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部的南岭山地东段,处于江西南部,与广东边境相连,北纬24˚31′一24˚39′,东经114˚27′一114˚29′,面积约2000公顷。2.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其中高等植物1200种以上,约有206科;苔藓植物约30种,蕨类约62种,种子植物1100种以上。脊椎动物100多种。3.动植物区系起源较古老,有许多古代的科属,包括很多残遗种和稀有种。又是我国著名的单种属:观光木属和半枫荷属的家乡。有许多稀有的珍贵动物如:云豹、金猫、豹、华南虎、獐、水鹿、鬣羚、大灵猫、穿山甲、水獭、白鹇、平胸龟等。动物区系上,属于东洋界的华中区。4.自然保护区植被主要有四个群系纲;Ⅰ.常绿阔叶林;Ⅱ.针叶林;Ⅲ.山地草甸;Ⅳ.山地苔藓、矮林;14个群系,约19个群丛。顶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调查,发现4个江西省苔藓新记录种,即长刺带叶苔(Pallavicinia subciliata(Austin) Steph.)、粗疣鳞地钱[Marchantia papillata subsp. grossibarba (Steph.) Bischl.]、刺叶护蒴苔(Calypogeia arguta Nees&Mont.)、稀枝钱苔(Riccia huebeneriana Lindenb.),1个九连山苔藓新记录种,即褐角苔[Folioceros fuciformis (Mont.) D.C. Bhardwaj]。凭证标本保存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4.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目前已知江西叶附生苔的分布南界。现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1属和19种(含变种),分布于海拔450 ̄700m的常绿阔叶林内。其中,东亚细鳞苔、白边疣鳞苔、皱萼苔、喜马拉雅片鳞苔内齿瓣变种为江西新记录。尖叶薄鳞苔、尖舌扁萼苔、台湾片鳞苔和列胞疣鳞苔是九连山叶附生苔常见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泛热带及东亚区系成分是构成该区叶附生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47.37%和42.1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据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1312种昆虫的分析,该区的昆虫区组成以东洋界成员为主体计817种,占总数的62.27%,说明本区昆虫属于东洋界范畴,按中国动物区划分析表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阐述了182种昆虫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的南北限。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及九连山地区维管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江西九连山地区植物分布新记录15种,其中江西省分布新记录6种,包括黄松盆距兰Gastrochilus japonicus (Makino) Schlechter、广东异型兰Chiloschista guangdongensis Z H Tsi、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Wallich、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 T Suzuki、宽翅水玉簪Burmannia nepalensis (Miers) J D Hooker、白肋翻唇兰Hetaeria cristata Blume。  相似文献   

7.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与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属最多(24属),与甘肃麦积山共有属最少(11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体,以东亚分布为核心,占总种数的38.1%。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内陆地区,长江中下游南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36%,丘陵占18%,低山岗地占35%,平原占8%,水域占3%。境内有赣、信、抚、饶、修等五大河流,自边缘山地发源后汇入鄱阳湖。江西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8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至今拥有国家、省、地(市)、县(市)级自然保护区44处(点),大抵可分为五类。一、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这类保护区旨在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一林,  相似文献   

9.
10.
刘仁林 《生物多样性》1994,2(3):173-176
本文运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西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属性的地理分布规律,旨在从中找到一组可靠的自然属性,以此预测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合适之地,并对已建立的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分布合理性评价。研究表明:前三维主分量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73%,降维效果良好。通过对不同自然属性在前三维主分量上的负荷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离散性分析,确定了12个自然属性是评价和预测自然保护区的有效因子。从而证明 PCA 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I指数对江西九连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重要值前20的种群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总体种间的正关联性不显著;但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3对具显著正联结,2对具极显著正联结,1对具显著负联结,3对具极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种群间的正联结性与种群重要值的关系分析表明,重要值高的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多,重要值高的种群与重要值低的种群之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次之,重要值低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少。目前,群落正处于向顶级稳定群落演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布局空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强  陆林  戴年华  焦庚英 《生态学报》2014,34(11):3099-3106
通过专家咨询、数量标准化、主观赋权等方法,对江西省96个县(市、区)的高等动植物种类、珍稀物种种类、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天然湿地面积、已建自然保护区面积等进行评分,计算96个县(市、区)的物种多样性、天然林资源、天然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综合评分值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空缺评分值,并借助GIS技术分析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空间规划布局建议,为江西省自然保护区中远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蜘蛛初步名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部的资溪县境内,面积113.58平方公里,地处武夷山脉延伸分支,呈马蹄形,境内群山环抱,平均海拔800 m以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为90.1%.经调查共获得蜘蛛标本1 750个,经鉴定计27科72属167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94种,另有未确定种16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对江西省九岭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鱼类区系及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952尾,鉴定为39种,隶属于3目12科33属,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 21种,占鱼类总物种数的53.85%.对各采样溪流进行多样性比较显示,青山站水系(H:3.2)多样性指数最高,和尚坪水系(H:1.9)多样性指数最低;各采样溪流的均匀性指数相差不大(E:0.7~0.9),且优势种群不明显(λ:0.1~0.3).  相似文献   

15.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金朝  袁飞  徐刚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34-1238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秃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 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 种群趋于Deevey Ⅱ型;秃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出现2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 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秃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 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秃杉具有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将乐龙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将乐县西南部,系武夷山脉东南延伸支脉,以古传有龙潜于此而得名。全区面积6371.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主峰高达1624米,为将乐最高峰,侧峰5座,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区内山高林茂,潭多水清,峰峦叠  相似文献   

18.
1 引 言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 .)在我国南方各省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它生长快 ,材质好 ,在我国林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生产实践表明 ,杉木人工林重复连栽会引起地力衰退及生产力下降。影响杉木人工林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地下害虫蛴螬。但有关方面的研究很少 ,只保留在个体生物学和生态学水平上 ,并且许多是室内工作 ,并未把金龟子种群在杉木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分布、发生及季节动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本研究工作通过对杉木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中金…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 Ⅱ型,其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银杏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历山自然保护区秃山白树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秃山白树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山白树的变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了解其种群数量动态,保护该种群持续稳定发展,在历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秃山白树的种群结构,编制了秃山白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其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秃山白树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老龄个体数量较少,表明现阶段秃山白树整体为增长型种群;种群死亡率生长前期高于后期,在Ⅱ和Ⅳ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积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平缓,在Ⅲ龄级死亡密度较大;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