新世之后的猪科动物基本只有野猪一种,这与毗邻的东南亚地区不同;东南亚的猪科动物十分多样,并且绝大多数具有爪哇疣猪型犬齿。  相似文献   

11.
元谋小河-竹棚与雷老地点古猿牙齿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  高峰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2,21(3):179-190
针对学术界持有不同看法的在元谋盆地发现的古猿化石是否代表着两个种的争议 ,本文把迄今在元谋发现的全部古猿牙齿化石按地点分为小河 -竹棚和雷老两组 ,从牙齿形态特征、测量数据分析及犬齿形态指数三方面对出自元谋不同地点的古猿在牙齿特征上的相似及差异程度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本文所对比的牙齿特征中 ,不同地点的古猿牙齿在形态特征、牙齿大小及犬齿形态比例的表现非常相似 ,未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在这些特征上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别。作者认为本研究不支持在元谋不同地点发现的古猿之间存在不同种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洞穴——化石动物群知识的一个来源从洞穴堆积里获得的化石是关于脊椎动物群、尤其是关于新生代哺乳动物的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含第三纪动物化石的洞穴大部分都已经遭受了破坏,但是,洞穴的含化石的地层有时还保存着,它们填充在侵蚀沟和凹坑内,如象法国的 Quercy,捷克斯洛伐克的Nova Véa,波兰的W(?)z(?),以及其他等等。第四纪的化石一般则发现在还存在的洞穴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人类化石层位与黄土-深海沉积古气候旋回的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试从古人类化石层位在黄土剖面中的序列位置,结合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对比黄土-深海沉积古气候旋回与氧同位素期。列出中国已发现的第四纪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公王岭蓝田猿人,距今年代为73—80万年。北京猿人的生活时期(北京猿人洞穴堆积1—11层)可能为距今59—12.8万年。元谋猿人,陈家窝蓝田猿人与早期北京猿人时代相当,和县猿人与晚期北京猿人时代相当,大荔人和丁村人与最后期的北京猿人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产自山东沂南一洞穴堆积中的熊类化石一新种:Ursus yinanensis。这种熊具有个体较小,前臼齿数目全,下裂齿的下后尖之前尚未出现附尖等原始性特征,它与欧洲早上新世的Ursus boeckhi在进化程度上比较接近但更显进步。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中上新世Ursus的可靠记录,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欧亚大陆上真正熊类的演化及地理分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记广西田东却林缅甸先炭兽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茜  陈耿娇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4):291-296,T001
记述了产自广西田东县却林那读组中一残破的缅甸先炭兽 (Anthracokeryxbirmanicus)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描述 ,对该种特征进行了补充和分析 ,并认为其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可能是用来作为争夺领域和配偶的武器。终生生长的上犬齿的发现 ,证明炭兽类具有性双形。将那读动物群和缅甸邦唐动物群进行对比 ,认为那读组的时代很可能有一部分属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6.
大河狸化石第一次发现于阿速夫海海岸的塔甘罗格附近。1809年费歇尔·冯·瓦耳德海姆(Fischer von Waldheim)将它定为一个新的属、种——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 cuveri)。1847年大河狸化石在苏联第二次发现于敖德萨郊区的一黄色亚粘土洞穴堆积中,由阿·诺尔德曼做了描述。至1858年他重新把1847年的材料与现代河狸做了比较。自1840年起在西欧(英、法、德、荷等国),就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大河狸化石,1890年牛顿(E.T.Newton)描述了产自英国东南部  相似文献   

17.
记吉林集安仙人洞的鹿类化石,兼述我国斑鹿化石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产于吉林省集安县大路乡仙人洞洞穴堆积中的晚更新世鹿超科化石。这些化石可以分别归入麝科Moschidae和鹿科Cervidae,共四个种:Moschus moschiferus, Cervus (Sika) nippon horiulorum, Megaloceros ordosianus和Capreolus manchuricus。它们代表四种大小不同的鹿类动物,同为我国北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成员。本文还指出斑鹿亚属的拉丁学名应为Sika,而不是Pseudaxis。产于我国的斑鹿化石可分为四个种。  相似文献   

18.
人属先驱种(Homo antecessor),是根据西班牙阿塔普尔卡Gran Dolina洞穴堆积中发现的人类化石厘定的。出产人类化石的地层年代测定距今约90万年到78万年之间。之所以定为先驱种,是因为最初研究者认为这个西班牙的古人类群是较晚的海德堡人(H. heidelbergensis)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H. neanderthalensis),而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的海德堡人则已被认为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目前对先驱种的争论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与"先驱种"模式化石的生物学年龄和保存状况有极大的关系。本文对当初厘定"先驱种"的头骨和面骨的11个特定性状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尤其是和各类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和Praeanthropus),最早的人属成员能人种(H. habilis)和鲁道夫种(H. rudolfensis),人属匠人种(H. ergaster),以及人属直立人种(H. erectus)面部梨状孔周边和上颌骨功能区的特征的比较研究。这11个头面骨的特征包括:1)眶下骨骼的冠状面朝向、2)犬齿窝的存在、3)上颌骨下缘外侧端向下的转折切迹、4)弧状颧骨下缘、5)梨状孔外侧上颌骨的转折和朝向、6)梨状孔外缘和颧骨起点的相对位置、7)梨状孔下缘鼻棘和侧棘的位置和组合形态、8)颧骨和上颌骨结节、9)类现代人的骨表面重塑模式、10)突出的鼻骨、和11)颞骨的上凸的颞鳞上缘。结果表明"先驱种"的头面骨的定性特征没有特异性,其组合与周口店的直立人面部基本形态也非常相似,因而作者倾向于认为"先驱种"就是直立人种的欧洲变异群体。所谓"人属先驱种"可能只是广义的人属直立人种(H. erectus sensu lato)欧洲代表。目前的化石材料显示欧洲和亚洲的直立人种是非洲匠人种的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gysodon最为接近,有人把它们合为一属。研究表明,它们在门齿的数目 和颊齿的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应是跑犀科内不同的属。文中主要根据犀类门齿、犬齿的 分异,对犀超科内科一级的现行划分提出质疑,认为Indricotheriidae科的地位应予恢复,跑犀 科只应包括那些门齿、犬齿未特化,也不急剧退化的中、小型犀类。这样,除两栖犀外,犀超科 包括三科: Hyracodontidae,Indricotheriidae和Rhinocerotidae。  相似文献   

20.
<正> 浙江麂类化石,已见记载的,只有一属一种Muntiacus muntjak(1978年韩德芬等)。王恭睦在1931年研究江山龙嘴洞洞穴沉积物时,亦曾提及过麂类方面的材料。因标本破碎,未能定名。本文记述的一个新种麂角化石,是1972年我馆在富阳县、渌渚公社、高山龙洞洞穴堆积中采得的,该堆积分上下两层,上部堆积为灰黑,微胶结的砂质土,有水牛(Bubalus sp)、亚洲象(Elephasmaximus),水鹿(Rusa unicolor)等化石,但石化程度甚轻微,可能属全新世早期的产物。下部为黄红带白斑状粘土,中夹灰岩小角砾,产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巨獏牙齿(Megatapirus sp),新种麂角化石亦产其中,石化程度较深,应属晚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